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刘芳;曹佃辉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防治
摘要: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对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产后30 min内出血达150 ml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6 mg直肠给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点滴或宫颈注射.结果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298±105)ml,有效率98%;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358±95)ml,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防治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明显疗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结石X线平片误诊16例分析

    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分,主要发生在肾和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结石多由上泌尿道而来.本研究对输尿管结石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

    作者:刘庆明;姚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作者:李志宏;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查正江;方晖;杨友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作者:黄晗;吴素玲;赵二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

    目的 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3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手术中先行后颅窝减压,咬除部分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膜的完整的前提下将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作软膜下吸除;再将四脑室正中孔处的粘连松解,并将脊髓中央管开口处的隔膜剪开;后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减张缝合硬膜.结果术后随时间推移,33例(84.62%)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3个月后复查MRI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端已经上移至枕大孔平面以上,枕大池形成良好,延髓和上颈髓后方无压迫,扩张的脊髓中央管明显缩小.结论 利用显微神经手术在软膜下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秋建;王文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曲面重建.结果 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影像,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血管情况.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伟;任千里;陈龙;祝洪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1次口服,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为(5.8±2.1) d,对照组为(8.6±3.7) d.治疗组住院时间为(7.8±1.6) d,对照组为(11.2±2.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4例(7.4%)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23.1%)出现再次喘息.结论 孟鲁司特钠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患病后喘息的复发率.

    作者:王秀琴;刁志英;陆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56例

    近年来,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发生率明显增加,据统计,10%~30%的结核病患者可出现肝损伤[1],本文对我院8年来抗结核药物导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常越;杨明;陈佩;刘锦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肺部体征及胸片好转或消失,部分患儿乃遗留咳嗽经久不愈,甚至发展为哮喘.2008年12月至2011年05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阑尾炎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阑尾炎,术前做过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阑尾炎71例,占78.9%,第二诊断阑尾炎8例,两者合计87.8%.结论 超声对临床拟诊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能对指导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宗宽;鲍静;张玲莉;师从顺;王栓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将血小板计数在感染治疗前、感染时和感染控制后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时与感染治疗前和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控制后与感染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素防治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 对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2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紫癜性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紫癜性肾病的发生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肝素对紫癜性肾病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刘会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中老年女性肺癌96例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下的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06 年6 月至2011年7 月经纤支镜确诊的96例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60岁年龄组58例,60岁以上38例;鳞癌56例,腺癌19例,小细胞癌1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其他未分类型癌2 例.钳检阳性率为100%,刷检阳性率为72.6%.结论 女性肺癌好发于中老年,右肺多见,纤支镜下病灶以浸润性和增生性多见,钳检阳性率高于刷检,联合两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张龙举;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 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 (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 (P<0.05),也明显慢于T1时 (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作者:邓晓钧;潘鑫;赵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术毕切口浸润在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麻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8~75岁、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患者在关气腹后以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0.75%耐乐品)逐次浸润每个切口2~3 ml;曲马多组(T组)关气腹后给予1 mg/kg曲马多;芬太尼组(F组)关气腹后给予1 μg/kg芬太尼.三组术前静脉加用昂丹司琼8 mg防止术后呕吐,以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4 μg/kg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不再追加阿片类药物.术后采用镇痛泵[吗啡0.2 mg/(kg·d)+格拉司琼3 mg/d].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术后 4、8、12、24、48 h VAS评分结果,以及患者术后首次加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拔管后即刻及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F组(P<0.05).F组与T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加用止痛药物的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减轻全麻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徐煌;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应用综合因素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对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滑县中医院眼科117例(132眼) 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因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发现手术禁忌证、无法耐受手术或经眼科B超检查及激光视网膜视力测定手术后视力无法提高而未行手术而转内科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例(12眼),占同期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的7.69%.全身方面禁忌证6例(8眼),伴有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禁忌证3例(4眼).术后视力<0.05者16例(18眼),0.05~0.3者15例(20眼),≥0.3者86例(94眼).结论 术前进行综合因素评估可以明显降低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会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真菌病3例误诊原因分析

    1 病例报道1.1 患者,男,77岁,因间断乏力2年、发热半天于2009年8月23日晚9点半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病情平稳.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测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半年前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次因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住院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作者: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希望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济源市肿瘤医院共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173例,在其腹水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 经培养得到病原菌123株,其中G-菌93株(75.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28株(22.8%),以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余真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未出现耐药菌7株(5.7%),耐药菌116株(94.3%).结论 SB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长久使用的药物(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有一定耐药性,尽早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将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苗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殊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涂层支架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 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它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有关研究认为,它使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率由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的10%~40%,进一步降至10%以下[1].因此,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世界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随着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对特殊冠状动脉病变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下面将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田景法;潘家华;郭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BDT(Velcade+ Daxamethasone+ Thalidomide)方案与改良VAD(Vinorebine+Pirarubicin+Daxamethasone)方案、MPT(Melphalan+ Prednisone+ Thalidomide)治疗初发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为Durie-Salmon分期Ⅲ期,其中初治45例,复发/难治7例.21例(16例初治,5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BDT方案治疗,19例(18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改良VAD方案治疗,12例(11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MPT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根据EBMT/IBMTR/ABMTR标准判定,不良反应按依据NCICTCAE标准判断.结果 BDT方案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消失,贫血及肾功能不全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21例患者中14例(66.7%)完全缓解(CR),6例(28.6%)部分缓解(PR),1例(4.8%)无变化(NC),总有效率为95.2%;改良VAD方案组19例患者中5例(26.3%)CR,3例(15.8%)PR,5例(26.3%)微小缓解(MR),2例(10.5%)NC,4例(21.0%)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为68.4%;MPT方案组12例患者中1例(8.3%)CR,2例(16.7%)PR,2例(16.7%)MR,1例(8.3%)NC,6例(50.0%)PD,总有效率为50.0%;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BDT组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或停药后缓解或减轻.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且大多可逆,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谭振清;罗自勉;周新伏;尹亚飞;石煌;朱凯波;雷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