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杨秋玲

关键词: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6.31%,6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 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心肌损伤,实现了血管功能重建,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就越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40例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40例观察组中,22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海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5例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 研究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 选取南阳市肺性脑病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基本对症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另给予纳洛酮0.4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后,以后为纳洛酮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疗效3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 min~3 d,患者血气指标多数转为正常,有效率为90.5%,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查阅文献证明,作用机制明确.

    作者:贾西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目的 分析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太康县城郊乡卫生院门诊收治的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疗效肯定并安全可靠.

    作者:谢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真菌病3例误诊原因分析

    1 病例报道1.1 患者,男,77岁,因间断乏力2年、发热半天于2009年8月23日晚9点半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病情平稳.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测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半年前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次因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住院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作者: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重与子宫肌瘤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重与子宫肌瘤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以温岭市人民医院960例女性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与超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超重妇女肌瘤的发病率(31.46%)大于非超重妇女肌瘤的发病率(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体质量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超重率渐增,50岁以上妇女的超重率接近50%;体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重为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50岁以上的超重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作者:林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15例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口服;14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53.3%,存活率为93.3%,高于拉米夫定组的转阴率(14.3%)及存活率(71.4%,P<0.05).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降至(54±19)μmol/L和(61±23)U/L,均较拉米夫定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改善肝功能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张俊荣;胡俊;鲍福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0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超声造影和CT两种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符合18例(90%),CT扫描诊断符合16例(80%).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CT,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CT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是超声造影由于其高检出率,为小肾癌检查首选手段.

    作者:李伯堂;金晓武;李笑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殊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涂层支架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 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它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有关研究认为,它使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率由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的10%~40%,进一步降至10%以下[1].因此,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世界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随着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对特殊冠状动脉病变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下面将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田景法;潘家华;郭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取环,必要时辅以B超监测.结果 68例中65例成功,无一例出现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取环具有可视、微创、疗效好、成功率高等特点.

    作者:吴薇;周玲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干脑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脑干脑炎的特点、MRI变化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临床特点、MRI变化.结果 脑干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单侧颅神经损害表现;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梁中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 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 (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 (P<0.05),也明显慢于T1时 (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作者:邓晓钧;潘鑫;赵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6.31%,6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 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心肌损伤,实现了血管功能重建,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就越高.

    作者:杨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全胃切除3例.术后发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或梗阻、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早期胃癌及部分无远处转移病灶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诱导技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诱导技术并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咽喉表面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组(E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0例.E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1%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后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F组静脉注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各生命体征变化及发生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F组发生舌后坠3例,呛咳屏气11例,喉支气管痉挛3例.E组发生舌后坠1例,呛咳屏气2例,喉支气管痉挛0例.结论慢诱导技术HFJV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作者:蔡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180例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西峡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痊愈113例,显效41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9%;其中有13例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他大多数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建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以往采取保守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加上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有很多,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是其常见的手术方式,此外还有针对年老体弱多病、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的外固定支架装置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和微创手术等.本文对近几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云飞;王轩;高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素防治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 对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2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紫癜性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紫癜性肾病的发生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刘会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 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122例疗效例观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多发于男性,特别是中老年人,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及人们的生命.近年来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制剂等同时,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