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在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

万震;李素珍;楚天舒

关键词:血清光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 评估胱抑素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2~3期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治疗16 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结果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6 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这些肾功能损害指标中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采用神经缺陷评分(NDS)方法判断有无DPN.结果 B组的SUA、糖尿病病程、CR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A组,相关分析表明SUA与NDS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血尿酸是否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辛苏萍;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使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显著提高,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甲型H1N1流感2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9~35岁孕妇,早期有流感症状,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第3~5天,治疗上采取了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20例治愈,4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的致命性传染病.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易发展成为重型病例,且预后不良.早诊断、早期抗病毒、适时终止妊娠、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南冰;雷习群;韩明锋;李秀勇;冉献贵;刘波;李涛;张怀伟;李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臭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臭氧灌肠治疗,将连接在臭氧输出管上的吸痰管插入肛门内,每次输入50 ml 35%浓度的臭氧连续1~2 min,共约300 ml气体,边输注边按揉患者小腹部,以有膨胀感但可忍耐为宜,令患者憋住30 min.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55例给予生理盐水80~1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2%利多卡因5 ml加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1次/d,疗程为15 d.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缓解,肠镜检查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臭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秀荣;王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治疗牙楔状缺损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到南阳市口腔医院牙科进行治疗的牙楔状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B组30例(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情况.结果 经过平均1年的随防观察,A组共修复患牙38颗,修复成功26颗,成功率达68.4%;B组共修复患牙41颗,修复成功29颗,成功率达70.7%.修复失败者主要表现为充填体松动、脱落、修复体磨损、微渗漏、继发龋齿等.两组间修复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髓活力改变方面两组比较,A组优于B组;在表面磨损方面两组比较,B组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牙楔状缺损时,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均可以取得较高的修复成功率,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秀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42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同时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对照组100例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头晕和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杨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ARBs与ACEI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

    目的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多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数患者全身状态差,血压不高或偏低,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治疗难度大.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控制感染、平喘、强心、氧疗、使用安体舒通等基础上,A组加用ARBs 缬沙坦片 20~40 mg,1次/d.B组加用ACEI贝那普利片 2.5~5.0 mg,1次/d.C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次/d,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AT评分、血压、心率.结果 有效率:A组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的咳嗽、低血压出现例数比B组少.经方差分析,治疗后CAT评分A组

    作者:冯曙平;谭锦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口服;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每日用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量患儿血清胆红素一次,至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19.7 μmol/L以下时结束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治疗所用时间.结果 干预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5).干预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7,P<0.05).结论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能促进日均胆红素下降并缩短治疗时间,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翁海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非脱垂子宫病变经阴道子宫全切术41例

    目的 总结非脱垂子宫病变手术治疗的佳方式.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9例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术41例和经腹子宫全切手术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平均手术时间(103±17)min,术后疼痛、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较经腹行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微、无手术瘢痕、腹腔干扰少、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李素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将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Bassini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低复发率等优点.

    作者:段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26例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对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疗,放疗用6 mV-X线,开始剂量为每次3.0~4.0 Gy,每天1次,每周5次,3~5次后改为常规分割.结果 26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2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 放射治疗可作为恶性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的首选方法,放射治疗对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不良反应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郑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86例肺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影像学的特点,利于提高诊断率、评价病情.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析其高分辨CT(HR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HRCT 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胸腔积液35例,肺磨玻璃样密度影34例,蜂窝样囊腔改变29例,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21例,气道病变62例及类风湿结节6例.结论 应用HRCT 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作者:王健;张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9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70岁患者发病率为60.5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疾病的55.21%,糖尿病肾病占原发疾病的21.47%.结论 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故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加强原发疾病的控制及监测,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韩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目的 分析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重症患者45例,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存在口咽干燥者9例,存在恐惧心理者30例,发生胃胀气者24例,存在排痰障碍者7例,发生罩压迫者28例.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对其防范工作不可轻视.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佐辛对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时间点地佐辛对全身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拟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术前给药组(P)和术后给药组(C),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10 min和术毕停镇痛药前10 min按0.1 mg/kg静脉滴注地佐辛,行喉罩插入全身静脉麻醉.观察术后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采用布氏评分BCS)和镇静评分(Ramesy);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需要给予镇痛药物的量及时间点.结果 P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P组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VAS)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P组术后各时点舒适度评分及镇静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

    作者:谢雨逸孜;陈永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癌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整体护理

    癌症患者由于手术、放疗、化疗等特殊治疗和长期卧床等原因,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继而会引发呼吸衰竭[1].我院内五科在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有12例癌症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经治疗和有效地整体护理,除1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得以好转.

    作者:刘红霞;陈松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手足口病164例脑脊液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方法 对1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1~3 d的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的测定数据.结果 164例重症患儿脑脊液细胞数、分类、生化在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个别患儿细胞数、脑脊液糖、蛋白定量明显升高.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尤其对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表现的患儿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此检查对病情、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意义.

    作者:杨跃杰;任英杰;姚雪花;杨晓霞;张丽淑;张文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气象因素与开封地区农村居民阑尾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居民阑尾疾病的发病特征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逐年追踪并对开封市2008年至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就诊患者中患阑尾疾病的农村居民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阑尾疾病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温差等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疾病的发病率与蒸发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阑尾疾病的发病与高蒸发量有关.

    作者:李惠;田葱;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预防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病变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济宁市骨伤医院治疗的MM 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23例)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完成治疗21例;单纯化疗组22例单纯应用化疗治疗.结果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发生1次骨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4.1%、4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比例分别为9.2%、16.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高钙血症的比例分别为6.44%、17.1%,二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为乏力、纳差、便秘及肾功能损害.治疗骨骼疼痛唑来膦酸组有效率为80.9%,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唑来膦酸盐可减少MM患者骨病变的发生率,促进骨质愈合,减轻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唑来膦酸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唐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在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估胱抑素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2~3期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治疗16 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结果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6 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这些肾功能损害指标中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万震;李素珍;楚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