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

莫万绪

关键词: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支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并设同期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疗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低血糖患儿136例高危因素及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检测出的136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6例低血糖患者中早产儿26例(19.1%),小于胎龄儿20例(14.7%),围生期窒息儿36例(26.5%),感染18例(13.2%),硬肿症6例(4.1%),黄疸4例(2.9%),喂养困难4例(2.9%),母亲患糖尿病14例(10.3%),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例(5.9%),而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结论 对存在各种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应常规监测血糖水平,及早诊治,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张万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女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女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30例女青年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青年肺癌除呼吸道症状外,常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肿瘤多见于右肺,腺癌多见,周围型多见,与主动性吸烟关系不明显;肿瘤进展快,转移早,可手术率低.结论 女青年出现早期的呼吸道症状如刺激性咳嗽、胸痛、血痰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头痛呕吐,应警惕肺癌.争取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根治切除肿瘤,以提高女青年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建明;徐淑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膜腔积液30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3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303例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依次为:结核性胸腔积液127例(41.9%),恶性胸腔积液75例(24.8%),心功能不全35例(11.6%),肺炎旁性胸腔积液30例(9.9%),结缔组织疾病17例(5.6%),低蛋白血症15例(5.0%),外伤性2例(0.7%),不明原因乳糜性2例(0.7%).结论 结核和恶性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尽快鉴别二者是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

    作者:刘彦玲;王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探讨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364例肝切除手术中69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69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治愈65例(占94.2%),死亡4例(占5.8%),其中2例继发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继发腹腔感染死亡.结论 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掌握,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正确而充分的引流,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刘景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8月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52.5 min,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无内固定松动、弯曲折断等发生;术后疗效评价为优43例,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91.8%.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良好效果.

    作者:罗柳怀;兰海生;黄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长期应用激素诱发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的方法,对24例长期使用激素并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与普通肺结核相比,长期应用激素相关肺结核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乏力多见,干咳和胸痛少见;病情重,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外结核多见;X线上多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分布范围较广,以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发病率高,多分布在双侧肺、中肺野及下肺野.结论 长期使用激素易诱发肺结核或导致原来肺结核恶化,对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心功能和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脑钠肽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过程中对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探讨BiPA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3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BiPAP-Vision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ET-1、NO和BNP的浓度.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血浆者ET-l和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NO水平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ET-l、BNP水平;升高NO水平,并且能够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化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3周.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改善率、心绞痛症状改善率、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日用量.结果 3周后,治疗组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改善率、症状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的每日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左卡尼汀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肯定.

    作者: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剂量胸腺肽配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胸腺肽配合常规措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腺肽针100 mg/d静脉滴注,同时合并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1%,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胸腺肽可调节T 淋巴细胞功能,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ITP患者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ITP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根区;郭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06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松解毒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婴幼儿对毒素缺乏免疫力.笔者采用抗炎、外涂药物等治疗做为对照组,以抗炎、外涂药物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作为治疗组,两组共治疗SSSS患儿106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孙琦巍;孙元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200例全部治愈,无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的发生,一次手术治愈率为100%.结论 采用手术结合微波的方法进行侧方切断栉膜带与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效果好,术式操作简单,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林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

    自20世纪60年代初纤维胃镜应用于临床,经过50年的推广普及,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器械革新和操作方法的改进,胃镜检查已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与B超等无创检查相比仍属侵入性腔内操作,除引起受检者焦虑、恐惧等多种不适外,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我国内镜学会统计2 082 893例受检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占0.012%,而美国胃肠内镜协会统计200 000例胃镜受检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13%,病死率为0.004%[1].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有些甚至罕见,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和结局,恰恰又与医生的风险意识、操作技术、判断能力及处理措施密切相关.故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胃镜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讨论如下.

    作者:田春阳;陈娅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重度窒息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相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及祛泡效果.方法 将在解放军152中心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2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4000散,研究组101例在应用复方聚乙二醇4000散的基础上加用西甲硅油,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以及肠道内泡沫情况.结果 肠道清洁率肠道内无泡和少泡率研究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的准备中可有效去除肠道内的泡沫,提高视野的清晰度.

    作者:郭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乙肝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也可引起肝外多个脏器的损害与病变,肾脏为HBV感染后出现损害的脏器之一.HBV感染可直接或间接诱发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多无效,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本文旨在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

    作者:李树栋;王永刚;李中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共1年,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个月.观察6个月及12个月肝功能、HBV-DNA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26例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104例,双侧22例,结石长径0.6~2.3 cm.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7%,5例改开放手术,11例几乎未碎石即上移入肾孟,平均手术时间36 min(15~85 min).术后3个月复查,结石排净率为82.5%,肾积水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宋宗生;张磊;秦本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吸入性肺炎呼气末正压对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PEEP)对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对吸入性肺炎疾病的发展变化是否具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影响.方法 将55例动脉血氧饱和度<6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起始时间PEEP>8 cm H2O(1 mm Hg=0.098 kPa);对照组20例,起始时间PEEP≤5 cm H2O.检测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以及5、10、48 h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IL-6、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各时间段血浆水平对比,在5 h以及10 h两个时间段两组的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5 h时间段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在5、10、48 h三个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吸入性肺炎机械通气时起始时间使用高PEEP可能会导致血浆内较高IL-6、TNF-α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有所升高,提示此时高PEEP导致炎性反应趋向更为剧烈.

    作者:钟华;杨晓仪;谭彬;易铁敏;王瑜;湛晓;黎珍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脾蒂结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脾蒂结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对8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丝线结扎并钛夹夹闭脾蒂,切除脾脏.合并胆囊结石者,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12例均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2 min,术中出血平均9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2例切口皮下血肿.结论 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是易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1例

    目的 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征,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进行的463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发现病灶后均进行黏膜染色,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以及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分析及随访结果.结果 4636例患者共检测出LST 32处,其中颗粒均一型10个(46.6%),结节混合型15个(25.9%),平坦隆起型6个(18.1%)、假凹陷型1个(7.8%).病变分布:直肠15个(46.8%),乙状结肠6个(19.7%),降结肠5个(15.6%),横结肠3个(0.09%),升结肠3个(0.09%).病理检查:32处病变中,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1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9例,锯齿状腺瘤3例,其中有3例合并早期癌变,2例为黏膜内癌,1例为sm1癌.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肠肿瘤,不同于一般的腺瘤,需引起内镜医师的重视.结合染色内镜,对LST进行内镜下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钟碧波;钟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