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分析

胡令英;张俊霞;胡莹莹

关键词:重度急性, 患儿家属, 急性溶血性贫血, 特殊处理, 巩膜黄染, 病例资料, 入院前, 收入, 气喘, 皮肤, 呕吐, 门诊, 咳嗽, 腹泻, 发热, 恶心, 抽搐
摘要:1 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既往体健.因面色苍黄1 d于2011年4月25日9∶50入院就诊,患儿家属自述入院前1 d早晨8:00左右发现患儿面色苍黄,伴吃奶减少,精神不振,多睡;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抽搐,无腹泻,在家未作特殊处理.次日清晨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遍及全身,伴巩膜黄染.门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46例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疝修补的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诸多弊端,具有术后恢复快,无疼痛,复发率低等优点[1].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246例腹股沟疝成功实施了无张力修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洪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40例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40例观察组中,22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海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尿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K组164例和r-SK组169例.分别应用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注.结果 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2%、78.69%,二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r-SK组低于UK组.

    作者:张海峰;高冶;石纪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 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 (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 (P<0.05),也明显慢于T1时 (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作者:邓晓钧;潘鑫;赵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将血小板计数在感染治疗前、感染时和感染控制后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时与感染治疗前和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控制后与感染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发性胰腺炎139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复发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8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单发组693例(83.3%),复发组139例(16.7%),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相对集中在31~5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胆结石病史、胆囊切除术后、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三酰甘油及高脂饮食病史等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相关;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及胆结石病史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饮酒、高脂血症病史及高脂饮食也是RAP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越;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诱导技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诱导技术并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咽喉表面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组(E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0例.E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4%利多卡因表面麻醉,1%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后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F组静脉注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插入支气管镜后经侧孔HFJV.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各生命体征变化及发生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F组发生舌后坠3例,呛咳屏气11例,喉支气管痉挛3例.E组发生舌后坠1例,呛咳屏气2例,喉支气管痉挛0例.结论慢诱导技术HFJV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作者:蔡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分析

    1 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既往体健.因面色苍黄1 d于2011年4月25日9∶50入院就诊,患儿家属自述入院前1 d早晨8:00左右发现患儿面色苍黄,伴吃奶减少,精神不振,多睡;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抽搐,无腹泻,在家未作特殊处理.次日清晨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遍及全身,伴巩膜黄染.门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作者:胡令英;张俊霞;胡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2例

    1 病例报道患者1,男,31岁,2011年9月因突发腹痛1 h就诊,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并向腰背部放射,无呕吐及腹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内科诊室.查体:血压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5 次/min,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心肌梗死三联(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1)及腹部B超结果均无异常,转诊急诊科,患者疼痛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腹部无压痛,拒绝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吗啡5 mg肌肉注射,患者疼痛减轻,情绪渐平稳,行胸腹部CT及增强检查,结果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住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李忠志;韩宁林;胡业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HA与DA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至2011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HA或DA方案进行联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HA与DA方案交替进行,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7~14 d,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42例患者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为76.19%,部分缓解率为16.67%,无效率为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HA或DA方案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完全缓解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强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真菌病3例误诊原因分析

    1 病例报道1.1 患者,男,77岁,因间断乏力2年、发热半天于2009年8月23日晚9点半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病情平稳.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测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半年前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次因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住院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作者: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目的 探索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1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持续泵入.结果 1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2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此麻醉方法用于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安全可行.

    作者:郝金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

    目的 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3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手术中先行后颅窝减压,咬除部分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膜的完整的前提下将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作软膜下吸除;再将四脑室正中孔处的粘连松解,并将脊髓中央管开口处的隔膜剪开;后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减张缝合硬膜.结果术后随时间推移,33例(84.62%)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3个月后复查MRI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端已经上移至枕大孔平面以上,枕大池形成良好,延髓和上颈髓后方无压迫,扩张的脊髓中央管明显缩小.结论 利用显微神经手术在软膜下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秋建;王文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0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12例(1.2%),其中女8例(66.7%),男4例(33.3%),包括胸科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4例,颅内肿瘤手术2例,妇科手术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作者:程东群;唐琦峰;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对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产后30 min内出血达150 ml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6 mg直肠给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点滴或宫颈注射.结果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298±105)ml,有效率98%;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358±95)ml,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防治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芳;曹佃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2%,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2%;消化道肿瘤,占8%;其他占8%.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作者:郭大庆;朱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树脂材料和不锈钢丝固定外伤松动牙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树脂材料和不锈钢丝固定外伤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树脂材料加不锈钢丝对外伤松动牙进行粘接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固定时间为1个月,解除固定后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损坏牙体组织且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作者:李志宏;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查正江;方晖;杨友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6.31%,6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 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心肌损伤,实现了血管功能重建,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就越高.

    作者:杨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