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城;林定忠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希望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济源市肿瘤医院共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173例,在其腹水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 经培养得到病原菌123株,其中G-菌93株(75.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28株(22.8%),以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余真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未出现耐药菌7株(5.7%),耐药菌116株(94.3%).结论 SB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长久使用的药物(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有一定耐药性,尽早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将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苗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 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降脂、拉西地平达标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筛选6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托妥)1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乐息平)4 mg,1次/d口服;B组给予普伐他汀(美百乐镇)2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4 mg,1次/d口服.血压不达标者拉西地平加至8 mg,1次/d,再加用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12个月后观察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但A组较B组CIMT降低更明显(P<0.01),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降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
作者:赵静茜;晋万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太康县城郊乡卫生院门诊收治的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疗效肯定并安全可靠.
作者:谢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或姑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药盒置于皮下,术后第7天重复给药1次,以后每21天重复给药1次,共计4~6次,经泵反复给药化疗.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生存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44.6%、27.5%.结论 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在治疗肝癌中,肝动脉置泵操作简单,并发症及手术风险较少,术后给药方便,减少了患者全身化疗的痛苦,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谢小春;徐立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0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超声造影和CT两种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符合18例(90%),CT扫描诊断符合16例(80%).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CT,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CT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是超声造影由于其高检出率,为小肾癌检查首选手段.
作者:李伯堂;金晓武;李笑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西峡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痊愈113例,显效41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9%;其中有13例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他大多数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建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治疗和控制SMA提供依据.方法 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11年间临床分离的319株SMA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在病原菌中的分离率为2.6%,SMA感染主要发生于ICU和呼吸内科,痰(51.6%)和尿(18.3%)是检出SMA较多的标本;除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SMA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时应按药敏结果选药;医院应加强对SMA的监测,预防和控制SMA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李玉强;万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1例患者常规使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奥曲肽联合使用生脉和硫酸镁治疗(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并发症控制和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奥曲肽.
作者:陈亚奇;王彩芝;房修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 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 (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 (P<0.05),也明显慢于T1时 (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作者:邓晓钧;潘鑫;赵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A与DA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至2011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HA或DA方案进行联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HA与DA方案交替进行,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7~14 d,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42例患者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为76.19%,部分缓解率为16.67%,无效率为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HA或DA方案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完全缓解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强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40例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40例观察组中,22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海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药物(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有效转复、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胺碘酮复律时间长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罗帕酮,有效转复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52例中,5例因持续时间过长,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收住院.其余皆在急诊复律成功,观查1 h~1 d无明显不适出院.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复律的关键之一.普罗帕酮较胺碘酮复律用时短,不良反应少.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起辅助复律,减少药物用量.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的止泻时间、治疗总疗程、疗效等指标,在患者康复后对治疗组继续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进行巩固预防,并进行回访.结果 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和治疗总疗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80.0%(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于防治相关性腹泻可以很快控制病情,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江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取环,必要时辅以B超监测.结果 68例中65例成功,无一例出现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取环具有可视、微创、疗效好、成功率高等特点.
作者:吴薇;周玲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吉西他滨用量为1.0 g/(m2·次),第1、8天给药,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至少治疗2周期,有完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资料.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共化疗周期数129个,中位数2周期,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21.3%),稳定25例(53.2%),进展12例(25.5%),疾病控制率达7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若能结合检测肿瘤基因表达情况,则有助于对二线治疗的临床选择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者:王强;许凌;徐海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2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紫癜性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紫癜性肾病的发生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刘会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诱导技术并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咽喉表面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组(E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0例.E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1%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后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F组静脉注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各生命体征变化及发生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F组发生舌后坠3例,呛咳屏气11例,喉支气管痉挛3例.E组发生舌后坠1例,呛咳屏气2例,喉支气管痉挛0例.结论慢诱导技术HFJV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作者:蔡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