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超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以往采取保守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加上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有很多,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是其常见的手术方式,此外还有针对年老体弱多病、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的外固定支架装置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和微创手术等.本文对近几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云飞;王轩;高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麻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8~75岁、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患者在关气腹后以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0.75%耐乐品)逐次浸润每个切口2~3 ml;曲马多组(T组)关气腹后给予1 mg/kg曲马多;芬太尼组(F组)关气腹后给予1 μg/kg芬太尼.三组术前静脉加用昂丹司琼8 mg防止术后呕吐,以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4 μg/kg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不再追加阿片类药物.术后采用镇痛泵[吗啡0.2 mg/(kg·d)+格拉司琼3 mg/d].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术后 4、8、12、24、48 h VAS评分结果,以及患者术后首次加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拔管后即刻及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F组(P<0.05).F组与T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加用止痛药物的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减轻全麻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徐煌;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分,主要发生在肾和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结石多由上泌尿道而来.本研究对输尿管结石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
作者:刘庆明;姚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作者:黄晗;吴素玲;赵二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下的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06 年6 月至2011年7 月经纤支镜确诊的96例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60岁年龄组58例,60岁以上38例;鳞癌56例,腺癌19例,小细胞癌1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其他未分类型癌2 例.钳检阳性率为100%,刷检阳性率为72.6%.结论 女性肺癌好发于中老年,右肺多见,纤支镜下病灶以浸润性和增生性多见,钳检阳性率高于刷检,联合两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张龙举;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复发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8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单发组693例(83.3%),复发组139例(16.7%),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相对集中在31~5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胆结石病史、胆囊切除术后、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三酰甘油及高脂饮食病史等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相关;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及胆结石病史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饮酒、高脂血症病史及高脂饮食也是RAP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越;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年至2009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道出血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7例,其中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4例;死亡4例,病死率36.4%.结论 严格把握保守治疗的指征,在明确出血点的位置及出血的性质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手段,能够保证患者获得大受益.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也是急性脑血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已明确存在神经源性心肌损害,而不是冠状动脉本身病变所致.因为研究存在各方面的证据,如病理上发现心肌细胞溶解,电生理检查上发现心肌传导异常以及酶学的增高.作者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学、心电图QT间期进行了相关分析,讨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价值.
作者:付文亭;李清;徐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肺部体征及胸片好转或消失,部分患儿乃遗留咳嗽经久不愈,甚至发展为哮喘.2008年12月至2011年05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药物(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有效转复、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胺碘酮复律时间长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罗帕酮,有效转复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52例中,5例因持续时间过长,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收住院.其余皆在急诊复律成功,观查1 h~1 d无明显不适出院.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复律的关键之一.普罗帕酮较胺碘酮复律用时短,不良反应少.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起辅助复律,减少药物用量.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希望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济源市肿瘤医院共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173例,在其腹水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 经培养得到病原菌123株,其中G-菌93株(75.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28株(22.8%),以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余真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未出现耐药菌7株(5.7%),耐药菌116株(94.3%).结论 SB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长久使用的药物(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有一定耐药性,尽早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将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苗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脑干脑炎的特点、MRI变化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临床特点、MRI变化.结果 脑干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单侧颅神经损害表现;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梁中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的认识,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方法 对泌阳县人民医院32例晚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25例发生颅内出血,10例首发表现为针刺部位出血不止,5例首发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是危害婴儿健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合并颅内出血者致残率较高,应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建立预防用药制度.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重与子宫肌瘤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温岭市人民医院960例女性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与超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超重妇女肌瘤的发病率(31.46%)大于非超重妇女肌瘤的发病率(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体质量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超重率渐增,50岁以上妇女的超重率接近50%;体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重为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50岁以上的超重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作者:林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吉西他滨用量为1.0 g/(m2·次),第1、8天给药,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至少治疗2周期,有完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资料.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共化疗周期数129个,中位数2周期,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21.3%),稳定25例(53.2%),进展12例(25.5%),疾病控制率达7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若能结合检测肿瘤基因表达情况,则有助于对二线治疗的临床选择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者:王强;许凌;徐海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本市消化性溃疡(PU)的胃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禹州市卫生防疫站三病医院就诊,并经胃镜确诊的1021例患者的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为657例,占65.35%;胃溃疡(GU)766例,占26.15%.14~55岁患者以DU为多见,56~70岁以上患者多见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内科疾患,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55岁以下的患者(P<0.01),再者不同性别间也存在者较大的差异性(P<0.01).结论 PU的胃镜情况和临床特征在年龄、性别之间各有不同,重视男性和中老年PU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癌变作用极大.
作者:侯彤生;方书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疝修补的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诸多弊端,具有术后恢复快,无疼痛,复发率低等优点[1].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246例腹股沟疝成功实施了无张力修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洪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 对8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从术前护理准备、器械物品及药物的准备,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配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78例治愈出院,占97.5%;手术死亡2例,占2.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
作者:徐淑仪;曾秀仪;何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