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思路

张帅;韦云;李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防治, 治未病, 思路
摘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健康管理、慢病防控和老龄化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目前尚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重点应转移到防治上.治未病理论对降低AD发病率、延缓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AD病程历经AD临床前期、AD痴呆前期、AD痴呆阶段共3个时期,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健康人群未病先防、临床前期欲病救萌、痴呆前期及早期既病防变的AD防治思路.未病先防以调养精气神、改善体质为要点;欲病救萌强调从虚、痰、瘀调控危险因素,从毒论治生物标记物;既病防变以补虚与祛实为原则,突出基于辩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的长期使用,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对AD的防治效果和优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生物网络模块分析薏苡仁治疗胃癌的药理机制

    目的:利用生物网络和模块化分析方法探讨薏苡仁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薏苡仁的41个成分及其482个作用靶点和胃癌的165个相关基因,发现薏苡仁的12个作用靶点(AICDA、CASP3、EP300、ERBB2、FGFR2、IL12A、ILI2B、IL1B、LOX、TJP1、TP53、TRIB3)与已知的胃癌基因重叠.通过成分-靶点和靶点PP1网络的分析发掘薏苡仁作用的核心靶点.结果:基于MCL算法得到了16个薏苡仁的潜在靶点模块及其机制,发现薏苡仁的作用机制广泛,涉及到癌症通路、细胞循环通路、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DNA损伤应答、转录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连接等功能.结论:通过研究提示薏苡仁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从系统水平阐释薏苡仁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也为从网络和多靶点层次分析中药药理、发现中药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风宾;张瑞星;郭剑;霍炳杰;李兵;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顾乃龙治疗肿瘤用药初探

    目的:对顾乃龙主任医师治疗肿瘤疾患所用的常用药物进行初步探析.方法:基于EXCEL软件建立顾乃龙治疗肿瘤用药数据库,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对585张处方中的用药频数进行分析,采用R型聚类法指标聚娄模型进行药物的相关分析.结果:顾乃龙在治疗肿瘤疾患中应用频次多的有炙甘草等24位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出常用24味药物的相关配伍规律.结论:顾乃龙主任医师在临床组方中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居多,辅以养心安神药物,药物的功效均体现了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则,重视先天之肾、后天之脾的学术思想理论.

    作者:尹辉;李婷;金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年不良经历对阳虚体质形成的影响

    体质包含形与神两个方面,人格作为个体独特、长久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综合,是“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质的重要组成内容.早年不良经历促使个体形成早期不安全依恋,影响人格的发育,进而导致人格呈偏阴属性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使个体偏向于消极应对方式,个人支持体系低,对待客观事件多采用负性视角,易发展成抑郁症为主的心理精神障碍.根据早年不良经历者易感疾病的临床症状及病机探究,提示阳气受损为其病理变化基础.经理论分析认为,早年不良经历促使阳虚体质的形成,进而导致心身病症的易感性.

    作者:李娜;巫鑫辉;高静静;王小雪;吴望男;岳广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名老中医成长经历看名医的知识谱系

    中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先贤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学习、总结、汲取教训,传承、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对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不仅能丰富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还能对中医学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对象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是对某位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的好传承方式,能大程度地保证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完整继承.笔者通过阅读75位名老中医成医道路及行医经历,总结他们学医启蒙的机缘、学习的过程、行医诊治的经验、研习的经典著作以及习医的体会等方面,以求探索出名老中医知识谱系形成的发展的规律,为后世医者传承经验提供学习的方向.

    作者:赵成思;蔡霞;刘艳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7(丁酉)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

    有同学问:六十花甲子循环一周要60年,您每年记述一次而60次很难完成,怎么证明运气理论的正确性呢?我答:不错,运气理论以六气为本,以四时为序,以节气为基,“五运相袭”“终期之日,周而复始”,这是大圈儿.而六气在五运行的规则下,6年就会重复一次,所谓“六化六变,胜复淫治”,这是小圈儿.大圈儿内套小圈,6年内即将三阴三阳的变化说个大概,有个初步的体会.而且随着人员辐凑,“大城市病”带来的天气环境的恶化,较比古代的气候变化近1/3.这不,经历了2016年多雨、高温、雾霾天气的偏向性,2017年安排的是阳明燥金司天,《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给出的天气模式是“风、清、热”,不是很有道理吗?10余年来,我已经历了两次阳明燥金司天,回顾起来相似之处多多.我也相信,必定有年轻学子循此路走下去,为的是将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提高”.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探讨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胸痹的辨证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万方、维普3个数据库近16年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文献656篇,中药处方158首,中药157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茯苓(70)、半夏(56)、丹参(55)、陈皮(45)、甘草(44),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及置信度0.9时,得出排在前五位的药对频次为甘草,茯苓(113)、甘草,陈皮(107)、半夏,甘草(105)、丹参,甘草(101)、桂枝,陈皮(99).此外还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挖掘出60个核心组合,新处方10首,可以看出治疗胸痹痰湿证主要以健脾祛痰、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为临床治疗胸痹痰湿证及开发治疗胸痹痰湿新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蔡雪朦;徐一兰;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观察双侧上颌窦口与二十四节气关系

    目的:通过CT观察双侧上颌窦影像特征与二十四节气变化的关系,初步探讨天人相应的中医整体观.方法:收集2015年立冬至2016年立冬之间的所有因鼻科症状来我院进行鼻窦CT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826例,分析不同节气太阳赤纬角、双侧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患者比例对应特点.结果:826例患者中,双侧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患者比例在小寒节气高,在小署节气低.结论:二十四节气太阳射到地面上的热产生气的升降阴阳变化,地表气温的极点变化相对具有一定滞后性,患者群中鼻部上颌窦口完全闭塞比例与之相适应,体现了天人相应.

    作者:李怡;陈亮;李明山;侯建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术语隐喻英译的策略

    隐喻依存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取象思维构建的中医术语具有隐喻特征,中西医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决定了对等翻译不能解决中医术语隐喻翻译的全部问题,隐喻翻译关系到中医术语英译的成败.在笔者提出的中医术语隐喻翻译应遵循的阐释医理原则和保持民族特色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以术语隐喻价值为判断标准,尝试提出了中医术语隐喻翻译的策略:约定俗成以统一标准,是中医术语隐喻英译的首要策略;在阐释医理原则前提下,应用对等映射、音译和转换隐喻等翻译策略以保留术语的隐喻意象和民族特色;隐喻意象与医理不可兼得,舍去隐喻以阐释医理为要;针对中医术语多义性特征,应用多元对等翻译策略以解决多义性术语隐喻的翻译问题.

    作者:李成华;孙慧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指导理论探微

    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可直接作用于绝大多数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医外治法在防治皮肤病方面更具优势但因皮肤病中医外治法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目前多以经验性传授为主且良莠不齐的局面,影响了其健康长远发展.笔者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理论,通过临床实践提出以“皮损辨证”为基础、以“以法统方”为参考、以“以偏纠偏”为治法的理论思路,以期对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指导理论进行有益的探讨.

    作者:罗光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青附金丹医理功效探微

    青附金丹是治疗“妇女癥瘕等病”的效验方.本方不仅组方严谨而且药物炮制与制剂工艺精妙,是中医药理论与炮制、制剂工艺的完美结合,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对现代中医药研究具有启迪借鉴作用.

    作者:于智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痹胸痹心痛病名及治法演变初探

    心痹是一种由于思虑过多、心脉虚弱,再有邪气乘虚而入,客于经脉脏腑,积气在胸中,出现心中隐隐满痛,但痛势不强;心气更虚,邪气更甚者会出现心烦、气喘、嗌干善噫或逆气上乘于心而恐惧,其脉或微或微大或沉弦,但必为阴脉的疾病.治疗上无一定之规,现补充《辅行诀》中大小补心汤两方以资参考.胸痹是咽喉-胸-背这一条路线因寒邪上冲阳虚之胸而发生的疾病,治疗由《金匮要略》诸方奠定基础,发展为活血、搜络等方法.心痛是因寒邪或因热邪客于心、心包络或其他四脏,沿着心-腹-背这一路线传导的疾病.隋唐之前以辛热开破法为主,后世因心痛与胃脘痛相混淆,多数方法实则为治疗胃脘之病而设,应以辨明.

    作者:刘茜;时晓迟;王保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关联,探讨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AD造模4周后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健脾益智混悬液、吡拉西坦混悬液灌胃4周,随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SP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跨越平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海马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中药组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结论:健脾益智法可提升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步上调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推测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可能与SP有关.

    作者:邱佳慧;纪立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身痛治疗的中医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产后身痛中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产后身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产后身痛治疗的文献,设定纳入标准并提取符合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分析其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度新方剂.结果:从242条文献中筛选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202个,涉及中药205味;频次≥11的药物45个,支持度个数为52的药物组合58个,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52,置信度≥0.9)18条;新方核心组合25个,候选方剂6个.结论:产后身痛治疗方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以补血补气药为主,常配伍发散风寒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

    作者:苗久旺;贾彦敏;于宜平;谷风;张钦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痛、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认知功能是机体认识及获取知识、对其进行学习记忆加工的过程.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较好模拟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的关键.故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可重复、死亡率低、评价指标简便的动物模型意义显著.本文就常用VCI动物模型建造方法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选择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提供借鉴.

    作者:李欧;沙中玮;吴双;李志敏;徐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刺梨多糖的抗氧化和抗疲劳研究

    目的:探讨刺梨多糖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方法:水煮提取刺梨多糖,乙醇沉淀、过滤、纯化浓缩得剌梨多糖(PRR).上清液离心、减压浓缩得上清液多糖(SRR),KM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SRR和PRR,并行负重游泳实验记录游泳时间;KM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RPP并行自由游泳实验,检测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尿素氮、乳酸、乳酸脱氢酶和腓肠肌中肌糖原水平,比较肝脏中SOD、CAT、GSH和MDA水平.结果:PRR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自由泳小鼠血糖、肌糖原、SOD、CAT和GSH含量,降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MDA水平.结论:剌梨多糖能通过提供能源物质、减少不利物质以及抗氧化作用共同消除疲劳.

    作者:曹晶晶;杨卫杰;曹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上,中医西传主要依靠人员的自然流动,因而缓慢而艰难.14世纪前主要以药材为介质沿着丝绸之路传播,14世纪后主要以翻译和著述中医书籍为途径向西方传播.14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传播中医著作,20世纪才有数量较多的中医学专业人员参与到传播中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中医学专业从业人员主动把中医文化送出去,中医正面临新的机遇,正以有别于以往的形式西传.

    作者:王亚丽;陈雨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气泻肺养血方对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心衰症状及hs-CRP、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泻肺养血方对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心衰症状、hs-CRP、TNF-α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心衰治疗方案及叶酸、铁剂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泻肺养血方.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hs-CRP、TNF-α变化,评估心衰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衰症状积分明显改善,心率、hs-CRP、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益气泻肺养血方能改善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心衰症状,降低心率及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

    作者:常佩芬;唐蓓蕾;赵红霞;肖珉;姚书明;王曰林;冯攀;庄锐;郭宁;朱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药性理论“补肾助阳”相关中药功效术语英译初探

    以“补肾助阳”中药功效术语为例,探索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个性化翻译.通过查阅词典、古代文献和相关教材,对“补肾助阳”相关功效术语的中文内涵进行挖掘,分析具有类似功效药物的药性特点.从国内外较为认可的英译标准、辞典辞书和中药学英文教材中遴选能够表达中药药性特点的英文翻译,以期在中英翻译转换中介入具核心的药性特点,使之能够更加正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田雨;李琳;李真真;王丹;谢望楚;牛明月;贾德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伤寒论》中心悸诊治理论及用药规律探讨

    从太阳误下、心阳不振、水停下焦、心肾阳虚、邪犯少阳、心脾两虚、心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胃气逆心致悸等10个方面探讨心悸的成因和诊断,并以温振心肾、益气暖心,振奋心阳、补气温心,行水平冲、化气定心,温阳利水、摄气强心,和解枢机、调气畅心,补脾建中、益气养心,阴阳平调、滋气舒心,滋阴降火、散气安心,疏肝解郁、理气宽心,和胃平逆、降气利心等十法给予治疗,同时对于用药规律作初步探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凤;马燕云;章怡祎;施榕;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豆根对沙尘所致慢性咽炎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TNF-a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在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中的作用,探讨山豆根治疗此类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尘颗粒物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a、IL-1、IL-6、NF-k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山豆根可通过降低TNF-a等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山豆根治疗沙尘颗粒物所致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a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莉;刘雨娟;姚兰;蔺兴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