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霞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对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疗,放疗用6 mV-X线,开始剂量为每次3.0~4.0 Gy,每天1次,每周5次,3~5次后改为常规分割.结果 26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2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 放射治疗可作为恶性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的首选方法,放射治疗对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不良反应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郑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治疗牙楔状缺损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到南阳市口腔医院牙科进行治疗的牙楔状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B组30例(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情况.结果 经过平均1年的随防观察,A组共修复患牙38颗,修复成功26颗,成功率达68.4%;B组共修复患牙41颗,修复成功29颗,成功率达70.7%.修复失败者主要表现为充填体松动、脱落、修复体磨损、微渗漏、继发龋齿等.两组间修复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髓活力改变方面两组比较,A组优于B组;在表面磨损方面两组比较,B组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牙楔状缺损时,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均可以取得较高的修复成功率,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秀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住院3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及血压得到控制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使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其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非脱垂子宫病变手术治疗的佳方式.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9例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术41例和经腹子宫全切手术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平均手术时间(103±17)min,术后疼痛、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较经腹行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微、无手术瘢痕、腹腔干扰少、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李素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物理疗法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物理治疗(红外线+中频电﹢碘离子导入).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6.7%,综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物理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保全;卢爱玲;常育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胱抑素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2~3期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治疗16 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结果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6 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这些肾功能损害指标中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万震;李素珍;楚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9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70岁患者发病率为60.5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疾病的55.21%,糖尿病肾病占原发疾病的21.47%.结论 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故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加强原发疾病的控制及监测,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韩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乡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实行硬膜外麻醉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照组(36例)采用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Ramsay 法对两组的镇静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顺行性遗忘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压、SpO2、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阻滞手术中的辅助用药,小剂量分次给药,镇静和遗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呼吸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娟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6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腹膜扩散、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在H1/H2P0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孤立性肝转移灶、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转移、腹膜扩散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H1/H2P0胃癌患者的预后,应进行包括转移性肝癌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修乘波;修成浩;杨中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小儿急性中毒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太康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68例,占64.2%,乙醇中毒13例,占12.3%;食物中毒21例占20.9%;蜂刺中毒2例占1.8%;一氧化碳中毒2例占1.8%.1.5~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人群,8~14岁为乙醇中毒的高发人群,且多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结论 对于小儿急性中毒应加强认识和预防,争取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石国旭;郭继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及常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房颤并发栓塞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预防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房颤栓塞时,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使INR波动于1.5~2.5,可减少患者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 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358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产总有效率为93.8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宫颈软化程度高,术中无须扩张宫颈,1次清宫成功率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显著,手术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心红;丁子奇;张艳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60例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症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配合呋塞米利尿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加呋塞米利尿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水肿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在回访调查当中,治疗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临床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在基础治疗上配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呋塞米利尿较短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江秀云;张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BP4高于其他组(P<0.01),冠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RBP4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RBP4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治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临床过程中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防治效果.方法 整理120例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及常规胃食管吻合术进行术后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吻合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回访2年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结论 在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吻合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京;李波;闫付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外科术后留观我科的患者62例,其中心胸外科术后25例,腹部外科术后37例.62例患者中12例(占19.4%)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12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患者8例(占67%),腹部外科术后患者4例(占33%).将1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设为研究组,余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评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龄 (>65岁)、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FEV1/FVC<0.7)、体外循环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等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褚明永;周杰;杜盼盼;祝经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9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酮替酚和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B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出现再复发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与酮替酚比较可使患儿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提高.
作者:冯新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骨抬举术改良后治疗儿童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4例儿童先天性漏斗胸患者,将患儿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17例,分别采用传统胸骨抬举术与改良胸骨抬举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13例(76.47%)、有效4例(23.5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相比对照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改良胸骨抬举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相比疗效显著提高,术式改良较为成功.
作者:张根亭;吕玉霞;李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胸和上腹部二切口食管大部切除(Ivor Lewis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6例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成功完成整个手术.采用手术用时186.8 min,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8.35枚.1例术后出现胸腔出血及房颤,再次剖胸探查证实为肋间动脉出血.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腹腔迟发性脏器损伤及继发性出血.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 d,下床活动时间为(1.6±0.6) d.结论 腹腔镜Ivor Lewis手术具有局部微创、恢复较快等优点,可行性好.术后重点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和观察,通过观察引流物的变化和体征的改变,及时判断分析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并尽早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朱红娟;刘君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化疗后第2天给予参附注射液50~100 ml/d静脉滴注,15~2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化疗后第15、21天观察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骨髓增生度红系、粒系、巨核系、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化疗后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加速骨髓的全面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忠亮;孙道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