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陈桂芬
目的 寻找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用中药阴道冲洗后放置保妇康栓60例为观察组,设单独用保妇康栓治疗60例为对照组,观察有效率、复发率及治疗后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愈60例,56例乳杆菌阳性或者增加,治愈率为100%,乳酸杆菌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50例,25例乳酸杆菌阳性或者增加,治愈率为83.33%,乳酸杆菌阳性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1.67%,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为16.67%.结论 用中药阴道冲洗后放置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能有效改善阴道内环境,产生优势菌群,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冯建丽;王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住院3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及血压得到控制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使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其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胃腺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组织学特殊类型胃癌,是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常伴有腹痛、上腹不适、返酸、恶心、呕吐、 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病质,晚期常伴有肝脏、腹腔转移等.临床上胃腺鳞癌病例比较少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患者,胃镜活检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腺鳞癌,伴有肝脏转移.患者因经济原因保守治疗半个月后出院,电话随访3个月后死亡.本研究主要探讨胃腺鳞癌并结合文献作一复习.
作者:黄更珍;贺国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化疗后第2天给予参附注射液50~100 ml/d静脉滴注,15~2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化疗后第15、21天观察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骨髓增生度红系、粒系、巨核系、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化疗后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加速骨髓的全面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忠亮;孙道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病毒性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步使用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进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双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50例和芬太尼(F)组50例.F组先静脉滴注芬太尼2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以2~3 mg/(kg·h)持续泵入.R组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瑞芬太尼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丙泊酚以2~3 mg/(kg·min)持续泵入.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皱眉或肢动R组明显少于F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很好地满足宫腔镜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吸活检术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ltra2Cut型18-20 G软组织切割活检针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218例肺周围病变患者.结果 218例肺穿刺活检,经病理诊断明确200例,诊断率为91.7%.术后气胸15例、肺出血7例均治愈.结论 肺部肿块针吸活检术安全、经济、准确率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惠娟;魏新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6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腹膜扩散、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在H1/H2P0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孤立性肝转移灶、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转移、腹膜扩散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H1/H2P0胃癌患者的预后,应进行包括转移性肝癌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修乘波;修成浩;杨中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胸和上腹部二切口食管大部切除(Ivor Lewis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6例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成功完成整个手术.采用手术用时186.8 min,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8.35枚.1例术后出现胸腔出血及房颤,再次剖胸探查证实为肋间动脉出血.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腹腔迟发性脏器损伤及继发性出血.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 d,下床活动时间为(1.6±0.6) d.结论 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具有局部微创、恢复较快等优点,可行性好.术后重点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和观察,通过观察引流物的变化和体征的改变,及时判断分析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尽早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朱红娟;刘君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9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70岁患者发病率为60.5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疾病的55.21%,糖尿病肾病占原发疾病的21.47%.结论 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故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加强原发疾病的控制及监测,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韩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 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358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产总有效率为93.8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宫颈软化程度高,术中无须扩张宫颈,1次清宫成功率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显著,手术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心红;丁子奇;张艳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乡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实行硬膜外麻醉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照组(36例)采用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Ramsay 法对两组的镇静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顺行性遗忘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压、SpO2、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阻滞手术中的辅助用药,小剂量分次给药,镇静和遗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呼吸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娟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酒精中毒后头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治疗组应用醒脑静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应用纳洛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清醒后头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在减轻急性酒精中毒后头痛方面明显优于纳洛酮,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赵立安;武巧月;赵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耳廓假囊肿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初诊耳廓假囊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对各指标率的变化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7%(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7%(42/43),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9.1%(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15).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节省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应用.
作者:岳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抵抗素对大鼠肝细胞糖异生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了解抵抗素对肝脏糖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大鼠的肝细胞,不加抵抗素与加不同剂量的抵抗素(10、50、100 nmol/L)培养24 h.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抵抗素对PEPCK活性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EPCK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抵抗素浓度为10、50 nmol/L时,PEPCK活性[单位为mIU/(min·mg protein)]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31.8±2.4,32.0±2.3 vs 26.6±2.6,P<0.05),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PEPCK活性升高更明显(40.4±1.5 vs 26.6±2.6,P<0.01).RT-PCR结果显示抵抗素浓度为10 、50 nmol/L时,PEPCK 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校正)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PEPCK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8±0.12 vs 0.74±0.08,P﹤0.01).结论抵抗素浓度为10、50 nmol/L时,PEPCK活性显著升高,但对其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时,PEPCK活性升高更明显,同时其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表明该浓度的抵抗素至少部分通过促进PEPCK基因的表达实现对酶活性的调节.
作者:李超林;赵璐杰;肖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重症患者45例,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存在口咽干燥者9例,存在恐惧心理者30例,发生胃胀气者24例,存在排痰障碍者7例,发生罩压迫者28例.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对其防范工作不可轻视.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18例29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根据舟骨、副舟骨的形态、大小、胫后肌腱功能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和副舟骨切除联合胫后肌腱止点前置重建术,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副舟骨消失.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较显著,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26足,明显缓解3足,2例扁平足塌陷减轻.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根据患者足舟骨及副舟骨、胫后肌腱功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术后至关重要.
作者:龚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血液透析室ESDN合并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常规给予铁剂、叶酸、复合维生素、促红素治疗,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1.0 g,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以及两组临床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上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提高促红素治疗ESDN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临床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60例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症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配合呋塞米利尿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加呋塞米利尿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水肿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在回访调查当中,治疗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在基础治疗上配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呋塞米利尿较短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江秀云;张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米卡芬净组患儿低于伏立康唑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米卡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章德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