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分析

张海峰;高冶;石纪萍

关键词:尿激酶, 重组链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K组164例和r-SK组169例.分别应用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注.结果 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2%、78.69%,二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r-SK组低于UK组.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吉西他滨用量为1.0 g/(m2·次),第1、8天给药,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至少治疗2周期,有完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资料.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共化疗周期数129个,中位数2周期,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21.3%),稳定25例(53.2%),进展12例(25.5%),疾病控制率达7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若能结合检测肿瘤基因表达情况,则有助于对二线治疗的临床选择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者:王强;许凌;徐海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以往采取保守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加上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有很多,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是其常见的手术方式,此外还有针对年老体弱多病、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的外固定支架装置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和微创手术等.本文对近几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云飞;王轩;高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0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12例(1.2%),其中女8例(66.7%),男4例(33.3%),包括胸科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4例,颅内肿瘤手术2例,妇科手术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作者:程东群;唐琦峰;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药物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2例):对照组(N组)、右美托咪唑组(Y组)、艾司洛尔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结果 三种药物组拔管期间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拔管前比较都升高,较对照组(N组)的拔管期间的低(P<0.05).结论 三种药物能明显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胡伟;周景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2%,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2%;消化道肿瘤,占8%;其他占8%.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作者:郭大庆;朱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酒精性肝病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期间禁止饮酒,除2例患者死于肝癌之外,其余患者肝功能指标于治疗后2~4周恢复正常值.结论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几率与患者饮酒时间、饮酒量成正比,禁酒是成功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基础和重要因素,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严禁饮酒.

    作者:尹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将血小板计数在感染治疗前、感染时和感染控制后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时与感染治疗前和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控制后与感染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栾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180例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西峡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痊愈113例,显效41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9%;其中有13例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他大多数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建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取环,必要时辅以B超监测.结果 68例中65例成功,无一例出现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取环具有可视、微创、疗效好、成功率高等特点.

    作者:吴薇;周玲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殊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涂层支架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 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它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有关研究认为,它使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率由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的10%~40%,进一步降至10%以下[1].因此,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世界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随着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对特殊冠状动脉病变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下面将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田景法;潘家华;郭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损害相关指标研究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也是急性脑血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已明确存在神经源性心肌损害,而不是冠状动脉本身病变所致.因为研究存在各方面的证据,如病理上发现心肌细胞溶解,电生理检查上发现心肌传导异常以及酶学的增高.作者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学、心电图QT间期进行了相关分析,讨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价值.

    作者:付文亭;李清;徐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肺部体征及胸片好转或消失,部分患儿乃遗留咳嗽经久不愈,甚至发展为哮喘.2008年12月至2011年05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分析

    1 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既往体健.因面色苍黄1 d于2011年4月25日9∶50入院就诊,患儿家属自述入院前1 d早晨8:00左右发现患儿面色苍黄,伴吃奶减少,精神不振,多睡;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抽搐,无腹泻,在家未作特殊处理.次日清晨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遍及全身,伴巩膜黄染.门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作者:胡令英;张俊霞;胡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1例患者常规使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奥曲肽联合使用生脉和硫酸镁治疗(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并发症控制和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生脉和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奥曲肽.

    作者:陈亚奇;王彩芝;房修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122例疗效例观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多发于男性,特别是中老年人,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及人们的生命.近年来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制剂等同时,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 对8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从术前护理准备、器械物品及药物的准备,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配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78例治愈出院,占97.5%;手术死亡2例,占2.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

    作者:徐淑仪;曾秀仪;何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发性胰腺炎139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复发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8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单发组693例(83.3%),复发组139例(16.7%),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相对集中在31~5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胆结石病史、胆囊切除术后、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三酰甘油及高脂饮食病史等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相关;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及胆结石病史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饮酒、高脂血症病史及高脂饮食也是RAP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越;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诱导技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诱导技术并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咽喉表面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组(E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0例.E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1%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后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F组静脉注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各生命体征变化及发生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F组发生舌后坠3例,呛咳屏气11例,喉支气管痉挛3例.E组发生舌后坠1例,呛咳屏气2例,喉支气管痉挛0例.结论慢诱导技术HFJV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作者:蔡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46例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疝修补的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诸多弊端,具有术后恢复快,无疼痛,复发率低等优点[1].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246例腹股沟疝成功实施了无张力修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洪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