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罗山县中医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邓立霞

关键词: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变化
摘要:目的 分析罗山县中医院5年来剖产率与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罗山县中医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统计本次临床研究中每年进行分娩的产妇总数、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主要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与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0年罗山县中医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10年较2006年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2010年较2006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2007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居第1、2位的分别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2010年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成为第1位,胎儿窘迫下降至第2位.结论 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健康的产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提升产妇分娩不良兴趣抗力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合并症与并发症的防治,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蒿琥酯对肿瘤细胞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青蒿琥酯对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青蒿琥酯处理K562细胞72 h,倒置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Trizol法提取总RNA,RT-PCR检测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的表达变化.结果 倒置光显微镜观察到青蒿琥酯处理的K56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核分裂相减少,细胞密度下降,漂浮细胞增多.RT-PCR检测结果显示DNA-PK表达下调.结论 青蒿琥酯可通过下调K562细胞DNA-PK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发挥其抗癌作用.

    作者:赵恺;肖迎平;姚丽;陈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42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发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年来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8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0例产妇中有42例(3.6%)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有6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体型肥胖、双胎、胎膜早破以及急症剖宫产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冯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疾病84例的诊治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形式疾病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钢职工总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眩晕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84例中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45例,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32例,其他原因眩晕7例.结论 周围性眩晕较常见,发生率高,愈后佳;中枢性眩晕病情凶险,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住院2~3周后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汝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20例患者死亡,对其一般临床指标、甲状腺旁腺激素(PTH)进行检测并分析,探查致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患者的血磷(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相比,死亡患者的P[(2.40±0.38)mol/L]、hs-CRP[(3.35±1.10)mg/L]、LDL[(2.76±0.34)mmol/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患者的血钙(Ca2+)、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等指标相比,死亡患者的Ca2+[(2.11±0.15)mmol/L]、Alb[(36.76±4.24)g/L]、KT/V(1.08±0.22)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多个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3个指标(hs-CRP、LDL、KT/V)与死亡危险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新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分别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及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32.97%,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8%、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周广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研究在白内障临床干预中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有所改变,强调机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生存质量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显得较为重要.研究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这已日益受到流行病学家、社会医学家、临床医学家以及生物统计学家的高度重视.生存质量测定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国际性研究热点.

    作者:谢余澄;和丹;肖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外科术式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外科手术治疗指征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上述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9例患者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23例患者接受断流术,42例患者接受分流断流联合术,对比分析上述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门体静脉分流术组治愈率与分流断流联合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体静脉分流术组、分流断流联合术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断流术组(P<0.05).结论 分流断流联合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较断流术为佳,分流断流联合术吸取了两种术式的长处,因此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首选术式.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视可尼喉镜在鼾症患者行腭垂腭咽成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对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在鼾症患者行腭垂腭咽成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50例拟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分为视可尼插管组(A组)、喉镜明视插管组(B组),每组25例,用慢诱导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氟哌利多1~2 mg/kg、芬太尼,经环甲膜穿刺并注射2%丁卡因2 ml进行气管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均血压心率达低值时,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喉部暴露更好,插管时间明显较短,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插管成功率明显较高,插管次数、鼻出血明显较少(P<0.05).喉镜明视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视可尼插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作为鼾症患者行腭垂腭咽成型术麻醉气管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蔡宁;许卫兵;祁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病例.26例手术用时100~190 min,平均121 min;术中出血较少,无需输血.术后24 h可进食,住院5~9 d,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经过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创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出现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少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医院分离KPN的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产ESBLs菌株采用双纸片协同实验测定并经CLSI确证试验确认.结果 13年中KPN和产ESBLs KPN的分离率为18.7%和75.3%,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产ESBLs KPN敏感率高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医院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监控,防止多药耐药菌的传播.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 KPN有效的药物.

    作者:万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X线诊断及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常见原因.方法 对94例临床疑似吞服异物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吞服异物,异物性质和部位.结果 94例临床疑似吞食异物者检及异物82例,未检及异物且后经实物验证未吞食12例,阳性异物40例,阴性异物42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它对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抽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收诊的73例腹水培养细菌呈阳性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对培养的细菌进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同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38例,占52.05%;肺炎克雷伯菌8例,占10.96%;表皮葡萄球菌7例,占9.59%;粪球菌7例,占9.59%;铜绿假单胞菌5例,占6.85%;结核杆菌5例,占6.85%;其他细菌3例,占4.11%.在抗药性研究过程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的分布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及其他细菌较少.在药物抗性方面,几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倪付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源性脑栓塞静脉溶栓治疗30例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起病3 h内的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50 mg静脉溶栓.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不能耐受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结果 30例患者中溶栓24 h后基本痊愈17例(56.7%),21 d显著改善4例(13.3%),无变化及恶化9例(30.0%),梗死灶内非致死性出血3例(10.0%).结论 rt-PA 50 mg静脉溶栓治疗起病3 h内心源性脑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朱常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纳美芬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身体状况、饮酒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分别给予纳洛酮0.8 mg、1.2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严重者需重复用药;治疗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分别给予纳美芬0.1 mg、0.2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意识恢复、语言能力、共济失调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2 h和5 h内,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瓮秀云;徐林刚;朱帅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50例门诊疑似异位妊娠后经临床病理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38例表现为一侧输卵管低回声包块,5例为一侧宫角部包块,2例仅表现为盆腔积液未发现明显包块,5例表现为盆腔内包块.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俞金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合并血脂增高酒精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血脂增高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血脂有无增高分为血脂增高组(Ⅰ组)和血脂正常组(Ⅱ组).分别观察血清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体质量指数,治疗后转归及复发情况.结果 Ⅰ组与Ⅱ组比较,TG、CHO、ALT、AST、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体质量指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重症比例、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血脂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较重,治疗后易复发.

    作者:樊继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临床防护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ICU收治的需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炎6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VAP 30例(32.6%),共培养出细菌5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1%).VAP的发生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偏高、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及ICU停留时间长有关(P<0.05).结论 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是影响VAP发生发展的因素,有效地临床护理及防护可以减少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对于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意义重大.

    作者:李雪鸽;李晓培;刘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例(2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予以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优14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为86.2%.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使跟骨正常的力学关系得到恢复,临床疗效理想.

    作者:包祥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诊治30例直肠癌患者,均对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结果 30例直肠癌患者,均经自然腔道取出肿瘤后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大约为1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150 ml,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4 d,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直肠破裂、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均恢复排便控便功能,大便成型,无失禁.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外翻切除吻合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尉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