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

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Calot三角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响水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成功81例,成功率为94.2%(81/86),中转开腹5例(5.8%).术后并发症:腹泻7例、胆道功能障碍6例、胆汁漏2例、肠梗阻1例.早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58 min(38~76 min),中转开腹率为2.5%;晚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96 min(55~147 min),中转开腹率为8.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尤其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早期患者,手术成功率极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蜡疗结合短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蜡疗结合短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蜡疗结合短波治疗,每日2次,常规治疗20 d;对照组4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50 mg,每日2次,治疗15~2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症状及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蜡疗结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作者:蒋东生;车兴旺;范连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早期微创术联合血凝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术联合血凝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穿刺,生化酶技术溶解,血凝酶用量1~2 KU,采用单针,血肿大部分或基本清除后拔针.结果 本组22例,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3.6%,明显低于未使用血凝酶组18%(P<0.05),且无并发血栓等副作用.结论 血凝酶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和微创清除术再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汤建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病毒性脑炎昏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昏迷过程中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参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发现更好的适时、客观评估病情的TCD参数.方法 应用TCD动态观察24例病毒性脑炎昏迷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同时记录下TCD各参数和GCS评分.结果 PI值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涡流信号,频窗充填,后全部死亡;昏迷患者发病3 d左右病死率较高,后趋稳定.结论 TCD的PI值比GCS评分能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根据连续PI值和频谱检测可以初步了解病情发展趋势、判断预后.

    作者:周利胜;罗玲云;周玲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复方氟米松乳膏联合硅油乳膏封包治疗局限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乳膏联合硅油乳膏封包治疗局限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9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复方氟米松乳膏和卤米松乳膏联合硅油乳膏封包.2周后观察有效率.结果 复方氟米松组有效率为83%,卤米松组有效率为86%,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效激素复方氟米松封包治疗局限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吴志波;芦桂青;陈友扬;胡晓佩;陈红;于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种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效果好、费用低的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对132例患者共176条浅静脉曲张下肢行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改进的微创方法 治疗,术后随访1~2年.结果 所有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均被剥除,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50 ml左右,术后无血肿,随访1~2年无复发.大部分患者患肢曲张静脉消失,少留痕迹;肿胀、酸困不适、沉重感减轻或消失,效果理想.结论 该手术是一种成本效益俱佳的微创手术,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红光;赵利红;王永乾;鲍学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2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4例就诊患者,均依据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延误诊断率较高,医生对此病应高度警惕,当临床疑有此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寇志平;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比较CSII与MSII两种方法 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种方法 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显著少于MSII组,控制血糖所需时间CSII显著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显著低于MSII组.结论 CSII强化治疗T2DM更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MSII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作者:欧美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探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肘管综合征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评价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术前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伴有尺神经分布区受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段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结果 共有21例(22肢)行尺神经SVC分段测定并手术治疗.8肢SVC正常;14肢异常,其中13例未引出,3例减慢.尺神经MCV测定22例(23肢),20例(21肢)尺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1例正常;7例(8肢)尺神经沟下至腕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3例(14肢)减慢;1肢尺神经沟上至沟下运动传导速度正常,22肢减慢.结论 本组肘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充盈的静脉丛、粗大静脉、囊肿压迫尺神经等.尺神经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肘管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伊学;宋新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好发部位及其治疗

    目的 总结顽固性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鼻内镜治疗的4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12例(26.09%),鼻中隔嗅裂区10例(21.74%),鼻中隔后部9例(19.57%),中鼻道后端7例(15.22%),中鼻甲后端6例(13.04%),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4.35%).首次检查发现出血点35例(76.09%),再次检查发现出血点9例(19.57%),其中38例行电凝止血,6例行凡士林油纱条或膨胀海绵定向填塞.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者做后鼻孔栓塞,未再出血.结论 应用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进行电凝治疗,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的优势,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娟;鞠宏霜;马明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1 909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采用Auto DELFIA 1235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得出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三种疾病的风险值,高风险者采用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三维B超进行确诊.结果 筛查的11 909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1976例,阳性率为16.59%,经染色体检查或三维B超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9例,18-三体综合征3例,NTD 0例,其他缺陷异常10例.结论 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仙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42例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是对消化道的损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NSAID有关的病例共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燕;徐瑞红;王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85例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85例非器质性病变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局部微波治疗、针刺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痊愈69例,占81.18%;显效10例,占11.76%;好转5例,占5.88%;无效1例,占1.18%.总有效率为98.82%.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失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贾云飞;刘庆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特点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术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2例,常规准备,静脉注射10 μg芬太尼、10 mg氯胺酮、30 mg利多卡因混合液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10~0.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患者头晕对语言指令无反应入睡后,再予丙泊酚0.5~1.0 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基本固定.开始胃肠镜检查操作,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或呛咳及血压、心率情况决定是否追加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结果 所有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无发生术中知晓,无注射痛、喉痉挛、肌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满意率达100%.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较安全、有效、取长补短的方案.

    作者:刘永材;倪洪湖;谢永香;江才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38.70%(89/230),男女之比为2.18∶1(P<0.05).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9.15%(27/141),而在肾损组占53.93%(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以及生活在矿区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紫癜以及生活在城市者(P<0.05).结论 男性更易发生肾损害,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或生活在矿区者肾脏更易受累及.

    作者:薛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5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3±0.5)mg/L、( 4.2±0.6 )mg/L、(6.4±1.0)mg/L、(14.7±2.9)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I仅UAP组和AMI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黑希贵;丁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上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32例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佩戴上颌单颌总义齿3个月~2年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进行相关口腔检查.结果 首次单颌总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70%,有单颌总义齿的患者为17%.结论 单颌总义齿修复应注意佩戴后的组织疼痛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固位稳定是修复的基本条件.

    作者: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对偏头痛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占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