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顺
目的 总结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期间禁止饮酒,除2例患者死于肝癌之外,其余患者肝功能指标于治疗后2~4周恢复正常值.结论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几率与患者饮酒时间、饮酒量成正比,禁酒是成功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基础和重要因素,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严禁饮酒.
作者:尹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尿毒症并进行腹膜透析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发生导管漂移8例(40%),经体位改变、导管调整和手术后得到复位;导管堵塞2例(10%),尿激酶封管后,引流通畅;腹膜炎5例(25%),给予腹腔冲洗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口处感染3例(15%),局部换药后得到控制;漏液2例(10%),停止透析3 d后症状好转.结论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掌握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技术,术后加强相应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吉雅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从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前后2年内各随机抽取41例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历史对照研究,分别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多巴胺的用量、预后等指标.结果 实施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后与实施前病例组相比:实施后组各病人72 h内心率变异系数均值、动脉血氧分压变异系数均值明显小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后组72 h内心率、多巴胺用量明显低于实施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施前病死率为71%,实施后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小时一平衡的容量管理模式能够稳定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危重症病人病死率.
作者:郭永兵;王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西峡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痊愈113例,显效41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9%;其中有13例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他大多数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建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腹部肥胖的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均予以1%碘伏冲洗切口并浸湿2 min,引流管组给予切口旁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于切口脂肪层内放置皮片,术后观察两组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 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8%(1/36),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切口内短期放置多侧孔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陆志成;徐亮;周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柳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经治疗后左室心功能及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射血分数.
作者:吴吉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 I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80例,年龄18~30岁,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40例)和地佐辛+丙泊酚组(B组,40例).A组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ml)+丙泊酚(7.5 mg/ml)混合液至患者入睡;B组先静脉推注地佐辛0.05 mg/kg,2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0 mg/ml)至患者入睡.术中如患者出现体动,A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3~5 ml,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3~5 ml至体动消失.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A组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理想用药.
作者:晏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作者:黄晗;吴素玲;赵二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K组164例和r-SK组169例.分别应用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注.结果 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2%、78.69%,二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r-SK组低于UK组.
作者:张海峰;高冶;石纪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1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持续泵入.结果 1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2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此麻醉方法用于体外循环辅助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安全可行.
作者:郝金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脑干脑炎的特点、MRI变化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临床特点、MRI变化.结果 脑干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单侧颅神经损害表现;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梁中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吉西他滨用量为1.0 g/(m2·次),第1、8天给药,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至少治疗2周期,有完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资料.结果 47例均可评价疗效.总共化疗周期数129个,中位数2周期,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21.3%),稳定25例(53.2%),进展12例(25.5%),疾病控制率达7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若能结合检测肿瘤基因表达情况,则有助于对二线治疗的临床选择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者:王强;许凌;徐海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A与DA方案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至2011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HA或DA方案进行联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HA与DA方案交替进行,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7~14 d,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42例患者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为76.19%,部分缓解率为16.67%,无效率为7.14%,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HA或DA方案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完全缓解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强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 病例报道患者1,男,31岁,2011年9月因突发腹痛1 h就诊,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并向腰背部放射,无呕吐及腹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内科诊室.查体:血压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5 次/min,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心肌梗死三联(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1)及腹部B超结果均无异常,转诊急诊科,患者疼痛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腹部无压痛,拒绝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吗啡5 mg肌肉注射,患者疼痛减轻,情绪渐平稳,行胸腹部CT及增强检查,结果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住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李忠志;韩宁林;胡业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本市消化性溃疡(PU)的胃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禹州市卫生防疫站三病医院就诊,并经胃镜确诊的1021例患者的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为657例,占65.35%;胃溃疡(GU)766例,占26.15%.14~55岁患者以DU为多见,56~70岁以上患者多见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内科疾患,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55岁以下的患者(P<0.01),再者不同性别间也存在者较大的差异性(P<0.01).结论 PU的胃镜情况和临床特征在年龄、性别之间各有不同,重视男性和中老年PU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癌变作用极大.
作者:侯彤生;方书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及上尿路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及上尿路疾病136例,其中肾囊肿去顶减压术68例,肾上腺手术1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醇腺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无功能皮脂腺瘤2例,皮质增生1例),单纯性肾切除术15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8例,肾盂癌肾输尿管全切术5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结果 134例获得成功,转开放手术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清理腹膜后脂肪为手术提供了较好的视野及空间,通过腰大肌及膈肌脚寻找输尿管及肾动脉方法可靠.
作者:张超;桂俊卿;张小德;徐跃文;崔茂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既往体健.因面色苍黄1 d于2011年4月25日9∶50入院就诊,患儿家属自述入院前1 d早晨8:00左右发现患儿面色苍黄,伴吃奶减少,精神不振,多睡;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抽搐,无腹泻,在家未作特殊处理.次日清晨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遍及全身,伴巩膜黄染.门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作者:胡令英;张俊霞;胡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药物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2例):对照组(N组)、右美托咪唑组(Y组)、艾司洛尔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结果 三种药物组拔管期间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拔管前比较都升高,较对照组(N组)的拔管期间的低(P<0.05).结论 三种药物能明显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胡伟;周景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类脑损伤,但临床上往往缺乏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成为不同类型脑损伤确诊、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3年我们应用头颅超声对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于生后给予常规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荣;刘静;李德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的认识,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方法 对泌阳县人民医院32例晚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25例发生颅内出血,10例首发表现为针刺部位出血不止,5例首发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是危害婴儿健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合并颅内出血者致残率较高,应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建立预防用药制度.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