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应用综合因素评估的临床意义

刘会英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 术前综合因素, 评估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对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滑县中医院眼科117例(132眼) 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因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发现手术禁忌证、无法耐受手术或经眼科B超检查及激光视网膜视力测定手术后视力无法提高而未行手术而转内科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例(12眼),占同期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的7.69%.全身方面禁忌证6例(8眼),伴有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禁忌证3例(4眼).术后视力<0.05者16例(18眼),0.05~0.3者15例(20眼),≥0.3者86例(94眼).结论 术前进行综合因素评估可以明显降低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阑尾炎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阑尾炎,术前做过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阑尾炎71例,占78.9%,第二诊断阑尾炎8例,两者合计87.8%.结论 超声对临床拟诊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能对指导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宗宽;鲍静;张玲莉;师从顺;王栓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 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 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 (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 (P<0.05),也明显慢于T1时 (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作者:邓晓钧;潘鑫;赵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76.31%,6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 静脉溶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心肌损伤,实现了血管功能重建,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就越高.

    作者:杨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产儿头颅超声表现与临床诊治

    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类脑损伤,但临床上往往缺乏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成为不同类型脑损伤确诊、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3年我们应用头颅超声对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于生后给予常规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荣;刘静;李德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目的 探索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1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持续泵入.结果 1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2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此麻醉方法用于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安全可行.

    作者:郝金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作者:李志宏;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查正江;方晖;杨友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对ICU危重症病人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总结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从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前后2年内各随机抽取41例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历史对照研究,分别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多巴胺的用量、预后等指标.结果 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后与实施前病例组相比:实施后组各病人72 h内心率变异系数均值、动脉血氧分压变异系数均值明显小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心率、多巴胺用量明显低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前病死率为71%,实施后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能够稳定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危重症病人病死率.

    作者:郭永兵;王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殊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涂层支架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 已成功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它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有关研究认为,它使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率由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的10%~40%,进一步降至10%以下[1].因此,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世界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随着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及应用对特殊冠状动脉病变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下面将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田景法;潘家华;郭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2例

    1 病例报道患者1,男,31岁,2011年9月因突发腹痛1 h就诊,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并向腰背部放射,无呕吐及腹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内科诊室.查体:血压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5 次/min,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心肌梗死三联(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1)及腹部B超结果均无异常,转诊急诊科,患者疼痛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腹部无压痛,拒绝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吗啡5 mg肌肉注射,患者疼痛减轻,情绪渐平稳,行胸腹部CT及增强检查,结果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住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李忠志;韩宁林;胡业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分析

    1 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既往体健.因面色苍黄1 d于2011年4月25日9∶50入院就诊,患儿家属自述入院前1 d早晨8:00左右发现患儿面色苍黄,伴吃奶减少,精神不振,多睡;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抽搐,无腹泻,在家未作特殊处理.次日清晨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遍及全身,伴巩膜黄染.门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作者:胡令英;张俊霞;胡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BDT(Velcade+ Daxamethasone+ Thalidomide)方案与改良VAD(Vinorebine+Pirarubicin+Daxamethasone)方案、MPT(Melphalan+ Prednisone+ Thalidomide)治疗初发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为Durie-Salmon分期Ⅲ期,其中初治45例,复发/难治7例.21例(16例初治,5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BDT方案治疗,19例(18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改良VAD方案治疗,12例(11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MPT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根据EBMT/IBMTR/ABMTR标准判定,不良反应按依据NCICTCAE标准判断.结果 BDT方案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消失,贫血及肾功能不全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21例患者中14例(66.7%)完全缓解(CR),6例(28.6%)部分缓解(PR),1例(4.8%)无变化(NC),总有效率为95.2%;改良VAD方案组19例患者中5例(26.3%)CR,3例(15.8%)PR,5例(26.3%)微小缓解(MR),2例(10.5%)NC,4例(21.0%)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为68.4%;MPT方案组12例患者中1例(8.3%)CR,2例(16.7%)PR,2例(16.7%)MR,1例(8.3%)NC,6例(50.0%)PD,总有效率为50.0%;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BDT组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或停药后缓解或减轻.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且大多可逆,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谭振清;罗自勉;周新伏;尹亚飞;石煌;朱凯波;雷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治疗和控制SMA提供依据.方法 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11年间临床分离的319株SMA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在病原菌中的分离率为2.6%,SMA感染主要发生于ICU和呼吸内科,痰(51.6%)和尿(18.3%)是检出SMA较多的标本;除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SMA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治疗时应按药敏结果选药;医院应加强对SMA的监测,预防和控制SMA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李玉强;万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全胃切除3例.术后发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或梗阻、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早期胃癌及部分无远处转移病灶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中毒误诊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找出儿童急性中毒临床误诊原因,提供防误诊经验.方法 对近10年入住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的32例急性中毒误诊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32例中误诊为脑炎11例,重症肺炎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癫痫发作6例,急性胃肠炎7例.结论 儿童安全知识缺乏易出现急性中毒,及时正确诊断,是救治重症患儿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曲面重建.结果 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影像,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血管情况.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伟;任千里;陈龙;祝洪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尤其是在其急性加重期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致死率极高.致死原因很多,可能与此类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基础病较多、痰液多堵塞气道且无力咳痰,导致病情持续恶化有关.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高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 I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80例,年龄18~30岁,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40例)和地佐辛+丙泊酚组(B组,40例).A组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ml)+丙泊酚(7.5 mg/ml)混合液至患者入睡;B组先静脉推注地佐辛0.05 mg/kg,2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0 mg/ml)至患者入睡.术中如患者出现体动,A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3~5 ml,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3~5 ml至体动消失.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A组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理想用药.

    作者:晏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尿毒症并进行腹膜透析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发生导管漂移8例(40%),经体位改变、导管调整和手术后得到复位;导管堵塞2例(10%),尿激酶封管后,引流通畅;腹膜炎5例(25%),给予腹腔冲洗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口处感染3例(15%),局部换药后得到控制;漏液2例(10%),停止透析3 d后症状好转.结论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掌握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技术,术后加强相应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吉雅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术毕切口浸润在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麻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8~75岁、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患者在关气腹后以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0.75%耐乐品)逐次浸润每个切口2~3 ml;曲马多组(T组)关气腹后给予1 mg/kg曲马多;芬太尼组(F组)关气腹后给予1 μg/kg芬太尼.三组术前静脉加用昂丹司琼8 mg防止术后呕吐,以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4 μg/kg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不再追加阿片类药物.术后采用镇痛泵[吗啡0.2 mg/(kg·d)+格拉司琼3 mg/d].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术后 4、8、12、24、48 h VAS评分结果,以及患者术后首次加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拔管后即刻及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F组(P<0.05).F组与T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加用止痛药物的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减轻全麻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徐煌;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A或DA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HA与DA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至2011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HA或DA方案进行联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HA与DA方案交替进行,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7~14 d,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42例患者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为76.19%,部分缓解率为16.67%,无效率为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HA或DA方案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完全缓解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强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