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豆根对沙尘所致慢性咽炎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作用

王莉;刘雨娟;姚兰;蔺兴遥

关键词:河西走廊地区沙尘, 慢性咽炎, 山豆根, TNF-a, NF-kB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TNF-a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在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中的作用,探讨山豆根治疗此类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尘颗粒物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a、IL-1、IL-6、NF-k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山豆根可通过降低TNF-a等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山豆根治疗沙尘颗粒物所致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a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身痛治疗的中医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产后身痛中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产后身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产后身痛治疗的文献,设定纳入标准并提取符合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分析其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度新方剂.结果:从242条文献中筛选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202个,涉及中药205味;频次≥11的药物45个,支持度个数为52的药物组合58个,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52,置信度≥0.9)18条;新方核心组合25个,候选方剂6个.结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以补血补气药为主,常配伍发散风寒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

    作者:苗久旺;贾彦敏;于宜平;谷风;张钦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试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浊邪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多种高发及疑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器官纤维化疾病等密切相关.但各医家对浊邪的认识争议颇多,目前就有血浊、痰浊、瘀浊、蛋白浊、脂浊等诸多概念认识,不利于浊邪理论体系系统化建立和指导临床.故参考中医对浊邪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肺纤维疾病的研究,从浊邪的定义、浊邪引起肺纤维化疾病、浊邪对肺纤维化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尝试讨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作者:张川锋;王振兴;杨昆;杨晗;潘怡;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生物网络模块分析薏苡仁治疗胃癌的药理机制

    目的:利用生物网络和模块化分析方法探讨薏苡仁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薏苡仁的41个成分及其482个作用靶点和胃癌的165个相关基因,发现薏苡仁的12个作用靶点(AICDA、CASP3、EP300、ERBB2、FGFR2、IL12A、ILI2B、IL1B、LOX、TJP1、TP53、TRIB3)与已知的胃癌基因重叠.通过成分-靶点和靶点PP1网络的分析发掘薏苡仁作用的核心靶点.结果:基于MCL算法得到了16个薏苡仁的潜在靶点模块及其机制,发现薏苡仁的作用机制广泛,涉及到癌症通路、细胞循环通路、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DNA损伤应答、转录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连接等功能.结论:通过研究提示薏苡仁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从系统水平阐释薏苡仁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也为从网络和多靶点层次分析中药药理、发现中药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风宾;张瑞星;郭剑;霍炳杰;李兵;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薛雪治湿法度述要

    清代温病学派著名医家薛雪著有《湿热论》一书,对湿热证的治疗颇有创见,通过梳理其医案总结其有治湿有8法:分别是分消湿滞法、苦温燥湿法、健脾化湿法、清热利湿法、利水渗湿法、通阳化湿法、温阳化湿法、养阴燥湿法.结合其医案具体分析其运用与方药配伍,以期对临证有所裨益.

    作者:郑齐;于峥;张宇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气虚宜掣引之”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阐述了“掣引”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掣引”之法是指在本虚标实的情况下,采取挽回、导引阳气上升,补其气而升其阳的治法,以调畅气机令补而不滞.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腑,病因病机复杂,以脾肺肾三脏亏虚为本,肠腑湿瘀互结为标,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肺失治节、气血壅滞、久病及肾、关门不固是该病发展的关键若单用补益之剂恐闭塞气机、有恋邪之弊,故治宜“掣引”之法.根据张景岳对“掣引”的释义,具体治疗通过温补脾气、益气升阳、提掣肺气、调和气血、摄纳肾气、平衡阴阳的方法掣引脾肺肾之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作者:杨榕;张怡;邹思政;赵梓芸;易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胀”“满”释义辨析

    通过还原《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原文语境,发现“胀”“满”含义有明显异同.二者均有壅实满闷的含义,常形容胃脘胸腹,均有实大貌之意,可形容脉络.病位上肝病作胁“满”,肾病作腹“胀”,胃病作“胀”亦可作“满”;病因上“胀”从肉,因于气,突出气体对腔壁的压迫,“满”从水,因于湿,有水湿的特性;症状上“满”有“上溢”意,因而兼“胀”,而“胀”不兼“满”.另外,“满”还有生理的“充满”意,亦可表客观的“足够”意,可作“懑”之通假,这都是“胀”所未涵盖的.

    作者:陈龙娇;黎敬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黄建业及其运脾散治疗厌食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挖掘国家级儿科名老中医药专家黄建业教授治疗厌食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其经验方运脾散组方规律与学术思想.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V1.0”为基础,建立黄建业专家数据库,对474例厌食相关病证应用频数分析用药频率与规律,关联规则分析证型-兼症、症状-舌脉、药物-药物等.结果:治疗厌食用药频次7254次,频次高为苍术(391次);核心用药苍术、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山楂6味(频次≥240次),占其治疗厌食经验方运脾散用药75%.厌食高发年龄为1~3岁、3~6岁,常见证型为脾运失健,常见兼症为脘腹不适、乏力、大便稀.结论:总结出黄建业运脾散核心用药规律和“理脾”学术思想与“运脾”治疗法则,为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经验方运脾散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杜莎莎;彭玉;庞平;王玲;李洁;李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豆根对沙尘所致慢性咽炎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TNF-a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在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中的作用,探讨山豆根治疗此类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尘颗粒物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a、IL-1、IL-6、NF-k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山豆根可通过降低TNF-a等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山豆根治疗沙尘颗粒物所致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a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莉;刘雨娟;姚兰;蔺兴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6625例HIV/AIDS常见证候类型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探索无症状HIV感染期患者和艾滋病期患者证候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采集16625例患者四诊信息,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艾滋病中医诊断系统进行判读,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常见证候类型分布特征,总结HIV和AIDS患者的证候规律.结果:16625例患者中经采供血传播比例高,证型以肺脾气虚为主,次之为肝郁气滞、气虚血瘀;性传播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气虚血瘀为主,静脉吸毒以阴虚内热、肝郁气滞、气虚血瘀为主.肝郁气滞虽然所占比重大,但是不同感染途径所占比例有差别,以性传播多,采供血次之,吸毒少.脾肾阳虚证在性传播中的比例较高,在AIDS期的性传播病人中比例高;肺脾气虚在采供血中比例高,阴虚内热在吸毒人群中多.结论: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HIV/AIDS常见证候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应结合临床实践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蓝怡;刘颖;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李东垣从“脾胃”论消渴病机理论研究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二阳结谓之消”原文为依据,李东垣以脾胃为着眼点对消渴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消渴病机应从“气”“火”立论,脾胃兼及他脏致消.基于“内伤脾胃-元气亏虚-阴火上冲-气机升降失常”层次理论,李东垣独创性地把内伤脾胃作为消渴病机理论的核心,元气亏虚作为内在根本,脾胃之阴火传变既是消渴产生的病理因素又是消渴变证的重要环节,气机失常贯穿消渴始终并以脾胃为中心与其他四脏相兼为病.故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仁和;石岩;张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对乳岩的认识探析

    明清之际是中医外科成熟和全盛时期,通过对汪机、薛己、王肯堂、申斗垣、陈实功、陈士铎、祁坤、祁宏源、王维德、高秉钧、许克昌等众多名家著作的回顾,认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家对于乳岩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认识.在病因上情志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病机上女子与肝脾有关,男子与肝肾有关,治疗多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扶正为主,重视日常生活调撮,反对妄用清凉行气破血攻伐,并积累了一定的外治经验.

    作者:刘静;陆德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脾化痰汤对大鼠脂肪肝炎症及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从与炎症相关的巨噬细胞分化角度探讨健脾化痰汤防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化痰组和易善复组4组,以高脂饲料联合脂肪乳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健脾化痰汤对血清C-反应蛋白、肝组织巨噬细胞(Kuppfer细胞)分化相关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痰组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C反应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健脾化痰组血清TG含量降低、HDL/TC提高;健脾化痰组大鼠肝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因子(IL-4)及M2型巨噬细胞分泌因子(IL-10)的mRNA表达增高.结论:健脾化痰汤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脂肪肝、血脂增高及机体炎症状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M2分化有关.

    作者:薛欣;李玉梅;李海玉;陈冰;张立石;马雅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药性理论“补肾助阳”相关中药功效术语英译初探

    以“补肾助阳”中药功效术语为例,探索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个性化翻译.通过查阅词典、古代文献和相关教材,对“补肾助阳”相关功效术语的中文内涵进行挖掘,分析具有类似功效药物的药性特点.从国内外较为认可的英译标准、辞典辞书和中药学英文教材中遴选能够表达中药药性特点的英文翻译,以期在中英翻译转换中介入具核心的药性特点,使之能够更加正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田雨;李琳;李真真;王丹;谢望楚;牛明月;贾德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痛、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认知功能是机体认识及获取知识、对其进行学习记忆加工的过程.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较好模拟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的关键.故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可重复、死亡率低、评价指标简便的动物模型意义显著.本文就常用VCI动物模型建造方法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选择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提供借鉴.

    作者:李欧;沙中玮;吴双;李志敏;徐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7(丁酉)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

    有同学问:六十花甲子循环一周要60年,您每年记述一次而60次很难完成,怎么证明运气理论的正确性呢?我答:不错,运气理论以六气为本,以四时为序,以节气为基,“五运相袭”“终期之日,周而复始”,这是大圈儿.而六气在五运行的规则下,6年就会重复一次,所谓“六化六变,胜复淫治”,这是小圈儿.大圈儿内套小圈,6年内即将三阴三阳的变化说个大概,有个初步的体会.而且随着人员辐凑,“大城市病”带来的天气环境的恶化,较比古代的气候变化近1/3.这不,经历了2016年多雨、高温、雾霾天气的偏向性,2017年安排的是阳明燥金司天,《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给出的天气模式是“风、清、热”,不是很有道理吗?10余年来,我已经历了两次阳明燥金司天,回顾起来相似之处多多.我也相信,必定有年轻学子循此路走下去,为的是将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提高”.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名老中医成长经历看名医的知识谱系

    中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先贤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学习、总结、汲取教训,传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对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不仅能丰富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还能对中医学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对象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是对某位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的好传承方式,能大程度地保证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完整继承.笔者通过阅读75位名老中医成医道路及行医经历,总结他们学医启蒙的机缘、学习的过程、行医诊治的经验、研习的经典著作以及习医的体会等方面,以求探索出名老中医知识谱系形成的发展的规律,为后世医者传承经验提供学习的方向.

    作者:赵成思;蔡霞;刘艳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低住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并分别在术后第1、7、14天对2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物、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在改善肛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侯宗华;于庆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根青色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儿科历来素有哑科之称,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山根的认识,尤其是山根脉络的颜色、位置、色泽、脉络的分散或聚集的意义,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并进行总结,系统阐述山根脉络的变化在小儿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山根青色脉络的位置、色泽及脉络的聚集与否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及对疾病的判断、治疗、预后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郭现辉;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历代吴门医派存世文献中诊治便秘方药特色分析及价值

    依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吴门医派病案文献,对其《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中收录的存世吴门医派医论医案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历代吴门医家诊治老年便秘的方药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出常用药物并对其选方用药规律予以分析并概括为消补兼施、用药不避毒、食疗润下三大特点.本文旨在挖掘吴门医派诊治便秘方药特色、传承吴门医派治疗特色及优势及今日临床治疗老年虚体便秘提供参考.

    作者:吴凯文;陈涤平;李文林;颜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思路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健康管理、慢病防控和老龄化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目前尚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重点应转移到防治上.治未病理论对降低AD发病率、延缓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AD病程历经AD临床前期、AD痴呆前期、AD痴呆阶段共3个时期,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健康人群未病先防、临床前期欲病救萌、痴呆前期及早期既病防变的AD防治思路.未病先防以调养精气神、改善体质为要点;欲病救萌强调从虚、痰、瘀调控危险因素,从毒论治生物标记物;既病防变以补虚与祛实为原则,突出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的长期使用,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对AD的防治效果和优势.

    作者:张帅;韦云;李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