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历代吴门医派存世文献中诊治便秘方药特色分析及价值

吴凯文;陈涤平;李文林;颜帅

关键词:吴门医派, 便秘, 方药特色
摘要:依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吴门医派病案文献,对其《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中收录的存世吴门医派医论医案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历代吴门医家诊治老年便秘的方药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出常用药物并对其选方用药规律予以分析并概括为消补兼施、用药不避毒、食疗润下三大特点.本文旨在挖掘吴门医派诊治便秘方药特色、传承吴门医派治疗特色及优势及今日临床治疗老年虚体便秘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雷达图多元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

    目的:使用雷达图评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直观、客观的证据参考.方法:搜索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发表年份、研究类型、同质性、发表偏倚风险、AMSTAR方法学质量评价、PRISMA发表质量评分6个方面评定文献质量,采用Excel将各项目秩数绘制成雷达图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质量秩平均得分6.80,异质性低,但仍存在检索不全面、缺乏原始资料偏倚分析、方案报道不详细等问题.结论:雷达图多元评价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不高,希望今后的研究规范方案设计,提高针灸防治中风后抑郁的可信度.

    作者:王晓彤;林海雄;陈贵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年不良经历对阳虚体质形成的影响

    体质包含形与神两个方面,人格作为个体独特、长久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综合,是“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质的重要组成内容.早年不良经历促使个体形成早期不安全依恋,影响人格的发育,进而导致人格呈偏阴属性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使个体偏向于消极应对方式,个人支持体系低,对待客观事件多采用负性视角,易发展成抑郁症为主的心理精神障碍.根据早年不良经历者易感疾病的临床症状及病机探究,提示阳气受损为其病理变化基础.经理论分析认为,早年不良经历促使阳虚体质的形成,进而导致心身病症的易感性.

    作者:李娜;巫鑫辉;高静静;王小雪;吴望男;岳广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种治疗方案经济学评价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3种治疗方案,探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瘤体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生存期(OS)作为疗效指标,对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组3种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在成本效果比C/EPFs方面,中医组低(320.01),西医组次之(373.11),中西医组高(428.73).在C/Eos方面,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西医组为260.29,差于其他2组,提示在延长OS方面,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效费比均优于中西医组.在生存获益方面,中西医组的mOS为461.2 d,优于中医组(331.2 d)和西医组(401.2 d).结论:中医组的效费比优,对于老年晚期、体力状态差的患者,单纯中药治疗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案,而对于体力状态好、能够耐受化疗、希望大限度延长生存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是其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昌明;刘杰;张英;林洪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术语隐喻英译的策略

    隐喻依存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取象思维构建的中医术语具有隐喻特征,中西医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决定了对等翻译不能解决中医术语隐喻翻译的全部问题,隐喻翻译关系到中医术语英译的成败.在笔者提出的中医术语隐喻翻译应遵循的阐释医理原则和保持民族特色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以术语隐喻价值为判断标准,尝试提出了中医术语隐喻翻译的策略:约定俗成以统一标准,是中医术语隐喻英译的首要策略;在阐释医理原则前提下,应用对等映射、音译和转换隐喻等翻译策略以保留术语的隐喻意象和民族特色;隐喻意象与医理不可兼得,舍去隐喻以阐释医理为要;针对中医术语多义性特征,应用多元对等翻译策略以解决多义性术语隐喻的翻译问题.

    作者:李成华;孙慧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观察双侧上颌窦口与二十四节气关系

    目的:通过CT观察双侧上颌窦影像特征与二十四节气变化的关系,初步探讨天人相应的中医整体观.方法:收集2015年立冬至2016年立冬之间的所有因鼻科症状来我院进行鼻窦CT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826例,分析不同节气太阳赤纬角、双侧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患者比例对应特点.结果:826例患者中,双侧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患者比例在小寒节气高,在小署节气低.结论:二十四节气太阳射到地面上的热产生气的升降阴阳变化,地表气温的极点变化相对具有一定滞后性,患者群中鼻部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比例与之相适应,体现了天人相应.

    作者:李怡;陈亮;李明山;侯建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刺梨多糖的抗氧化和抗疲劳研究

    目的:探讨刺梨多糖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方法:水煮提取刺梨多糖,乙醇沉淀、过滤、纯化浓缩得剌梨多糖(PRR).上清液离心、减压浓缩得上清液多糖(SRR),KM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SRR和PRR,并行负重游泳实验记录游泳时间;KM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RPP并行自由游泳实验,检测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尿素氮、乳酸、乳酸脱氢酶和腓肠肌中肌糖原水平,比较肝脏中SOD、CAT、GSH和MDA水平.结果:PRR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自由泳小鼠血糖、肌糖原、SOD、CAT和GSH含量,降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MDA水平.结论:剌梨多糖能通过提供能源物质、减少不利物质以及抗氧化作用共同消除疲劳.

    作者:曹晶晶;杨卫杰;曹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对乳岩的认识探析

    明清之际是中医外科成熟和全盛时期,通过对汪机、薛己、王肯堂、申斗垣、陈实功、陈士铎、祁坤、祁宏源、王维德、高秉钧、许克昌等众多名家著作的回顾,认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家对于乳岩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认识.在病因上情志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病机上女子与肝脾有关,男子与肝肾有关,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扶正为主,重视日常生活调撮,反对妄用清凉行气破血攻伐,并积累了一定的外治经验.

    作者:刘静;陆德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名老中医成长经历看名医的知识谱系

    中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先贤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学习、总结、汲取教训,传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对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不仅能丰富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还能对中医学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对象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是对某位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的好传承方式,能大程度地保证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完整继承.笔者通过阅读75位名老中医成医道路及行医经历,总结他们学医启蒙的机缘、学习的过程、行医诊治的经验、研习的经典著作以及习医的体会等方面,以求探索出名老中医知识谱系形成的发展的规律,为后世医者传承经验提供学习的方向.

    作者:赵成思;蔡霞;刘艳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身痛治疗的中医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产后身痛中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产后身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产后身痛治疗的文献,设定纳入标准并提取符合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分析其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度新方剂.结果:从242条文献中筛选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202个,涉及中药205味;频次≥11的药物45个,支持度个数为52的药物组合58个,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52,置信度≥0.9)18条;新方核心组合25个,候选方剂6个.结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以补血补气药为主,常配伍发散风寒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

    作者:苗久旺;贾彦敏;于宜平;谷风;张钦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治疗肩周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进行评价.结果:PSM基线匹配一致后,VAS评分和Michael fees评分的终检验结果均表明,循经传导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ADL评分的临床疗效分布改善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循经传导针刺疗法的复发率相较于普通针刺疗法更低.结论:针剌中渚单穴激发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作者:罗晓舟;唐纯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根青色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儿科历来素有哑科之称,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山根的认识,尤其是山根脉络的颜色、位置、色泽、脉络的分散或聚集的意义,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并进行总结,系统阐述山根脉络的变化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山根青色脉络的位置、色泽及脉络的聚集与否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及对疾病的判断、治疗、预后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郭现辉;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李东垣从“脾胃”论消渴病机理论研究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二阳结谓之消”原文为依据,李东垣以脾胃为着眼点对消渴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消渴病机应从“气”“火”立论,脾胃兼及他脏致消.基于“内伤脾胃-元气亏虚-阴火上冲-气机升降失常”层次理论,李东垣独创性地把内伤脾胃作为消渴病机理论的核心,元气亏虚作为内在根本,脾胃之阴火传变既是消渴产生的病理因素又是消渴变证的重要环节,气机失常贯穿消渴始终并以脾胃为中心与其他四脏相兼为病.故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仁和;石岩;张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7(丁酉)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

    有同学问:六十花甲子循环一周要60年,您每年记述一次而60次很难完成,怎么证明运气理论的正确性呢?我答:不错,运气理论以六气为本,以四时为序,以节气为基,“五运相袭”“终期之日,周而复始”,这是大圈儿.而六气在五运行的规则下,6年就会重复一次,所谓“六化六变,胜复淫治”,这是小圈儿.大圈儿内套小圈,6年内即将三阴三阳的变化说个大概,有个初步的体会.而且随着人员辐凑,“大城市病”带来的天气环境的恶化,较比古代的气候变化近1/3.这不,经历了2016年多雨、高温、雾霾天气的偏向性,2017年安排的是阳明燥金司天,《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给出的天气模式是“风、清、热”,不是很有道理吗?10余年来,我已经历了两次阳明燥金司天,回顾起来相似之处多多.我也相信,必定有年轻学子循此路走下去,为的是将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提高”.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通络治痹汤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形态改变和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析通络治痹汤对关节软骨修复及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藤黄健骨丸组(C组)和通络治痹汤组(D组).通过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分组喂养及药物灌胃8周后,收集兔血清、关节液及右侧膝关节.采用Lequesne MG膝关节评估级别评测实验兔活动能力,通过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与A组对比,B、C、D组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及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C组与D组的Lequesne MG评分及Mankin's评分明显降低,大体观察及HE染色可见软骨表面更加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更加有序等,IL-1B、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通络治痹汤可促进软骨修复,改善关节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软骨、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广广;马勇;郭杨;戴国达;蔡建平;黄桂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张锡纯对阿司匹林的应用探析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中西汇通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通过整理其著作中关于阿司匹林的论述、方剂与医案,探究阿司匹林在中医学中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配伍等.认为阿司匹林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散热、消肿透疹的功效,可治疗伤寒、温病、虚劳发热、热性关节肿痛、肺结核、痧疹等,用法上常与乳糖(白蔗糖)一起送服,常与乳糖(白蔗糖)、石膏、山药等配伍,其研究对现代中医灵活运用西药以及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有一定启发作用.

    作者:王运超;王曼;田楚娇;罗磊;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青附金丹医理功效探微

    青附金丹是治疗“妇女癥瘕等病”的效验方.本方不仅组方严谨而且药物炮制与制剂工艺精妙,是中医药理论与炮制、制剂工艺的完美结合,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对现代中医药研究具有启迪借鉴作用.

    作者:于智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伤寒论》中心悸诊治理论及用药规律探讨

    从太阳误下、心阳不振、水停下焦、心肾阳虚、邪犯少阳、心脾两虚、心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胃气逆心致悸等10个方面探讨心悸的成因和诊断,并以温振心肾、益气暖心,振奋心阳、补气温心,行水平冲、化气定心,温阳利水、摄气强心,和解枢机、调气畅心,补脾建中、益气养心,阴阳平调、滋气舒心,滋阴降火、散气安心,疏肝解郁、理气宽心,和胃平逆、降气利心等十法给予治疗,同时对于用药规律作初步探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凤;马燕云;章怡祎;施榕;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气虚宜掣引之”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阐述了“掣引”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掣引”之法是指在本虚标实的情况下,采取挽回、导引阳气上升,补其气而升其阳的治法,以调畅气机令补而不滞.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腑,病因病机复杂,以脾肺肾三脏亏虚为本,肠腑湿瘀互结为标,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肺失治节、气血壅滞、久病及肾、关门不固是该病发展的关键若单用补益之剂恐闭塞气机、有恋邪之弊,故治宜“掣引”之法.根据张景岳对“掣引”的释义,具体治疗通过温补脾气、益气升阳、提掣肺气、调和气血、摄纳肾气、平衡阴阳的方法掣引脾肺肾之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作者:杨榕;张怡;邹思政;赵梓芸;易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秦伯未研究《黄帝内经》的方法与特色

    秦伯未先生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研究方面有极高造诣,既往研究者多关注其学术成就,但对其研究《黄帝内经》的方法鲜有论述.故在分析秦伯未先生《内经》相关著作与论文的基础上,发现其研究方法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注重传统研究方法与西方科学方法的相互结合,二是注重关键问题的比较与辨析,敢于挑战名家观点,三是强调结合临床探索《内经》的学术思想,反对理论空谈.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内经》仍具有借鉴意义,在研究秦伯未先生学术成果的同时,更要了解其治学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经》奠定基础.

    作者:李楠;农汉才;高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关联,探讨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AD造模4周后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健脾益智混悬液、吡拉西坦混悬液灌胃4周,随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SP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跨越平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海马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中药组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结论:健脾益智法可提升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步上调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推测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可能与SP有关.

    作者:邱佳慧;纪立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