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吴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手、足、膝等关节的滑膜炎症反复发作是造成关节变形的主要原因,而如何抑制关节炎症和保护关节功能已成为本病的治疗关键.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通络灵透皮疗法可以加快局部关节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局部关节肿痛进而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故旨在通过初步研究通络灵透皮疗法的治疗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为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建辉;王丽丽;曹东义;张再康;张培红;王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例(56眼)视力显效25眼,好转19眼,总有效率78.6%;视野显效26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2.1%,所有病例针刺和辨证口服中药未发现有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马红霞;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蛋白质RNA,通过与动植物的RNA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通过调控TGF-β/Smads为代表的多个信号通路在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以TGF-β/Smads为代表的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miRNA表达及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这些特定的信号通路影响肾纤维化的进程.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方剂芪归益肾方及其组分在延缓肾纤维化方面的作用确切,其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与调控TGF-B/Smads等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其调控TGF-B/Smads的作用可能通过对miRNA的作用而实现.故通过探讨miRNA与多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miRNA表达与肾纤维化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方剂及其组分通过调控miRNA表达对肾纤维化病变的影响,为中医药精准医疗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尹佳琦;魏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开始了伟大的新征程.“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方针.新时代、新征程,必然有新要求!然而,于千年古老的中医理论来说,则是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更有“梅柳芳容徲”对比出“松篁老态多”的惆怅.显然,比之其他领域,我们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工作者面临的压力要大的多得多.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归纳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望京医院心血管专家门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所用中药处方,筛选效验病例用方共91首,录入Excel表格,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将处方中药物功效、药性、药味的频次、频率等分别列出,结合病案总结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的91首处方中共收集单味中药9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计1321次.单味药出现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北沙参、丹参、茯苓、枳壳、黄连等,高频用药按功效分前两位为补虚药和清热药,药味以苦、甘主.结论: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多用补虚药以益气养阴、用药平和,注重调气和血,善用苦味药取其味以宁心复律,养心同时兼顾养肝健脾使安神定悸之效更著.
作者:王东芳;李金宝;张辰浩;张靖琨;胡传国;杨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失眠症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针对失眠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中,口服镇静催眠西药具有见效快、催眠效果明显等优势,但经常服用会有认知功能损害及潜在成瘾性等诸多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逐渐显现,并取得良好疗效.其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从而治疗失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进行述评.
作者:王芳;于姚;毛水先;马欣;黄朝萍;杨光;陈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王祖龙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的辩证规律,为弱精子症辩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王祖龙教授在男科门诊辨治弱精子症患者486例,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结果:34种症状出现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症状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结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是王祖龙教授门诊常见的弱精子症证型.
作者:王诗琦;王祖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明医指掌》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为明代医家皇甫中所撰.全书共10卷,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内容以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证治,是一部对中医学诊疗理论的整合之作.该书在疾病分类上采用以科类病的分类方式,以“歌”““论”“脉”证治四部分相贯的写作体例论述了具体疾病的诊疗理论.特别是其证治部分按病机分成不同类型,其下再按具体的病机分列诸方,凸显了论痛析机、以证统方的特点,成为临床诊疗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形态.
作者:郑齐;黄玉燕;杜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应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组收治的157例AP患者(治疗组80例,对照组77例)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化火证、结胸里实证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柴芩承气汤、柴胡疏肝散、清胰陷胸汤加减,辅以针灸、外敷等,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腹腔内压力(IAP)、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MCTSI、IAP、平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腹腔内压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杜进龙;李玉梅;齐建华;曹玉平;王丕;杜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肾煎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控制代谢基础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片、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糖肾煎,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3个月)、2疗程(6个月)后比较中医症状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24h尿白蛋白(24h-UA1b)、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耱(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下降,24h-UA1b、CysC、血32-MG、尿β2-MG、HbA1C、FPG、2hPG、TC、TG、LDL-C等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在24h-UA1b、CysC、血β2-MG、尿β2-MG、HbA1C、FPG、2hPG等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糖肾煎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减少尿蛋白,延缓其病程.
作者:胡爱民;陶毅;赵静;晏玲;牛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原发性痛经作为临床常见病,从其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上均符合伏邪致病,与伏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伏邪致病分析原发性痛经病机,多为正气不足、伏郁致病、伏寒致病、伏瘀致病、伏湿致病.从伏邪辨治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须以顾护正气为根本,采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等治疗方法清除伏邪,同时防治结合,避免诱因,阻断伏邪发病.
作者:李绍林;胡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的方证相关.方法:形成“过敏性鼻炎痰饮证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分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40例10d,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全身痰饮证和鼻部痰饮证的出现频率都超过30%,40例患者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有效率达到95%;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饮证证候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证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方证相关关系.
作者:徐慧贤;孟瑜;邵傲凌;阮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伤寒论》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床遣方用药之圭臬,中医学者对其理、法、方、药之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药物煎煮法方面则不甚详尽,一方之效与不效与药物煎煮法密切相关.故从《伤寒论》五泻心汤所主病机、药物组成与煎煮法的关系切入,探讨“麻沸汤渍之”和“去滓再煎”的内涵.
作者:崔晓春;赵鸣芳;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古代文献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进行辨析,认为“纯阳之体”的观点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提出小儿为“至柔之体”,并从柔弱、柔顺,娇柔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
作者:郑志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肛洗二号中药软膏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同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简便、有效、快速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试验动物,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制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对正常皮肤的刺激性,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外观性状、pH值、离心试验以及含量测定为质量控制指标,对其进行耐冷耐热试验、3个月的加速试验和6个月常期试验的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和多次给药对正常皮肤均未造成红斑和水肿现象,刺激性评分均为零.耐冷耐热试验、加速试验和常期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的外观性状稳定,pH值在6.5~7.5之间、离心试验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结论:肛洗二号中药软膏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符合透皮给药系统应对皮肤无刺激性的设计要求,且制剂成品稳定性好、质量可控,符合临床治疗需要,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庞晓晨;成睿珍;李玥;赵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p38MAPK/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检测1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科手术切除正常皮肤混合样本中p38M APK基因的表达及该人群外周血中IL-17、IL-6细胞因子水平,并统计p38MAPK基因与2种细胞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检测42例银屑病患者经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前后与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38MAPK基因及IL-17、IL-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周血中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患者外周血中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患者外周血5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P38MAPK/IL-17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雷鸣;李伟宁;姚斌;邵文超;张晓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现代文献中,有将“本草”视为中药而将其英译为materia medica,有将“本草”视为药物学著作而英译为book of materia medica或meidicinal works,有的直接将“本草”音译为ben cao.“本草”一词出现多种译法,究其原因是现代文献对“本草”的释史没有达成共识.故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可知,“本草”指我国的传统药学或中药,当以ben cao作为其规范英译名.但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即“本草”的含义被限定在“中药”上,materia medica则更能表达出本草之含义.此时可以方便读者理解为根本目的,将“本草”英译为materia medica.
作者:何娟;刘文礼;蔡永敏;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王维德消法和托法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其消法不仅包含消肿、消毒我们熟知的内容,还特别涵盖了消痰.其3方面内容共同构建起王维德消法的学术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消法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出消法临床方剂的多样性,如阳和汤、清署汤等.其托法概念更是宽广,不限于托毒透脓之类的法则,在临床使用上不拘于疮疡的发展阶段,明确了托法仅限阳证的学术思想,并首次厘清了补益与托毒的区别,这对中医外科后来的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临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晓强;闫小宁;赵志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痛麻洗剂(自拟配方)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6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使用甲钴胺治疗2周,观察组30例使用痛麻洗剂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均有减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起效更快,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结论: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甲钴胺,可以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外治方法使用.
作者:侯元利;任杰;王宇琦;马潇;崔丽丽;赵彦军;慕程;王毅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衔接方法和推理及逻辑关系的建构是实现中医典籍英译本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中医典籍具有“零式指称照应”“替代词语频繁使用”及“语际间隐性逻辑关系”等语篇特点,与英语言语篇形成鲜明对比,而语篇差异的背后更是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译实践中,译者需借助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理句际关系,明确衔接方法,通过“主语凸显”“替代词语明示”及“增译逻辑连接词”等译法,减少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逻辑推理障碍,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对原句作适当调整,保证译文语篇的整体连贯性和可读性.
作者:李振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