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的影响

孙忠亮;孙道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参附注射液, 化疗, 骨髓抑制
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化疗后第2天给予参附注射液50~100 ml/d静脉滴注,15~2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化疗后第15、21天观察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骨髓增生度红系、粒系、巨核系、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化疗后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加速骨髓的全面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卡芬净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米卡芬净组患儿低于伏立康唑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米卡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章德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甲型H1N1流感2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9~35岁孕妇,早期有流感症状,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第3~5天,治疗上采取了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20例治愈,4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的致命性传染病.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易发展成为重型病例,且预后不良.早诊断、早期抗病毒、适时终止妊娠、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南冰;雷习群;韩明锋;李秀勇;冉献贵;刘波;李涛;张怀伟;李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气管镜肺内置管治疗肺脓肿2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气管镜肺内置管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常规结合经气管镜肺内置管治疗肺脓肿患者22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气管镜肺内置管治疗肺脓肿平均疗程为18.7 d,较一般常规内科治疗疗程的8~12周明显缩短.结论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内留置导管治疗肺脓肿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车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86例肺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影像学的特点,利于提高诊断率、评价病情.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析其高分辨CT(HR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HRCT 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胸腔积液35例,肺磨玻璃样密度影34例,蜂窝样囊腔改变29例,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21例,气道病变62例及类风湿结节6例.结论 应用HRCT 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作者:王健;张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9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70岁患者发病率为60.5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疾病的55.21%,糖尿病肾病占原发疾病的21.47%.结论 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故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加强原发疾病的控制及监测,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韩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剖宫产指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胎儿宫内窘迫作为剖宫产指征住院分娩的560例产妇,分别从胎儿窘迫与新生儿Apgar评分关系、胎儿窘迫发生的原因来分析如何合理准确判断剖宫产指征.结果 影响胎儿窘迫的前三位因素是妊娠合并症286例(占51.1%)、脐带因素79例(占14.1%)和胎膜早破57例(占10.2%).结论 胎儿窘迫诊断应该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规范评判标准,才能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杨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抵抗素对大鼠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抵抗素对大鼠肝细胞糖异生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了解抵抗素对肝脏糖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大鼠的肝细胞,不加抵抗素与加不同剂量的抵抗素(10、50、100 nmol/L)培养24 h.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抵抗素对PEPCK活性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EPCK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抵抗素浓度为10、50 nmol/L时,PEPCK活性[单位为mIU/(min·mg protein)]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31.8±2.4,32.0±2.3 vs 26.6±2.6,P<0.05),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PEPCK活性升高更明显(40.4±1.5 vs 26.6±2.6,P<0.01).RT-PCR结果显示抵抗素浓度为10 、50 nmol/L时,PEPCK 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校正)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PEPCK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8±0.12 vs 0.74±0.08,P﹤0.01).结论抵抗素浓度为10、50 nmol/L时,PEPCK活性显著升高,但对其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抵抗素浓度为100 nmol/L时,PEPCK活性升高更明显,同时其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表明该浓度的抵抗素至少部分通过促进PEPCK基因的表达实现对酶活性的调节.

    作者:李超林;赵璐杰;肖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在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估胱抑素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2~3期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治疗16 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结果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6 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这些肾功能损害指标中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万震;李素珍;楚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50例和芬太尼(F)组50例.F组先静脉滴注芬太尼2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以2~3 mg/(kg·h)持续泵入.R组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瑞芬太尼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丙泊酚以2~3 mg/(kg·min)持续泵入.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皱眉或肢动R组明显少于F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很好地满足宫腔镜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药物流产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3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 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358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产总有效率为93.8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宫颈软化程度高,术中无须扩张宫颈,1次清宫成功率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显著,手术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心红;丁子奇;张艳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采用神经缺陷评分(NDS)方法判断有无DPN.结果 B组的SUA、糖尿病病程、CR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A组,相关分析表明SUA与NDS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血尿酸是否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辛苏萍;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栓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及常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房颤并发栓塞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预防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房颤栓塞时,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使INR波动于1.5~2.5,可减少患者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佐辛对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时间点地佐辛对全身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拟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术前给药组(P)和术后给药组(C),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10 min和术毕停镇痛药前10 min按0.1 mg/kg静脉滴注地佐辛,行喉罩插入全身静脉麻醉.观察术后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采用布氏评分BCS)和镇静评分(Ramesy);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需要给予镇痛药物的量及时间点.结果 P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P组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VAS)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P组术后各时点舒适度评分及镇静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

    作者:谢雨逸孜;陈永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瘢痕部位妊娠表现

    目的 探讨瘢痕部位妊娠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 对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做超声检查.结果 8例剖宫产妊娠患者中5例经阴超彩色多普勒检查,3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孕囊与膀胱之间可见一层厚薄不等的子宫肌层,厚度在2~6 mm,宫腔内无孕囊回声.结论 经阴超或经腹彩色多普勒诊断剖宫产瘢痕早期妊娠具有独特性.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化检验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低频超声治疗仪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D-二聚体及血脂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血生化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给予低频超声波治疗,应用免疫比浊双抗体夹心法及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和血脂含量,评价入院时、入院后14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有变化.综合组D-二聚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减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押世凯;王化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GM1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GBS诊断标准的3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GM1治疗组在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GM1治疗儿童GBS安全有效.

    作者:曾庆鹏;任磊;马宗良;杜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濮阳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9例患者通过钛夹夹闭止血,3例患者通过术中电凝止血,8例患者通过中转开腹治疗止血.采用术中止血的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经腹腔镜下探查,主要原因为胆囊动脉钛夹松脱,经再次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胆道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动脉出血应及时处理,需要遵循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处理,及时适时中转开腹.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持续负压引流术应用于耳廓假囊肿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耳廓假囊肿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初诊耳廓假囊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对各指标率的变化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7%(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7%(42/43),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9.1%(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15).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节省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应用.

    作者:岳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口服;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每日用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量患儿血清胆红素一次,至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19.7 μmol/L以下时结束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治疗所用时间.结果 干预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5).干预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7,P<0.05).结论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能促进日均胆红素下降并缩短治疗时间,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翁海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外科术后留观我科的患者62例,其中心胸外科术后25例,腹部外科术后37例.62例患者中12例(占19.4%)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12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患者8例(占67%),腹部外科术后患者4例(占33%).将1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设为研究组,余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评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龄 (>65岁)、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FEV1/FVC<0.7)、体外循环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等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褚明永;周杰;杜盼盼;祝经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