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胜
目的 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的发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通过对9例残余胆囊患者的诊治,讨论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9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且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12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冷祯文;徐醒;张刚;吴文春;凌华钢;许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的总结了50例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谷青;周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观察大环内酯类药小剂量长疗程疗法及鼻内窥镜手术疗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因抗拒手术或伴有手术禁忌证患者164例为口服组,给予罗红霉素半剂量口服6个月;同时期随机抽取手术患者171例为手术组,随访6个月,通过 VAS主观评估及CT客观评估结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长疗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明确,可作为不适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代替疗法.
作者:贾代杰;闫保星;秦兆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日龄以<7 d居多;病因以溶血性黄疸占首位,之后依次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感染因素、母乳性、围产期等;治愈率为92.0%,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确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黄名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增生,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1].同样宫颈癌也存在血管生成[2],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 水平及mRNA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诊断及评估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志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超声是颈部淋巴结检查的常规方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结合检查已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桂华;张晓玲;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原因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42例并发高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45 mmol/L)者作为研究组,其余138例不伴高钠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死亡34例,病死率81.0%;对照组死亡31例,病死率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并发高钠血症者,且与血清钠离子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曹节勤;许俊;吴冬;杨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原则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72例(96眼)采用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中并发症:术中瞳孔缩小,前房出血,后囊破裂及虹膜色素拨散.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纤维性渗出膜,虹膜后粘连,晶体表面色素沉积,后囊浑浊等,存在眼底增殖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复明效果差.结论 糖尿病已不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术后效果受眼底病变程度的影响.
作者:罗正才;张黎;郭军;罗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72 h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确诊HIE患儿进行检查,分别于生后24 h内、生后(48±6)h、生后(72±6)h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予临床终确诊HIE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生后24 h内轻度及中、重度HIE患儿的Vs、Vd均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患儿于生后(48±6)h脑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HI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生后(72±6)h脑血流参数测得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5例异常,均为重度HIE.②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生后24 h内,无论是轻度HIE,还是中、重度HIE,RI均明显升高,至生后3 d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HIE患儿早期出现显著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动态监测HIE 72 h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脑损伤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凯星;杨佳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成人恶性脑型疟疾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均有非洲工作或生活史,同时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累及两系以上血象异常,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外周血涂片均找到恶性疟原虫;予以青蒿琥酯等治疗患者痊愈,其中1例出院后因未服用伯安喹而引起复燃,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成人恶性脑型疟疾在我国多为输入性感染,临床易误诊,有必要反复血涂片找疟原虫以便于确诊;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及时有效抗疟疾治疗病情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作者:吕金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结果 术后随访16~66个月,平均28个月.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16%),良21例(68%),差5例(16%),总优良率为84%.发生骨不愈合3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头晚期塌陷1例.结论 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适宜对关节功能及肢体外形要求不高,并渴望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作者:庞贵春;叶颂霖;刘海亮;邹尔标;张瑞常;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为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 将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按年龄分成青、中年组(12~59岁)和老年组(60~78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通过胃镜检查,比较胃镜结果及病理特点,并对各年龄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中年组胃癌患者男女比率为2.11:1,老年组为3.3:1;各年龄段胃窦的发病率都占较高比例,青、中年组胃窦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贲门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理类型看,各年龄组高、中分化型腺癌的检出率都较高,在青、中年组发现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癌.结论 不同年龄段胃癌的发病情况各具特点,应早检查、早诊断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黎雪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与甘露醇对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156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89例)和甘露醇组(67例),两种试剂均采用口服清洁肠道.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切口愈合状况(有感染者行培养加药敏).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状况均明显优于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要优于甘露醇组,能更快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雪茹;贺德;谢丛江;金玉珍;黎惠娟;练慧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观察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技术,分析15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首次骨显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本实验观察1550例肺癌患者中,肺癌骨转移率为34.8%(540/1550),其中腺癌41.7%(365/876),鳞癌23.8%(114/478),未分化癌为37.1%(33/89),腺鳞癌26.1%(28/107).本组460例(85.2%)为多发性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其余88例(16.3%)呈单发者均经MRI、CT及X线平片证实为骨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胸部骨68.7%,脊柱39.3%,骨盆32.5%,四肢骨17.8%,颅骨8.8%.结论 肺癌患者早期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99mTc-MDP骨显像肺癌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胸部和脊柱,腺癌骨转移率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有很高灵敏度.
作者:闫淑珍;马世兴;朱家伦;贾丽;刘鹏杰;刘超;杨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的特点及其与病理结果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钼靶发现乳腺微小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钙化形态、数目、分布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4例钼靶摄片示肿块内微小钙化26例,无肿块微小钙化8例.其中乳腺癌24例,占70%.结论 乳腺微小钙化及其形态、数目、分布特点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乳癌提供较可靠依据.
作者:张绍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诊疗、预后.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在肾功能衰竭早期即做出诊断,给予积极治疗,8例治愈,2例死亡;其中6例为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全部治愈;4例为少尿型肾功能衰竭,2例治愈,2例死亡.8例在肾功能衰竭晚期诊断,7例死亡.结论 对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张云玲;李丽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宫颈妊娠(cervical pregnancy)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也是异位妊娠的一种,在异位妊娠中是比较少见而在临床上又容易被漏诊的严重疾病[1],发病率很低,占妊娠数的1∶2500~1∶18000,占异位妊娠数的1∶1000~1∶50.现将我院2010年收治的1例宫颈妊娠分析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女,32岁,自由职业,孕3产1,患者药物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1个月及复查超声示宫颈部位可疑回声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齐志红;陈佳权;陈桂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