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小夹板镶嵌养筋正骨膏治疗科雷氏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杨豪会;方书敬;杨宗慧

关键词:科雷氏骨折, 改良小夹板固定, 中药膏剂
摘要:目的 用改良小夹板镶嵌中药膏剂的方法比较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165例(石膏固定102例、小夹板固定63例)和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的116例用改良小夹板镶嵌养筋正骨膏复位固定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改良小夹板的方法早期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与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远期效果一样(P>0.05).结论 改良小夹板镶嵌养筋正骨膏治疗科雷氏骨折比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的早期疗效较好,能尽快减轻症状,使骨痂提前形成,减少后期并发症,这一方法有推广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物理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60例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物理疗法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物理治疗(红外线+中频电﹢碘离子导入).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6.7%,综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物理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保全;卢爱玲;常育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18例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18例29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根据舟骨、副舟骨的形态、大小、胫后肌腱功能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和副舟骨切除联合胫后肌腱止点前置重建术,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副舟骨消失.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较显著,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26足,明显缓解3足,2例扁平足塌陷减轻.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根据患者足舟骨及副舟骨、胫后肌腱功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术后至关重要.

    作者:龚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病毒性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病毒性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步使用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干扰素氧气雾化吸入进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双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濮阳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9例患者通过钛夹夹闭止血,3例患者通过术中电凝止血,8例患者通过中转开腹治疗止血.采用术中止血的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经腹腔镜下探查,主要原因为胆囊动脉钛夹松脱,经再次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胆道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动脉出血应及时处理,需要遵循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处理,及时适时中转开腹.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重症并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与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手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术后情况在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组的效果均较好(P<0.01),更令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时更优越,其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易于操作,出血量也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420 mg,每日2次,餐后服用;同时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对照组100例应用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共4~8周.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头晕和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杨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癌肝转移72例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26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腹膜扩散、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肝转移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在H1/H2P0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孤立性肝转移灶、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转移、腹膜扩散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H1/H2P0胃癌患者的预后,应进行包括转移性肝癌在内的根治性手术.

    作者:修乘波;修成浩;杨中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腺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胃腺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组织学特殊类型胃癌,是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常伴有腹痛、上腹不适、返酸、恶心、呕吐、 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病质,晚期常伴有肝脏、腹腔转移等.临床上胃腺鳞癌病例比较少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患者,胃镜活检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腺鳞癌,伴有肝脏转移.患者因经济原因保守治疗半个月后出院,电话随访3个月后死亡.本研究主要探讨胃腺鳞癌并结合文献作一复习.

    作者:黄更珍;贺国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50例和芬太尼(F)组50例.F组先静脉滴注芬太尼2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以2~3 mg/(kg·h)持续泵入.R组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 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瑞芬太尼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丙泊酚以2~3 mg/(kg·min)持续泵入.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皱眉或肢动R组明显少于F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很好地满足宫腔镜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气象因素与开封地区农村居民阑尾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居民阑尾疾病的发病特征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逐年追踪并对开封市2008年至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就诊患者中患阑尾疾病的农村居民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阑尾疾病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温差等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疾病的发病率与蒸发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阑尾疾病的发病与高蒸发量有关.

    作者:李惠;田葱;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痛点阻滞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60例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膝关节经常承载体重负重的负荷,所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常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关节交锁和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作者采用痛点阻滞疗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继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栓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华法林在预防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10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及常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房颤并发栓塞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栓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预防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房颤栓塞时,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使INR波动于1.5~2.5,可减少患者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切除术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术式研究

    目的 研究在临床过程中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防治效果.方法 整理120例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及常规胃食管吻合术进行术后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吻合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回访2年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结论 在使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吻合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京;李波;闫付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住院3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及血压得到控制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使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其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作者:朱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ARBs与ACEI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

    目的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多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数患者全身状态差,血压不高或偏低,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治疗难度大.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控制感染、平喘、强心、氧疗、使用安体舒通等基础上,A组加用ARBs 缬沙坦片 20~40 mg,1次/d.B组加用ACEI贝那普利片 2.5~5.0 mg,1次/d.C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次/d,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AT评分、血压、心率.结果 有效率:A组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的咳嗽、低血压出现例数比B组少.经方差分析,治疗后CAT评分A组

    作者:冯曙平;谭锦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外科术后留观我科的患者62例,其中心胸外科术后25例,腹部外科术后37例.62例患者中12例(占19.4%)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12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患者8例(占67%),腹部外科术后患者4例(占33%).将1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设为研究组,余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评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龄 (>65岁)、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FEV1/FVC<0.7)、体外循环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等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褚明永;周杰;杜盼盼;祝经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预防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病变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济宁市骨伤医院治疗的MM 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23例)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完成治疗21例;单纯化疗组22例单纯应用化疗治疗.结果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发生1次骨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4.1%、4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比例分别为9.2%、16.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高钙血症的比例分别为6.44%、17.1%,二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为乏力、纳差、便秘及肾功能损害.治疗骨骼疼痛唑来膦酸组有效率为80.9%,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唑来膦酸盐可减少MM患者骨病变的发生率,促进骨质愈合,减轻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唑来膦酸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唐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型胃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病死率已居首位.胃癌的预后直接与诊断的分期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既特异又敏感的胃癌肿瘤标志物(TM),癌胚抗原(CEA)等传统的TM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将与胃癌相关的新型TM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季善云;冯义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剖宫产指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胎儿宫内窘迫作为剖宫产指征住院分娩的560例产妇,分别从胎儿窘迫与新生儿Apgar评分关系、胎儿窘迫发生的原因来分析如何合理准确判断剖宫产指征.结果 影响胎儿窘迫的前三位因素是妊娠合并症286例(占51.1%)、脐带因素79例(占14.1%)和胎膜早破57例(占10.2%).结论 胎儿窘迫诊断应该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规范评判标准,才能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杨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使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显著提高,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