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秋霞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分别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及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32.97%,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8%、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周广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发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年来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8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0例产妇中有42例(3.6%)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有6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体型肥胖、双胎、胎膜早破以及急症剖宫产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冯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汝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20例患者死亡,对其一般临床指标、甲状腺旁腺激素(PTH)进行检测并分析,探查致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患者的血磷(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相比,死亡患者的P[(2.40±0.38)mol/L]、hs-CRP[(3.35±1.10)mg/L]、LDL[(2.76±0.34)mmol/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患者的血钙(Ca2+)、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等指标相比,死亡患者的Ca2+[(2.11±0.15)mmol/L]、Alb[(36.76±4.24)g/L]、KT/V(1.08±0.22)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多个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3个指标(hs-CRP、LDL、KT/V)与死亡危险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新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有所改变,强调机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生存质量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显得较为重要.研究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这已日益受到流行病学家、社会医学家、临床医学家以及生物统计学家的高度重视.生存质量测定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国际性研究热点.
作者:谢余澄;和丹;肖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汤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系统的护理术后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顺利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40例,满意率95.28%.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周密的护理措施,详细的护理计划可以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君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日常诊疗及病情评估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别记录急性胰腺炎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肥胖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住院天数、胰腺炎的复发率、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中心性肥胖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病死率更高.结论 急性胰腺炎合并肥胖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明显,更易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
作者:常越;杨明;陈佩;刘锦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在鼾症患者行腭垂腭咽成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50例拟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分为视可尼插管组(A组)、喉镜明视插管组(B组),每组25例,用慢诱导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氟哌利多1~2 mg/kg、芬太尼,经环甲膜穿刺并注射2%丁卡因2 ml进行气管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均血压心率达低值时,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喉部暴露更好,插管时间明显较短,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插管成功率明显较高,插管次数、鼻出血明显较少(P<0.05).喉镜明视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视可尼插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作为鼾症患者行腭垂腭咽成型术麻醉气管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蔡宁;许卫兵;祁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静脉注射,2次/d,15 d为 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2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肝昏迷、肝肾综合征、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轻.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纳美芬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身体状况、饮酒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分别给予纳洛酮0.8 mg、1.2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严重者需重复用药;治疗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昏迷期分别给予纳美芬0.1 mg、0.2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意识恢复、语言能力、共济失调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2 h和5 h内,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瓮秀云;徐林刚;朱帅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常用于解决难产的手术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增加.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亦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剖宫产术中易出现早期产后出血,往往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多.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生命.
作者:齐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6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CD3+明显低于正常水平,CD8+细胞百分率明显上升,而CD4+细胞受到抑制,CD4+/CD8+比值变小.结论 恶性肿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检测T细胞亚群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与氨茶碱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索茶碱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氧分压及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优于氨茶碱组,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低于氨茶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氨茶碱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陈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罗山县中医院5年来剖产率与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罗山县中医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统计本次临床研究中每年进行分娩的产妇总数、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主要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与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0年罗山县中医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10年较2006年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2010年较2006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2007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居第1、2位的分别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2010年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成为第1位,胎儿窘迫下降至第2位.结论 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健康的产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提升产妇分娩不良兴趣抗力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合并症与并发症的防治,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作者:邓立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切口都达到一期愈合,没有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20例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估,其中优15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0%.结论 对于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作者:马继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常见原因.方法 对94例临床疑似吞服异物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吞服异物,异物性质和部位.结果 94例临床疑似吞食异物者检及异物82例,未检及异物且后经实物验证未吞食12例,阳性异物40例,阴性异物42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它对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的表现,易复发.其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但效果不一,且少数患儿反复发作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4].本研究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加强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特别对其反复发作进行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连花;白侠;张效东;魏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患者的研究分析探讨诊断及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20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即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结合治疗的方法.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改善以及心电图监测改善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心电图监测及复方丹参滴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治疗的方法有助于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治疗.
作者:刘二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输尿管镜及双频双脉冲激光对8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进行碎石治疗.结果 80例中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2.5%(74/80),其中输尿管中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6.2%(25/29),输尿管下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6.1%(49/51);碎石失败6例,其中1例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激光碎石成功患者术后除出现血尿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具有快速、安全、微创、碎石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和患者康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强;王晔龙;曹利杰;卞崔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板栗壳的提取方法以及板栗壳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为板栗壳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水提法制备板栗壳水提物,各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板栗壳水提物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记录存活时间并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观察板栗壳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 板栗壳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实验中用药小鼠血清 SOD活力上升、MDA含量下降(均P<0.01);且与用药剂量呈相关性.结论 板栗壳水提物能清除自由基,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作用.
作者:许卫军;张红霞;吴长忠;许卫峰;吴晓宁;岑章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B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明显高于A组.结论 采用阿替普酶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常天保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