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王晓辉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消化道出血,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 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吉西他滨用量为1.0 g/(m2·次),第1、8天给药,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至少治疗2周期,有完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资料.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共化疗周期数129个,中位数2周期,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21.3%),稳定25例(53.2%),进展12例(25.5%),疾病控制率达7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若能结合检测肿瘤基因表达情况,则有助于对二线治疗的临床选择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者:王强;许凌;徐海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BDT(Velcade+ Daxamethasone+ Thalidomide)方案与改良VAD(Vinorebine+Pirarubicin+Daxamethasone)方案、MPT(Melphalan+ Prednisone+ Thalidomide)治疗初发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为Durie-Salmon分期Ⅲ期,其中初治45例,复发/难治7例.21例(16例初治,5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BDT方案治疗,19例(18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改良VAD方案治疗,12例(11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MPT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根据EBMT/IBMTR/ABMTR标准判定,不良反应按依据NCICTCAE标准判断.结果 BDT方案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消失,贫血及肾功能不全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21例患者中14例(66.7%)完全缓解(CR),6例(28.6%)部分缓解(PR),1例(4.8%)无变化(NC),总有效率为95.2%;改良VAD方案组19例患者中5例(26.3%)CR,3例(15.8%)PR,5例(26.3%)微小缓解(MR),2例(10.5%)NC,4例(21.0%)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为68.4%;MPT方案组12例患者中1例(8.3%)CR,2例(16.7%)PR,2例(16.7%)MR,1例(8.3%)NC,6例(50.0%)PD,总有效率为50.0%;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BDT组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或停药后缓解或减轻.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且大多可逆,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谭振清;罗自勉;周新伏;尹亚飞;石煌;朱凯波;雷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 I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80例,年龄18~30岁,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40例)和地佐辛+丙泊酚组(B组,40例).A组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ml)+丙泊酚(7.5 mg/ml)混合液至患者入睡;B组先静脉推注地佐辛0.05 mg/kg,2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0 mg/ml)至患者入睡.术中如患者出现体动,A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3~5 ml,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3~5 ml至体动消失.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A组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理想用药.

    作者:晏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2%,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2%;消化道肿瘤,占8%;其他占8%.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作者:郭大庆;朱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 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对ICU危重症病人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总结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从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前后2年内各随机抽取41例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历史对照研究,分别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多巴胺的用量、预后等指标.结果 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后与实施前病例组相比:实施后组各病人72 h内心率变异系数均值、动脉血氧分压变异系数均值明显小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心率、多巴胺用量明显低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前病死率为71%,实施后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能够稳定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危重症病人病死率.

    作者:郭永兵;王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0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超声造影和CT两种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符合18例(90%),CT扫描诊断符合16例(80%).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CT,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CT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是超声造影由于其高检出率,为小肾癌检查首选手段.

    作者:李伯堂;金晓武;李笑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生理性变异的心电图改变,其心电图的特点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心电图特点相似,极易发生误诊.现对我院10年来诊出的2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进行心电图特征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诊断和临床意义的认识.

    作者:孙玲;荣爱萍;姜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希望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济源市肿瘤医院共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173例,在其腹水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 经培养得到病原菌123株,其中G-菌93株(75.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28株(22.8%),以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余真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未出现耐药菌7株(5.7%),耐药菌116株(94.3%).结论 SB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长久使用的药物(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有一定耐药性,尽早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将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苗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全胃切除3例.术后发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或梗阻、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早期胃癌及部分无远处转移病灶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骨性关节病是指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退行性变,常累及操作多、负重大的关节,多在中老年才逐渐出现症状.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变性,负重区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边缘形成骨赘,骨赘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晚期滑膜增生及变形.慢性损伤、姿势不良及老龄都是致病因素.

    作者:李贞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临床特征

    目的 总结本市消化性溃疡(PU)的胃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禹州市卫生防疫站三病医院就诊,并经胃镜确诊的1021例患者的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为657例,占65.35%;胃溃疡(GU)766例,占26.15%.14~55岁患者以DU为多见,56~70岁以上患者多见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内科疾患,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55岁以下的患者(P<0.01),再者不同性别间也存在者较大的差异性(P<0.01).结论 PU的胃镜情况和临床特征在年龄、性别之间各有不同,重视男性和中老年PU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癌变作用极大.

    作者:侯彤生;方书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尿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K组164例和r-SK组169例.分别应用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注.结果 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2%、78.69%,二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r-SK组低于UK组.

    作者:张海峰;高冶;石纪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干脑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脑干脑炎的特点、MRI变化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临床特点、MRI变化.结果 脑干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单侧颅神经损害表现;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梁中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作者:黄晗;吴素玲;赵二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短期应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输尿管结石X线平片误诊16例分析

    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分,主要发生在肾和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结石多由上泌尿道而来.本研究对输尿管结石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

    作者:刘庆明;姚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管泵化疗64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或姑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药盒置于皮下,术后第7天重复给药1次,以后每21天重复给药1次,共计4~6次,经泵反复给药化疗.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生存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44.6%、27.5%.结论 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在治疗肝癌中,肝动脉置泵操作简单,并发症及手术风险较少,术后给药方便,减少了患者全身化疗的痛苦,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谢小春;徐立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曲面重建.结果 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影像,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血管情况.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伟;任千里;陈龙;祝洪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树脂材料和不锈钢丝固定外伤松动牙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树脂材料和不锈钢丝固定外伤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树脂材料加不锈钢丝对外伤松动牙进行粘接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固定时间为1个月,解除固定后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损坏牙体组织且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