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褚明永;周杰;杜盼盼;祝经韬

关键词:外科, 呼吸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外科术后留观我科的患者62例,其中心胸外科术后25例,腹部外科术后37例.62例患者中12例(占19.4%)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12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患者8例(占67%),腹部外科术后患者4例(占33%).将1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设为研究组,余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评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龄 (>65岁)、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FEV1/FVC<0.7)、体外循环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等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血液透析室ESDN合并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常规给予铁剂、叶酸、复合维生素、促红素治疗,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1.0 g,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以及两组临床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上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提高促红素治疗ESDN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临床心绞痛、肌肉痉挛的发生.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使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显著提高,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佐辛对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时间点地佐辛对全身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拟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术前给药组(P)和术后给药组(C),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10 min和术毕停镇痛药前10 min按0.1 mg/kg静脉滴注地佐辛,行喉罩插入全身静脉麻醉.观察术后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采用布氏评分BCS)和镇静评分(Ramesy);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需要给予镇痛药物的量及时间点.结果 P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P组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VAS)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P组术后各时点舒适度评分及镇静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

    作者:谢雨逸孜;陈永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持续负压引流术应用于耳廓假囊肿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耳廓假囊肿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初诊耳廓假囊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对各指标率的变化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7%(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7%(42/43),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9.1%(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15).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节省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应用.

    作者:岳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重症并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与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手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术后情况在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组的效果均较好(P<0.01),更令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时更优越,其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易于操作,出血量也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痛点阻滞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60例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膝关节经常承载体重负重的负荷,所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常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关节交锁和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作者采用痛点阻滞疗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继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濮阳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9例患者通过钛夹夹闭止血,3例患者通过术中电凝止血,8例患者通过中转开腹治疗止血.采用术中止血的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经腹腔镜下探查,主要原因为胆囊动脉钛夹松脱,经再次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胆道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动脉出血应及时处理,需要遵循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处理,及时适时中转开腹.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痰热清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3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患儿常规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喘息、咳嗽、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京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化检验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低频超声治疗仪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D-二聚体及血脂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血生化指标的表达与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给予低频超声波治疗,应用免疫比浊双抗体夹心法及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D-二聚体和血脂含量,评价入院时、入院后14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有变化.综合组D-二聚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减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押世凯;王化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切除术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术式研究

    目的 研究在临床过程中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防治效果.方法 整理120例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及常规胃食管吻合术进行术后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吻合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回访2年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结论 在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吻合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京;李波;闫付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致气腹1例

    患者,男,67岁.因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有2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曾多次住院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等治疗好转出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检查合作,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阳性,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周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使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和单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等.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裴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42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同时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对照组100例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头晕和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杨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人和140例中青年经结肠镜检查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依次为:结直肠癌(38.9%)、肠息肉(19.1%)、肛门肛周病变(17.6%)、溃疡性结肠炎(13.2%)、缺血性肠炎(4.4%);中青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溃疡性结肠炎(30.7%)、肛周病变(22.1%)、肠息肉(20.0%)、结直肠癌(17.8%)、缺血性结肠炎(1.4%).结论 结直肠癌、肠息肉、肛门肛周病变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三大病因.纤维结肠镜是诊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国庆;陈桂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口服;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每日用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量患儿血清胆红素一次,至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19.7 μmol/L以下时结束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治疗所用时间.结果 干预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5).干预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7,P<0.05).结论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能促进日均胆红素下降并缩短治疗时间,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翁海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93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近5年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汇总研究,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治疗.结果 病毒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发生率高,给予合理治疗能使早搏消失或减少.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监护、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BP4高于其他组(P<0.01),冠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RBP4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RBP4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治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化疗后第2天给予参附注射液50~100 ml/d静脉滴注,15~2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化疗后第15、21天观察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骨髓增生度红系、粒系、巨核系、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化疗后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加速骨髓的全面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忠亮;孙道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入选9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I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26例,Ⅳ级24例及20例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中BNP含量及心脏彩超查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LgBNP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为(1.60±0.23)pg/ml、(2.82±0.15)pg/ml、(2.02±0.13)pg/ml、(2.85±0.28)pg/ml、(3.25±0.76)pg/ml、(4.25±0.47)pg/ml.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BNP逐渐增高,BNP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负相关,二者联合可以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宋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右胸和上腹部二切口食管大部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胸和上腹部二切口食管大部切除(Ivor Lewis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6例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成功完成整个手术.采用手术用时186.8 min,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8.35枚.1例术后出现胸腔出血及房颤,再次剖胸探查证实为肋间动脉出血.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腹腔迟发性脏器损伤及继发性出血.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 d,下床活动时间为(1.6±0.6) d.结论 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具有局部微创、恢复较快等优点,可行性好.术后重点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和观察,通过观察引流物的变化和体征的改变,及时判断分析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尽早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朱红娟;刘君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