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屏
超声是颈部淋巴结检查的常规方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结合检查已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桂华;张晓玲;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原则.方法 对38例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病例做分组分析,脑耗盐综合征(CSWS)25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3例.两组依据血Na+水平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38例患者血Na+回升至正常时间短1周,长5周;8例死于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机制复杂,CSWS和SIADH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不同,需认真分析,避免误治.
作者:郭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8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其中腹腔镜手术占69.6%(128/184),18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无死亡病例.结论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显著减少,外科手术仍是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确诊、及时处理是提高异位妊娠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用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探索一种便捷实用的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颧眶复合体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术前摄颅颌骨三维CT,利用软件测量分析颧眶复合体移位情况.在颅骨上固定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将骨折段持续牵引复位.术后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操作简单,固定稳固,术后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好.结论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便捷实用,实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持续牵引复位固定相结合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目的.
作者:洪碧波;孙维平;龚建明;陆一新;俞丽华;龚超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日龄以<7 d居多;病因以溶血性黄疸占首位,之后依次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感染因素、母乳性、围产期等;治愈率为92.0%,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确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黄名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开腹组50例和腹腔镜组58例,观察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手术中引流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体温异常、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各观察指标值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腹壁损伤轻、脏器干扰少、腹腔冲洗方便彻底、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实用.
作者:李建华;韩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椎间隔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 对68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4例和椎间植骨组34例.比较术后两组的植骨融合率、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随防,患者均复位良好.Cage融合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部评估系统评分优良率、椎间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作者:崔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川芎清脑颗粒与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组6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比灵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10 g/次,3次/d,口服;西比灵10 mg,1次/晚,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 mg,1次/晚,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西比灵(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国荣;梁接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9年15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胃瘫患者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后营养状况及电解质紊乱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很快恢复,但有一定并发症.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善,同时应注意肠内营养的温度、浓度、滴注速度等.
作者:黑涛;李中学;刘永生;孙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腹腔镜探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其中腹腔结核24例;腹腔恶性肿瘤16例,11例为转移性腺癌,5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硬化2例.结论 腹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安兆峰;韩彦华;杨丽超;张义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148例T2DM患者设为糖尿病组(DM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三组:无肾病组55例(B组)、早期肾病组58例(C组)、临床肾病组35例(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间CRP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DM组与A组相比,收缩压(SBP)、FPG、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UA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SBP、UA升高(P<0.05),HDL-C降低(P<0.05);②B、C、D组CRP高于A组(P<0.01),C、D组CRP高于B组(P<0.01),D组CRP高于C组(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I、SBP、TG、LDL-C、HOMA-IR、UA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CRP水平升高与BMI、TG、LDL-C、UA、HOMA-IR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指标.
作者:干正琦;郭如雅;周强;方立曙;俞丹璐;汤胜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的总结了50例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谷青;周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42例并发高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45 mmol/L)者作为研究组,其余138例不伴高钠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死亡34例,病死率81.0%;对照组死亡31例,病死率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并发高钠血症者,且与血清钠离子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曹节勤;许俊;吴冬;杨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多药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经过蒽环类、紫杉醇类、长春碱类以及铂类治疗失败后改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联合卡培他滨1250 mg/m2每日2次,第1~14天,口服,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3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1.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腹泻、口腔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但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多药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可成为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
作者:姚丽鸽;王慧珠;朱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观察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技术,分析15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首次骨显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本实验观察1550例肺癌患者中,肺癌骨转移率为34.8%(540/1550),其中腺癌41.7%(365/876),鳞癌23.8%(114/478),未分化癌为37.1%(33/89),腺鳞癌26.1%(28/107).本组460例(85.2%)为多发性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其余88例(16.3%)呈单发者均经MRI、CT及X线平片证实为骨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胸部骨68.7%,脊柱39.3%,骨盆32.5%,四肢骨17.8%,颅骨8.8%.结论 肺癌患者早期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99mTc-MDP骨显像肺癌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胸部和脊柱,腺癌骨转移率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有很高灵敏度.
作者:闫淑珍;马世兴;朱家伦;贾丽;刘鹏杰;刘超;杨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6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37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3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5例行回横结肠吻合术;16 例左半结肠癌患者中行Ⅰ期切除肠吻合12 例,4 例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 重视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博;王彬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对于缺血坏死股骨头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鹿瓜多肽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体质量3~4 kg,使用脂多糖及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将造模成功后的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按0.6 ml/kg肌内注射鹿瓜多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用药开始4、8、12周各选取6只动物,使用过量的戊巴比妥将动物处死,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股骨头进行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成骨细胞计数.结果 实验组成骨细胞计数在使用鹿瓜多肽4、8、12周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空骨陷窝率在使用鹿瓜多肽4、8、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鹿瓜多肽可显著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及成骨细胞的增殖.结论 鹿瓜多肽可显著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及成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缺血坏死股骨头修复.
作者:申利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风险,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开腹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无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33±25) min,开腹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06±1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56±34)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5±1.0)d,平均住院天数为(5.5±3.0)d;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36±1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0±2.5)d,平均住院天数为(10.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相比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但腹腔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