刘玉玲
骨性关节病是指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退行性变,常累及操作多、负重大的关节,多在中老年才逐渐出现症状.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变性,负重区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边缘形成骨赘,骨赘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晚期滑膜增生及变形.慢性损伤、姿势不良及老龄都是致病因素.
作者:李贞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0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12例(1.2%),其中女8例(66.7%),男4例(33.3%),包括胸科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4例,颅内肿瘤手术2例,妇科手术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作者:程东群;唐琦峰;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树脂材料和不锈钢丝固定外伤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树脂材料加不锈钢丝对外伤松动牙进行粘接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固定时间为1个月,解除固定后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损坏牙体组织且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1年医院内感染标本150例鲍氏不动杆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药物已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奈替米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在0%~22%之间.其中亚胺培南为100%敏感,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为32%~100%.结论 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防止多药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钟金城;林定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下的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06 年6 月至2011年7 月经纤支镜确诊的96例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60岁年龄组58例,60岁以上38例;鳞癌56例,腺癌19例,小细胞癌1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其他未分类型癌2 例.钳检阳性率为100%,刷检阳性率为72.6%.结论 女性肺癌好发于中老年,右肺多见,纤支镜下病灶以浸润性和增生性多见,钳检阳性率高于刷检,联合两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张龙举;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阑尾炎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阑尾炎,术前做过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阑尾炎71例,占78.9%,第二诊断阑尾炎8例,两者合计87.8%.结论 超声对临床拟诊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能对指导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宗宽;鲍静;张玲莉;师从顺;王栓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 选取南阳市肺性脑病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基本对症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另给予纳洛酮0.4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后,以后为纳洛酮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疗效3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 min~3 d,患者血气指标多数转为正常,有效率为90.5%,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查阅文献证明,作用机制明确.
作者:贾西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本市消化性溃疡(PU)的胃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禹州市卫生防疫站三病医院就诊,并经胃镜确诊的1021例患者的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为657例,占65.35%;胃溃疡(GU)766例,占26.15%.14~55岁患者以DU为多见,56~70岁以上患者多见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内科疾患,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55岁以下的患者(P<0.01),再者不同性别间也存在者较大的差异性(P<0.01).结论 PU的胃镜情况和临床特征在年龄、性别之间各有不同,重视男性和中老年PU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癌变作用极大.
作者:侯彤生;方书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肺部体征及胸片好转或消失,部分患儿乃遗留咳嗽经久不愈,甚至发展为哮喘.2008年12月至2011年05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分,主要发生在肾和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结石多由上泌尿道而来.本研究对输尿管结石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
作者:刘庆明;姚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0例患者,选取31例年龄45~57岁女性患者及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26例,分为55~57岁、50~54岁、45~49岁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T改变特点:主要表现在aVF、Ⅲ、Ⅱ导联.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特点: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中ST-T段基本正常,全部ST-T段改变均出现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女性ST-T段无改变者有27例,平均心率为78次/min;女性ST-T段有改变者有9例,平均心率为74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不同年龄段比较:55~57岁(2例,22.22%)、50~54岁(4例,44.44%)、45~49岁(3例,33.33%)三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动态心电图比较:26例男性患者中有1例发生ST-T段改变,占3.85%;31例女性患者中有9例发生ST-T段改变,占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进一步做心得安试验,有6例ST-T恢复正常.结论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多为功能性,应主要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内分泌.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 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尤其是在其急性加重期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致死率极高.致死原因很多,可能与此类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基础病较多、痰液多堵塞气道且无力咳痰,导致病情持续恶化有关.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高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降脂、拉西地平达标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筛选6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托妥)1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乐息平)4 mg,1次/d口服;B组给予普伐他汀(美百乐镇)2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4 mg,1次/d口服.血压不达标者拉西地平加至8 mg,1次/d,再加用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12个月后观察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但A组较B组CIMT降低更明显(P<0.01),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降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
作者:赵静茜;晋万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脑干脑炎的特点、MRI变化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临床特点、MRI变化.结果 脑干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单侧颅神经损害表现;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梁中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2%,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2%;消化道肿瘤,占8%;其他占8%.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作者:郭大庆;朱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3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手术中先行后颅窝减压,咬除部分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膜的完整的前提下将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作软膜下吸除;再将四脑室正中孔处的粘连松解,并将脊髓中央管开口处的隔膜剪开;后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减张缝合硬膜.结果术后随时间推移,33例(84.62%)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3个月后复查MRI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端已经上移至枕大孔平面以上,枕大池形成良好,延髓和上颈髓后方无压迫,扩张的脊髓中央管明显缩小.结论 利用显微神经手术在软膜下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秋建;王文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复发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8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单发组693例(83.3%),复发组139例(16.7%),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相对集中在31~5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胆结石病史、胆囊切除术后、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三酰甘油及高脂饮食病史等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相关;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及胆结石病史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饮酒、高脂血症病史及高脂饮食也是RAP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越;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的认识,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方法 对泌阳县人民医院32例晚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25例发生颅内出血,10例首发表现为针刺部位出血不止,5例首发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是危害婴儿健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合并颅内出血者致残率较高,应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建立预防用药制度.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