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病因及护理体会

杨荣慧

关键词: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的病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情况比较(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到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不但能使感染发生率降低,而且还能使住院时间与治愈时间缩短,促进患者病症恢复.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就诊的患者468例,其中产妇218例,人工终止妊娠患者146例,急慢性妇科病患者10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中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术围期输血量、住院时间、疗效、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产后抑郁症、术围期输血患者明显少于参照组;参照组所有输血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也明显高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实验组要长;实验组有效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肖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各80例,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护理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张筱莉;杨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4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24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没有出现钢板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也没有出现髓内感染、切口感染、肩周炎等并发症,其中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良好,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尽早恢复,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本文展开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社会各行业均通过对科技的利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以食品微生物检验为例,高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就现阶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仍有不少食品企业对该技术的了解水平较低,限制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特点和重要性加以阐述,同时重点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肖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饮用萝卜汤对子宫全切病人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

    目的:观察饮用白萝卜汤对腹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70例,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人.术前一日晚22:00后禁饮进食,术后六小时后进食,观察组少量频次饮用萝卜汤,对照组饮用四磨汤.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次服药人数比率为57.14%,四次及以上服药人数比率为34.29%;对照组患者三次服药人数比率为42.86%,四次及以上服药人数比率为54.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19±0.92)h,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87±1.46)h,观察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用萝卜汤对子宫全部切除术后病人的通气有积极的作用,且病人乐于接受

    作者:程敏;杨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妇科腹腔镜的围手术期及并发症护理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手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对女性患者来说无疑是理想的手术方式[1].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备受关注.现就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的围手术期及并发症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脊柱外伤的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的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6月-016年9月该院94例脊柱外伤患者,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为47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平片诊断方式,研究组进行MRI诊断,诊断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采用不同诊断方式,研究组脊椎损伤、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前纵韧带损伤、后纵韧带损伤等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诊断价值更高,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脊柱外伤患者诊断方案的选择上,采用MRI对脊柱外伤患者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价值,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王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影像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分析和腹膜穿刺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在患者确诊后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CT影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其中有被诊断为急性水肿型的患者有75例,被诊断为出血坏死型的患者有2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影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病变类型,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罗昌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放果.方法:将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性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并对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和焦虑评分相比P> 0.05,护理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评分相比P< 0.05.并且试验组产妇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双盲法将72例患者分成两组,取36例脑血栓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取另外36例脑血栓患者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侯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中医症侯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77.78%.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清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家庭医生同理心与签约病人自强能力相关性的实践研究

    目的:研究目前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因素,探索一种借助提高医生同理心来加强病人自强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中心服务效果评估量表,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门诊和全科门诊各600名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比照全科门诊,家庭医生由于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医生能更大程度的激起同理心,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友善;家庭医生制度支持下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组的病人.数据分析发现家医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发展青年医生,也要发展资深医师;同时应注意到对家庭医生在常见慢性病方面都要展开系统培训.结论:同理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大大提升病人的自强能力.病人看诊医生后能够明白他们的健康问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提高面对、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的能力,避免盲目就诊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作者:殷秀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100%)为主,其次为听力丧失(85%)、眩晕(80%);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W1提示右侧顶枕叶呈片状低信号、左侧额叶顶叶呈斑点状低信号、压水像提示右侧顶枕叶片状高信号、左侧额叶顶叶呈斑点状高信号.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袁现及影像学特点各异但均均不具有特异性,将二者结合将有助于降低误诊发生率.

    作者:韩春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硝酸甘油滴鼻降压在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滴鼻降压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62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药物降压,即应用艾司洛尔降压.对照组抽取的62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全部应用硝酸甘油滴鼻降压,探究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方法进行降压的效果与特点.记录两组年高血压病人手术患者在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降压半小时、停止降压后一刻的心率(HR)、血压(SBP、DBP、MAP)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滴鼻降压后其开始降压时间为2.5±0.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常规降压时间为5.7±1.4min,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滴鼻降压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高血压病人手术中快速的起到稳定和降低血压,舒张静脉和动脉,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作者:陈伟;胡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50例老年干休所职工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干休所职工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我所2015年1月-2016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治疗对象,总结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体会.结果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对心、脑、肾、外周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风险,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结论坚持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金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查看组,并且每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仅给予查看组进行传统常规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5%,查看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8,6%,研究组的治疗模式有效率明显高于查看组治疗模式总体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这样促进医生对患者疾病的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大程度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性较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应该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4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与对照组的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肺鳞癌患者实施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漫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持续组(n=40),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持续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10U/ml肝素盐水组)、C组(50U/ml肝素盐水组)和D组(100 U/m1肝素盐水组)各30例,比较四组堵管发生率、留置天数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分别为46.66%,20.00%,30.00%,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42±0.42)d,(2.90±0.43)d,(2.93±0.32)d,(2.97±0.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U/ml肝素盐水组发生率高.结论:使用浓度为50U/ml的肝素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既不会增加留置针堵管风险,又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苏小林;阳华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选择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受创患者的腹部进行全腹平扫和增强扫描,记录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的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评价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根据CT诊断结果,5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所得临床病理确诊结果与CT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能够有效检查出腹部创伤患者的受损部位及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李代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探析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的待产产妇138例,在实际的待产过程中,发现了产妇胎位异常,从而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9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69例,采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对照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统计对照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自然分娩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的产妇,在助产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素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