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云祥;孙莉姬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济宁市骨伤医院治疗的MM 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23例)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完成治疗21例;单纯化疗组22例单纯应用化疗治疗.结果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发生1次骨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4.1%、4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比例分别为9.2%、16.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高钙血症的比例分别为6.44%、17.1%,二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为乏力、纳差、便秘及肾功能损害.治疗骨骼疼痛唑来膦酸组有效率为80.9%,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唑来膦酸盐可减少MM患者骨病变的发生率,促进骨质愈合,减轻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唑来膦酸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唐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重症患者45例,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存在口咽干燥者9例,存在恐惧心理者30例,发生胃胀气者24例,存在排痰障碍者7例,发生罩压迫者28例.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对其防范工作不可轻视.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吸活检术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ltra2Cut型18-20 G软组织切割活检针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218例肺周围病变患者.结果 218例肺穿刺活检,经病理诊断明确200例,诊断率为91.7%.术后气胸15例、肺出血7例均治愈.结论 肺部肿块针吸活检术安全、经济、准确率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惠娟;魏新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方法 对1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1~3 d的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的测定数据.结果 164例重症患儿脑脊液细胞数、分类、生化在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个别患儿细胞数、脑脊液糖、蛋白定量明显升高.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尤其对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表现的患儿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此检查对病情、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意义.
作者:杨跃杰;任英杰;姚雪花;杨晓霞;张丽淑;张文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用改良小夹板镶嵌中药膏剂的方法比较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165例(石膏固定102例、小夹板固定63例)和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的116例用改良小夹板镶嵌养筋正骨膏复位固定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改良小夹板的方法早期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与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远期效果一样(P>0.05).结论 改良小夹板镶嵌养筋正骨膏治疗科雷氏骨折比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的早期疗效较好,能尽快减轻症状,使骨痂提前形成,减少后期并发症,这一方法有推广意义.
作者:杨豪会;方书敬;杨宗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濮阳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9例患者通过钛夹夹闭止血,3例患者通过术中电凝止血,8例患者通过中转开腹治疗止血.采用术中止血的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经腹腔镜下探查,主要原因为胆囊动脉钛夹松脱,经再次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胆道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动脉出血应及时处理,需要遵循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处理,及时适时中转开腹.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农村居民阑尾疾病的发病特征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逐年追踪并对开封市2008年至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就诊患者中患阑尾疾病的农村居民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阑尾疾病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温差等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疾病的发病率与蒸发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阑尾疾病的发病与高蒸发量有关.
作者:李惠;田葱;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采用神经缺陷评分(NDS)方法判断有无DPN.结果 B组的SUA、糖尿病病程、CR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A组,相关分析表明SUA与NDS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血尿酸是否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辛苏萍;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膝关节经常承载体重负重的负荷,所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常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关节交锁和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作者采用痛点阻滞疗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继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及常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房颤并发栓塞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预防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房颤栓塞时,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使INR波动于1.5~2.5,可减少患者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重症并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与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手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术后情况在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组的效果均较好(P<0.01),更令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时更优越,其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易于操作,出血量也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过程中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并对造成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前来平舆县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形成患者脑膨出的发生机制.结果 在6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存活,其中恢复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性昏迷3例;死亡35例.患者的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广泛性挫裂伤是促使脑膨出的主要形成机制.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形成原因进行对应的防治措施,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
作者:田登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42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同时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对照组100例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头晕和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杨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非脱垂子宫病变手术治疗的佳方式.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9例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术41例和经腹子宫全切手术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平均手术时间(103±17)min,术后疼痛、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较经腹行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微、无手术瘢痕、腹腔干扰少、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李素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9~35岁孕妇,早期有流感症状,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第3~5天,治疗上采取了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20例治愈,4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的致命性传染病.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易发展成为重型病例,且预后不良.早诊断、早期抗病毒、适时终止妊娠、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南冰;雷习群;韩明锋;李秀勇;冉献贵;刘波;李涛;张怀伟;李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及价值.方法 禁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胃内容物的量及幽门的形态、结构,分别测量幽门外径、长度、肌层的厚度和及幽门管腔内径.分析70例经手术证实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70例中68例声像图呈特征性改变,幽门管长径(22.30±2.68)mm,幽门肌厚度(4.60±0.88)mm,幽门直径(14.50±1.86)mm.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71.43%;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7.14%.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可以大幅提高敏感度,减少漏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作者:王丹;谷慧慧;费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病死率已居首位.胃癌的预后直接与诊断的分期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既特异又敏感的胃癌肿瘤标志物(TM),癌胚抗原(CEA)等传统的TM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将与胃癌相关的新型TM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季善云;冯义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6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腹膜扩散、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在H1/H2P0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孤立性肝转移灶、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转移、腹膜扩散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H1/H2P0胃癌患者的预后,应进行包括转移性肝癌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修乘波;修成浩;杨中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胱抑素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病2~3期患者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治疗16 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结果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6 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这些肾功能损害指标中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万震;李素珍;楚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近5年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汇总研究,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治疗.结果 病毒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发生率高,给予合理治疗能使早搏消失或减少.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监护、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