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根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对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产后30 min内出血达150 ml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6 mg直肠给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点滴或宫颈注射.结果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298±105)ml,有效率98%;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358±95)ml,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防治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芳;曹佃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 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它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有关研究认为,它使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率由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的10%~40%,进一步降至10%以下[1].因此,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世界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随着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对特殊冠状动脉病变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下面将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田景法;潘家华;郭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也是急性脑血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已明确存在神经源性心肌损害,而不是冠状动脉本身病变所致.因为研究存在各方面的证据,如病理上发现心肌细胞溶解,电生理检查上发现心肌传导异常以及酶学的增高.作者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学、心电图QT间期进行了相关分析,讨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价值.
作者:付文亭;李清;徐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太康县城郊乡卫生院门诊收治的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疗效肯定并安全可靠.
作者:谢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0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12例(1.2%),其中女8例(66.7%),男4例(33.3%),包括胸科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4例,颅内肿瘤手术2例,妇科手术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作者:程东群;唐琦峰;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2%,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2%;消化道肿瘤,占8%;其他占8%.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作者:郭大庆;朱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6.31%,6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 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心肌损伤,实现了血管功能重建,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就越高.
作者:杨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药物(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有效转复、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胺碘酮复律时间长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罗帕酮,有效转复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52例中,5例因持续时间过长,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收住院.其余皆在急诊复律成功,观查1 h~1 d无明显不适出院.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复律的关键之一.普罗帕酮较胺碘酮复律用时短,不良反应少.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起辅助复律,减少药物用量.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治疗和控制SMA提供依据.方法 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11年间临床分离的319株SMA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在病原菌中的分离率为2.6%,SMA感染主要发生于ICU和呼吸内科,痰(51.6%)和尿(18.3%)是检出SMA较多的标本;除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SMA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时应按药敏结果选药;医院应加强对SMA的监测,预防和控制SMA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李玉强;万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 I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80例,年龄18~30岁,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40例)和地佐辛+丙泊酚组(B组,40例).A组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ml)+丙泊酚(7.5 mg/ml)混合液至患者入睡;B组先静脉推注地佐辛0.05 mg/kg,2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0 mg/ml)至患者入睡.术中如患者出现体动,A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3~5 ml,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3~5 ml至体动消失.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A组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理想用药.
作者:晏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醋酸甲地孕酮在肺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肺癌且具有化疗适应证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方案化疗,并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化疗当天开始每日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 mg,连用1周观察患者的食欲、体质量及Karnofskp评分改变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食欲增加22例,占73.3%;体质量增加18例,占58.9%;Karnofskp评分升高10分以上者16例,占53.3%.对照组食欲增加4例,占11.8%;体质量增加5例,占14.8%;Karnofskv评分升高10分以上者6例,占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不仅能刺激患者的食欲、增加体质量,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还可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不明显.
作者:邹明雷;冯文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找出儿童急性中毒临床误诊原因,提供防误诊经验.方法 对近10年入住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的32例急性中毒误诊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32例中误诊为脑炎11例,重症肺炎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癫痫发作6例,急性胃肠炎7例.结论 儿童安全知识缺乏易出现急性中毒,及时正确诊断,是救治重症患儿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1年1月至8月的全麻术后5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各种引流管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504例全麻术后患儿全部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平稳后转回病房.其中5例并发喉痉挛,3例并发舌后坠,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后病情稳定.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不同情况要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能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作者:董凤梅;杨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的止泻时间、治疗总疗程、疗效等指标,在患者康复后对治疗组继续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进行巩固预防,并进行回访.结果 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和治疗总疗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80.0%(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于防治相关性腹泻可以很快控制病情,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江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 对8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从术前护理准备、器械物品及药物的准备,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配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78例治愈出院,占97.5%;手术死亡2例,占2.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
作者:徐淑仪;曾秀仪;何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麻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8~75岁、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患者在关气腹后以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0.75%耐乐品)逐次浸润每个切口2~3 ml;曲马多组(T组)关气腹后给予1 mg/kg曲马多;芬太尼组(F组)关气腹后给予1 μg/kg芬太尼.三组术前静脉加用昂丹司琼8 mg防止术后呕吐,以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4 μg/kg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不再追加阿片类药物.术后采用镇痛泵[吗啡0.2 mg/(kg·d)+格拉司琼3 mg/d].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术后 4、8、12、24、48 h VAS评分结果,以及患者术后首次加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拔管后即刻及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F组(P<0.05).F组与T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加用止痛药物的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减轻全麻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徐煌;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0例患者,选取31例年龄45~57岁女性患者及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患者26例,分为55~57岁、50~54岁、45~49岁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T改变特点:主要表现在aVF、Ⅲ、Ⅱ导联.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特点: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中ST-T段基本正常,全部ST-T段改变均出现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女性ST-T段无改变者有27例,平均心率为78次/min;女性ST-T段有改变者有9例,平均心率为74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不同年龄段比较:55~57岁(2例,22.22%)、50~54岁(4例,44.44%)、45~49岁(3例,33.33%)三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动态心电图比较:26例男性患者中有1例发生ST-T段改变,占3.85%;31例女性患者中有9例发生ST-T段改变,占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进一步做心得安试验,有6例ST-T恢复正常.结论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多为功能性,应主要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内分泌.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类脑损伤,但临床上往往缺乏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成为不同类型脑损伤确诊、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3年我们应用头颅超声对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于生后给予常规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荣;刘静;李德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全胃切除3例.术后发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或梗阻、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早期胃癌及部分无远处转移病灶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