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笛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方对室性早搏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计62例,其中试验组31例口服益气养阴方和倍他乐克,对照组31例口服5%浓度益气养阴方和倍他乐克,治疗3月后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如SDNN、rMSSD、SDNN index、pNN50,频域指标如LF、HF、LF/HF比,同时观察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SDNN、SDNN index、HF、LF明显升高,LF/HF值降低;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不良反应轻,倍他乐克减量处理后消失.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倍他乐克对于迷走神经活性具有提高作用,对于交感神经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使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终使得室性早搏的数量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提高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凤;马燕云;章怡祎;徐华英;施榕;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关节炎(GA)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治疗痛风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6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关节炎模型,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关节肿胀度、关节滑膜病理变化和关节滑膜TLR/MYD88蛋白表达.结果: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关节肿胀程度,可改善急性痛风关节炎大鼠模型踝关节组织的炎细胞浸润、滑膜组织破坏、血管扩张及充血,滑膜组织中TLR4、MYD88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信号通路TLR4、MYD88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丽雅;柴晶美;杨阿龙;马怡轩;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卢苏教授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学习典型医案,总结卢苏对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导致不孕症的机理及用药经验.结果:卢苏认为本病乃阳虚为本、血瘀为标,瘀血日久成瘕,有形之邪阻滞冲任、胞宫而成不孕,若兼肝郁、脾虚、湿热则可变生他证,其治疗应立足中医整体观念,以缩小病灶缓解症状;促进生育,减少复发为原则,以补肾助阳、化瘀消瘕、调周助孕、心理疏导为治法.结论:卢苏自拟益肾化瘀专方结合补肾调周法分步而治、心肾同治收效较好,对缓解痛经、促进生育大有裨益.
作者:穆笑娜;卢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陈泽东为20世纪初40年天津市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传授岐黄学术办学授业,他一直谆谆教导学员努力研习中医经典,本人更是倾其心血整理、加注并出版了一系列经典医籍.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陈泽东两部医著《国医伤寒课义》《温病讲义》进行研究,指明陈泽东结合教学需要阐释伤寒,深入浅出,重构体系且经注分明;论温病审证求因,堪透病源,治疗温病师法前贤又不囿于旧说,处方用药重视调理脾胃且用药轻灵.
作者:杨木锐;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挖掘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期用药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1980至2016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周期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各期用药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9篇,应用中药134味,频次2252次.结论:“补肾”贯穿调周始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期治则治法为经后期益精养血,经间期活血化瘀、调畅血脉,经前期温补肾阳,月经期活血祛瘀,调天癸是中医周期疗法调经作用机制的关键点.
作者:王宪;刘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杜宝俊教授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功能都以“天癸”为本而又“阴阳各异”,在生殖过程中“阴阳交感”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动态变化共同构成生殖单元完成孕育生命的过程.同时生殖单元又是生殖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故强调在不孕不育症的诊疗中以夫妇双方整体作为病理单位和诊疗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同诊原则”“同步原则”“同心原则”的治疗原则,形成了“夫妇同治”治疗方法,开创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道路.
作者:朱正川;闫朋宣;朱晓彤;韩烁烁;温仕德;刘宇;杜宝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从疾病的认识、辨证、用药论治三方面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湿疹的临证经验,认为风、寒、湿是湿疹的诱发因素,痰、热是该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辨证不仅在于辨风、湿、热之孰轻孰重,还在于辨体质而扶正、辨三焦而祛邪;治法以疏风、清热、祛湿、养血、脱敏为主,因人施治,分期论治,早期湿疹多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中期血分有热宜清营汤加减,湿重于热宜三妙汤加减;慢性期则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强调内外合治,重视平素调护是治疗湿疹之关键.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作者:陈相宜;吴承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天”是中国为古老而久远的哲学范畴之一,历代政治家、医家都对“天”有着不同的阐释.董仲舒提出的“天人相应”思想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其核心思想为“天”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具有浓厚的神学性质.东汉·张仲景受董氏观点的影响,其所作《伤寒论》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上都与“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董氏“天人相应”的缩影.但张仲景认为感受自然邪气才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天道”所主,同时疾病的发展和向愈受自然及人为干预的双重影响,强调“人为”的作用,具有浓烈的反神学性质,这已背离董氏观点,而与东汉后期出现的“天道自然”观相吻合.故《伤寒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医学价值,同时附带有鲜明的时代政治特点,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
作者:姜涛;包素珍;吕媛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吴颢昕教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认为中风常发生于慢性潜隐性退变基础上,以血运不畅、瘀阻脑窍为基本病机,瘀阻脑络是中风的病理基础,瘀血在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中风的治疗吴颢昕教授首辨病期,急性期采用清毒活血化瘀法,以自拟双根清脑汤为主方加减;缓解期用益气活血化瘀法,以补阳还五汤加水蛭粉为主方化裁 另以泻肺补肾为特色,燮理标本缓急.此外,认为对中风患者做好日常调护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毅;吴颢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桂枝茯苓丸新识新解.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石瘕证治理论,石瘕证可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滞、化痰软坚散结之法治疗,而桂枝茯苓丸则是治疗石瘕证的代表方.通过分析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的注解,探究历代医学文献中桂枝与肉桂之区,得知《金匮要略》之中桂枝实乃北宋后人为统一桂类而改,宋朝以前所指牡桂和菌桂为今之肉桂、官桂之属,今之桂枝系肉桂树的幼嫩枝条是宋朝中期以后才开始使用.故笔者认为张仲景时期《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中的“桂枝”实为“肉桂”.通过讨论石瘕证的病因病机,根据桂枝与肉桂之药性及临床应用特点,笔者认为桂枝茯苓丸应用于石瘕证治中宜肉桂更佳.
作者:周雪梅;陈姝;徐海榛;夏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作者:张宁;崔瑾;冯麟;孙佳;丁国恒;杨孝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非可控性炎症在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恶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导致的炎性微环境会促进正常细胞的癌变.“痰”是癌病的病机要素已成共识,其作为津液的病理产物,提示津液异常与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炎性微环境属于中医“痰”的范畴,炎性微环境与痰浊属于中西医理论对肿瘤产生发展过程中同一病理产物不同角度的理解.以炎性微环境为切入点,从津液角度探讨其与炎-癌转化的病理生理,为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蓝姝;郑川;祝捷;严然;由凤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p-PERK、p-IRE1α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食组、高脂对照组、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5组各12只,高脂饲料造模,取相应穴位给予毫针针刺、电针干预4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血清FFA、TG含量与肝组织TNF-α、IL-6 mRNA及p-PERK、p-IRE1d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示高脂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浆疏松,细胞内见大量大泡型脂肪空泡,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两电针组效果更明显;各干预组血清FFA、TG含量及肝脏TNF-α、IL-6 mRNA与p-PERK、p-IRE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且电针“丰隆”组表达低于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FFA含量及TNF-α、IL-6mRNA与p-PERK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电针能下调p-PERK、p-IRE1α蛋白和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且电针“丰隆”穴效果更优.
作者:余敏;唐成林;冯启廷;高睿琦;曹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温阳补肾法结合运动指导对预防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选取140例POR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均给予温阳补肾法联合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运动指导,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骨密度(BMD)变化以及卵巢储备功能变化,并比较其2年随访期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共有47例(33 57%)患者确诊骨质疏松,其中观察组、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12.86%、51.43%.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骨钙素、PGDF、IGF-1、BMD均升高,sVCAM-1均降低,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FSH、基础E2及AMH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温阳补肾法结合运动指导能够明显降低POR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其作用机制与恢复血清骨钙素、PDGF、IGF-1水平及降低sVCAM-1水平、增加骨密度等作用有关.
作者:王晓霜;黄好;万锐杰;贾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肾亏虚、冲脉衰弱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已成为当前共识,而“阳明为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却一直隐而未彰.“阳明为阖”指足阳明胃经的内收与通降功能,因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且胃经与冲脉直接相连,其通降之性是上行的冲脉发挥“月事以时下”的生理基础.因此,“阳明为阖”功能的正常同时关乎冲脉精血的盈虚与气机的升降.“阳明阖折”则肝肾精血乏源,气机升而不降,导致发作围绝经期综合征诸症.因此,以“阳明为阖”理论为指导,用通补阳明的方药能有效补益精血与调节气机,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法的重要拓展.
作者:方传明;谢春光;高泓;史年刚;周明阳;晁俊;钟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种针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北京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治疗和艾司唑仑药物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入睡时间的改善则劣于对照组.结论:多种针法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避免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更加安全可靠,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春颖;高俊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郭刚教授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局灶性硬皮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其治疗局灶性硬皮病336例病历资料,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筛选其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的处方289首,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54味药,总结出常用的药物组合为桑叶、积雪草、茯苓、半夏等,进而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12个,形成新处方6个.结论:郭刚教授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经验丰富,巧妙应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之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马希晨;郭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结扎法建立稳定的大鼠经脉不通病理模型.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2只.先测量任脉低电阻线(简称任脉线),结扎1组在任脉线上结扎1个点,结扎2组在任脉线上结扎2个点,结扎3组在任脉线上结扎3个点,结扎4组在任脉线外结扎1个点,结扎点宽度1 cm、间隔1~2 mm.使用组织液压波传播法分别测量各组结扎前后任脉线的组织液压波传播幅度并比较变化.结果:4组结扎前后组织液压波变化率分别为8.17%、-7.83%、-13.27%、-52.80%,其中结扎4组、结扎1组和结扎2组结扎后的变化与结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的变化率由正变负,逐渐负向增加,结扎3组在结扎后的组织液压波传播幅度与结扎前比较极显著减小,结扎8周后解剖观察结扎部位皮肤与肌肉紧密黏连.结论:结扎法可建立稳定的经脉不通病理模型.
作者:黄琰;王燕平;张维波;贾术永;李宏彦;王泽;叶丰瑶;王广军;田宇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王显从“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新的视角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青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之功,属于风药范畴.笔者所在团队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其生物碱提取物青藤碱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炎性反应及干预免疫反应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合“玄府闭塞-气血失常-络风内动”的病机和青风藤性味功效的认识,青藤碱可能通过“开玄府-通经络-息内风”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雪萍;高永翔;龚圆渊;郑川;罗再琼;刘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近年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增加,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主要的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对比剂肾病可以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明确,水化是临床指南推荐预防对比剂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对比剂肾病防治的研究多以西医为主,中医防治方法尚在起步阶段.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故旨在总结近年来西医、中医防治对比剂肾病方面的新进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并为进一步开发中医药预防对比剂肾病启迪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赵凯;高巧营;高晟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