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刘京涛

关键词:痰热清,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3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患儿常规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喘息、咳嗽、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将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Bassini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低复发率等优点.

    作者:段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9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酮替酚和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B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出现再复发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与酮替酚比较可使患儿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提高.

    作者:冯新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18例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18例29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根据舟骨、副舟骨的形态、大小、胫后肌腱功能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和副舟骨切除联合胫后肌腱止点前置重建术,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副舟骨消失.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较显著,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26足,明显缓解3足,2例扁平足塌陷减轻.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根据患者足舟骨及副舟骨、胫后肌腱功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术后至关重要.

    作者:龚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尿路上皮多器官癌1例

    患者,男,82岁,因间歇性尿道口滴血1年入院.既往16年前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于当地医院诊断右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行右肾及右输尿管切除术,术后2年再次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并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者恢复可.查体:左下腹见回肠代膀胱造瘘口,外接尿袋,尿色清,无明显肉眼血尿;阴茎腹侧部见一大小约2 cm×3 cm肿物,表面欠光滑,质硬,活动度差,尿道口可见陈旧性瘀血滴出,尿道探子依次探查至后尿道而不能进入.盆腔CT未见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胸部X线片及腹部超声未见肿瘤远处转移灶.尿道镜检因肿瘤出血而无法进行.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尿道内一大小约2.5 cm×3 cm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破,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切除部分肿物送检快送病理,回报为尿道恶性肿瘤,决定行全尿道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诊断:尿道移行上皮细胞癌.

    作者:胡小剑;石通;陈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结核误诊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患者,男,69岁,因四肢关节疼痛、肿胀6 d入院.6 d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和双手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和肩关节严重,活动后疼痛明显,活动障碍,伴全身乏力、酸痛,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余,血糖高达15 mmol/L,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11 mmol/L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5.6 ℃;心率:66次/min;血压: 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营养一般.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

    作者:王彦昌;冯继兵;于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的分子遗传学新进展

    糖尿病(DM)是全球性的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杨文英教授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的患病比例达到9.7%[1].糖尿病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民生健康问题,它不但困扰着广大糖尿病患者,同时也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糖尿病分为1型、2型、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发生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

    作者:温飞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使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和单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等.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裴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整理信阳市中心医院29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49例,单纯冠心病组1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在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当中,合并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增高(P均<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降低(P<0.01),患者的3支病变较多(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和防治处理.

    作者:陈昭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BP4高于其他组(P<0.01),冠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RBP4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RBP4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治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化检验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低频超声治疗仪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D-二聚体及血脂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血生化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给予低频超声波治疗,应用免疫比浊双抗体夹心法及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和血脂含量,评价入院时、入院后14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有变化.综合组D-二聚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减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押世凯;王化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人和140例中青年经结肠镜检查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依次为:结直肠癌(38.9%)、肠息肉(19.1%)、肛门肛周病变(17.6%)、溃疡性结肠炎(13.2%)、缺血性肠炎(4.4%);中青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溃疡性结肠炎(30.7%)、肛周病变(22.1%)、肠息肉(20.0%)、结直肠癌(17.8%)、缺血性结肠炎(1.4%).结论 结直肠癌、肠息肉、肛门肛周病变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三大病因.纤维结肠镜是诊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国庆;陈桂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致气腹1例

    患者,男,67岁.因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有2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曾多次住院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等治疗好转出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检查合作,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阳性,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周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指标与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及价值.方法 禁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胃内容物的量及幽门的形态、结构,分别测量幽门外径、长度、肌层的厚度和及幽门管腔内径.分析70例经手术证实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70例中68例声像图呈特征性改变,幽门管长径(22.30±2.68)mm,幽门肌厚度(4.60±0.88)mm,幽门直径(14.50±1.86)mm.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71.43%;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7.14%.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可以大幅提高敏感度,减少漏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作者:王丹;谷慧慧;费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切除术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术式研究

    目的 研究在临床过程中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防治效果.方法 整理120例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及常规胃食管吻合术进行术后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吻合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回访2年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结论 在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吻合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京;李波;闫付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栓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及常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房颤并发栓塞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预防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房颤栓塞时,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使INR波动于1.5~2.5,可减少患者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重症并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与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手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术后情况在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组的效果均较好(P<0.01),更令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时更优越,其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易于操作,出血量也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60例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症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配合呋塞米利尿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加呋塞米利尿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水肿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在回访调查当中,治疗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在基础治疗上配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呋塞米利尿较短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江秀云;张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过程中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并对造成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前来平舆县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形成患者脑膨出的发生机制.结果 在6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存活,其中恢复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性昏迷3例;死亡35例.患者的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广泛性挫裂伤是促使脑膨出的主要形成机制.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形成原因进行对应的防治措施,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

    作者:田登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癌肝转移72例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6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腹膜扩散、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在H1/H2P0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孤立性肝转移灶、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转移、腹膜扩散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H1/H2P0胃癌患者的预后,应进行包括转移性肝癌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修乘波;修成浩;杨中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的 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并选取其中8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排出量(SV)、射血分数(LVEF)、胸腔液体量(TFC)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SBP、DBP、HR、CO、CI、SV、LVEF、TF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CI、SV、LVEF、TF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能提高急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使用方便,能及时反映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作者:雒云祥;孙莉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