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治疗肩周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罗晓舟;唐纯志

关键词:中渚, 循经传导效应, 倾向性评分, 队列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进行评价.结果:PSM基线匹配一致后,VAS评分和Michael fees评分的终检验结果均表明,循经传导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ADL评分的临床疗效分布改善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循经传导针刺疗法的复发率相较于普通针刺疗法更低.结论:针剌中渚单穴激发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指导理论探微

    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可直接作用于绝大多数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医外治法在防治皮肤病方面更具优势但因皮肤病中医外治法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目前多以经验性传授为主且良莠不齐的局面,影响了其健康长远发展.笔者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理论,通过临床实践提出以“皮损辨证”为基础、以“以法统方”为参考、以“以偏纠偏”为治法的理论思路,以期对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指导理论进行有益的探讨.

    作者:罗光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豆根对沙尘所致慢性咽炎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TNF-a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在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中的作用,探讨山豆根治疗此类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尘颗粒物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a、IL-1、IL-6、NF-k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山豆根可通过降低TNF-a等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山豆根治疗沙尘颗粒物所致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a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莉;刘雨娟;姚兰;蔺兴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上,中医西传主要依靠人员的自然流动,因而缓慢而艰难.14世纪前主要以药材为介质沿着丝绸之路传播,14世纪后主要以翻译和著述中医书籍为途径向西方传播.14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传播中医著作,20世纪才有数量较多的中医学专业人员参与到传播中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中医学专业从业人员主动把中医文化送出去,中医正面临新的机遇,正以有别于以往的形式西传.

    作者:王亚丽;陈雨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思路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健康管理、慢病防控和老龄化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目前尚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重点应转移到防治上.治未病理论对降低AD发病率、延缓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AD病程历经AD临床前期、AD痴呆前期、AD痴呆阶段共3个时期,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健康人群未病先防、临床前期欲病救萌、痴呆前期及早期既病防变的AD防治思路.未病先防以调养精气神、改善体质为要点;欲病救萌强调从虚、痰、瘀调控危险因素,从毒论治生物标记物;既病防变以补虚与祛实为原则,突出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的长期使用,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对AD的防治效果和优势.

    作者:张帅;韦云;李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三因观探析

    《金匮要略》所述杂病之发病有“为内所因”“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之三因观.从病因角度分析,原文所栽脏腑病证、经络病证,其中部分病证虽论及因失精、亡血、半产、漏下、忧伤、惊恐等致病,但纵观全篇论述由外邪致病者为常见.因此,《金匮要略》三因观重视外邪致病,经络病证俱由外邪所致,脏腑病证亦多由外邪所致,杂病亦以祛邪为主要治则.

    作者:陈国权;张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试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浊邪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多种高发及疑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器官纤维化疾病等密切相关.但各医家对浊邪的认识争议颇多,目前就有血浊、痰浊、瘀浊、蛋白浊、脂浊等诸多概念认识,不利于浊邪理论体系系统化建立和指导临床.故参考中医对浊邪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肺纤维疾病的研究,从浊邪的定义、浊邪引起肺纤维化疾病、浊邪对肺纤维化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尝试讨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作者:张川锋;王振兴;杨昆;杨晗;潘怡;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理论佐证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病的给药时间

    目的:以中医理论佐证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给药时间.方法:在现代药理研究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方面佐证糖皮质激素临床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佳给药时间规律.结果:时辰药理学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昼夜分泌节律且风湿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分泌节律与健康人基本一致;时间治疗学研究发现,在上午8:00或睡前给药能取得良好疗效且降低不良反应,其昼夜分泌节律与中医学认识的人体阳气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给药时间规律可从阳气消长规律及经络循行规律佐证.结论:中医理论能佐证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学习并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勇洪;沈嘉艳;许飞;彭江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气虚宜掣引之”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阐述了“掣引”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掣引”之法是指在本虚标实的情况下,采取挽回、导引阳气上升,补其气而升其阳的治法,以调畅气机令补而不滞.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腑,病因病机复杂,以脾肺肾三脏亏虚为本,肠腑湿瘀互结为标,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肺失治节、气血壅滞、久病及肾、关门不固是该病发展的关键若单用补益之剂恐闭塞气机、有恋邪之弊,故治宜“掣引”之法.根据张景岳对“掣引”的释义,具体治疗通过温补脾气、益气升阳、提掣肺气、调和气血、摄纳肾气、平衡阴阳的方法掣引脾肺肾之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作者:杨榕;张怡;邹思政;赵梓芸;易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通络治痹汤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形态改变和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析通络治痹汤对关节软骨修复及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藤黄健骨丸组(C组)和通络治痹汤组(D组).通过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分组喂养及药物灌胃8周后,收集兔血清、关节液及右侧膝关节.采用Lequesne MG膝关节评估级别评测实验兔活动能力,通过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与A组对比,B、C、D组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及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C组与D组的Lequesne MG评分及Mankin's评分明显降低,大体观察及HE染色可见软骨表面更加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更加有序等,IL-1B、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通络治痹汤可促进软骨修复,改善关节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软骨、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广广;马勇;郭杨;戴国达;蔡建平;黄桂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寒热错杂病机中医药在胃癌各阶段防治中的研究

    胃癌由于其病机病理的复杂性和现代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临床多属于寒热错杂型,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单纯西医治疗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术后并发症、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放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及肿瘤的复发、转移等问题.所以结合现代分子机制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以及主要症状,分析出治疗不同分期寒热错杂型胃癌的代表方剂,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对胃癌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张成晶;朱许丽;张颖慧;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治疗肩周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进行评价.结果:PSM基线匹配一致后,VAS评分和Michael fees评分的终检验结果均表明,循经传导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ADL评分的临床疗效分布改善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循经传导针刺疗法的复发率相较于普通针刺疗法更低.结论:针剌中渚单穴激发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作者:罗晓舟;唐纯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药性理论“补肾助阳”相关中药功效术语英译初探

    以“补肾助阳”中药功效术语为例,探索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个性化翻译.通过查阅词典、古代文献和相关教材,对“补肾助阳”相关功效术语的中文内涵进行挖掘,分析具有类似功效药物的药性特点.从国内外较为认可的英译标准、辞典辞书和中药学英文教材中遴选能够表达中药药性特点的英文翻译,以期在中英翻译转换中介入具核心的药性特点,使之能够更加正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田雨;李琳;李真真;王丹;谢望楚;牛明月;贾德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对乳岩的认识探析

    明清之际是中医外科成熟和全盛时期,通过对汪机、薛己、王肯堂、申斗垣、陈实功、陈士铎、祁坤、祁宏源、王维德、高秉钧、许克昌等众多名家著作的回顾,认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家对于乳岩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认识.在病因上情志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病机上女子与肝脾有关,男子与肝肾有关,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扶正为主,重视日常生活调撮,反对妄用清凉行气破血攻伐,并积累了一定的外治经验.

    作者:刘静;陆德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患者睡眠参数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患者睡眠参数的影响.方法:捡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5个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16年10月,纳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时文献筛检、提取资料、文献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非经颅磁刺激在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及S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2%、S3%、RE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及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次数、S2%、S3%、R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并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增加慢波睡眠及REM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且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高毅东;黄俊山;张瑜;陈铭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名老中医成长经历看名医的知识谱系

    中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先贤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学习、总结、汲取教训,传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对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不仅能丰富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还能对中医学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对象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是对某位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的好传承方式,能大程度地保证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完整继承.笔者通过阅读75位名老中医成医道路及行医经历,总结他们学医启蒙的机缘、学习的过程、行医诊治的经验、研习的经典著作以及习医的体会等方面,以求探索出名老中医知识谱系形成的发展的规律,为后世医者传承经验提供学习的方向.

    作者:赵成思;蔡霞;刘艳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7(丁酉)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

    有同学问:六十花甲子循环一周要60年,您每年记述一次而60次很难完成,怎么证明运气理论的正确性呢?我答:不错,运气理论以六气为本,以四时为序,以节气为基,“五运相袭”“终期之日,周而复始”,这是大圈儿.而六气在五运行的规则下,6年就会重复一次,所谓“六化六变,胜复淫治”,这是小圈儿.大圈儿内套小圈,6年内即将三阴三阳的变化说个大概,有个初步的体会.而且随着人员辐凑,“大城市病”带来的天气环境的恶化,较比古代的气候变化近1/3.这不,经历了2016年多雨、高温、雾霾天气的偏向性,2017年安排的是阳明燥金司天,《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给出的天气模式是“风、清、热”,不是很有道理吗?10余年来,我已经历了两次阳明燥金司天,回顾起来相似之处多多.我也相信,必定有年轻学子循此路走下去,为的是将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提高”.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6625例HIV/AIDS常见证候类型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探索无症状HIV感染期患者和艾滋病期患者证候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采集16625例患者四诊信息,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艾滋病中医诊断系统进行判读,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常见证候类型分布特征,总结HIV和AIDS患者的证候规律.结果:16625例患者中经采供血传播比例高,证型以肺脾气虚为主,次之为肝郁气滞、气虚血瘀;性传播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气虚血瘀为主,静脉吸毒以阴虚内热、肝郁气滞、气虚血瘀为主.肝郁气滞虽然所占比重大,但是不同感染途径所占比例有差别,以性传播多,采供血次之,吸毒少.脾肾阳虚证在性传播中的比例较高,在AIDS期的性传播病人中比例高;肺脾气虚在采供血中比例高,阴虚内热在吸毒人群中多.结论: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HIV/AIDS常见证候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应结合临床实践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蓝怡;刘颖;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生物网络模块分析薏苡仁治疗胃癌的药理机制

    目的:利用生物网络和模块化分析方法探讨薏苡仁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薏苡仁的41个成分及其482个作用靶点和胃癌的165个相关基因,发现薏苡仁的12个作用靶点(AICDA、CASP3、EP300、ERBB2、FGFR2、IL12A、ILI2B、IL1B、LOX、TJP1、TP53、TRIB3)与已知的胃癌基因重叠.通过成分-靶点和靶点PP1网络的分析发掘薏苡仁作用的核心靶点.结果:基于MCL算法得到了16个薏苡仁的潜在靶点模块及其机制,发现薏苡仁的作用机制广泛,涉及到癌症通路、细胞循环通路、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DNA损伤应答、转录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连接等功能.结论:通过研究提示薏苡仁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从系统水平阐释薏苡仁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也为从网络和多靶点层次分析中药药理、发现中药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风宾;张瑞星;郭剑;霍炳杰;李兵;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根青色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儿科历来素有哑科之称,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山根的认识,尤其是山根脉络的颜色、位置、色泽、脉络的分散或聚集的意义,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并进行总结,系统阐述山根脉络的变化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山根青色脉络的位置、色泽及脉络的聚集与否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及对疾病的判断、治疗、预后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郭现辉;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探讨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胸痹的辨证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万方、维普3个数据库近16年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文献656篇,中药处方158首,中药157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茯苓(70)、半夏(56)、丹参(55)、陈皮(45)、甘草(44),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及置信度0.9时,得出排在前五位的药对频次为甘草,茯苓(113)、甘草,陈皮(107)、半夏,甘草(105)、丹参,甘草(101)、桂枝,陈皮(99).此外还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挖掘出60个核心组合,新处方10首,可以看出治疗胸痹痰湿证主要以健脾祛痰、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为临床治疗胸痹痰湿证及开发治疗胸痹痰湿新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蔡雪朦;徐一兰;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