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仲格嘉;王琦
生命早期应激不仅诱发个体青幼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更导致成年后抑郁症等易感性的显著增加.针对早期应激因素自身的重要作用及其与青幼期神经发育的交互影响,近年来许多中医药学者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应激或与成年后应激叠加后,病证过程仍表现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的基本特征及相关药物的有效干预作用.关注生命早期应激负性作用,并与成年后应激有机结合,有助于动态观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变化,阐释情志内伤潜伏期或缓解期病机,研究青幼期应激有效干预手段,基于早期应激效应开展肝失疏泄病证研究成为肝藏象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史亚飞;张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在消渴病的防治上提出“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及“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的理论,芳草、石药似乎为消渴病的用药禁忌.然《素问·奇病论》在谈及消渴病的治疗时又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处“兰草”经考证当为“泽兰”“佩兰”之类芳香之物,用于延年益寿,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所食用或佩戴.且仔细阅读与《内经》年代相近的《神农本草经》等相关著作,“石药”如“白石英、朱砂”之类亦有“主消渴”的功效,故笔者反思“石药芳草”并不是绝对禁用或忌用于消渴之病.“芳草石药”临床应用于消渴病患者既要“谨守病机”也要“审时度势”且适可而止.此外,《内经》此看似相悖之言也告诫我们消渴病的预防与治疗应当“薄滋味、慎辛温”,既病防变.
作者:许趁意;吕雪莲;邬丹;杜梦梦;岳仁宋;龙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医古籍书名虽短然其英译却非易事,书名中辞格的汉英转换尤让译者犯难.本文归纳了中医古籍书名中常见的用典、比喻、借代、委婉4种修辞格,指出中医古籍书名中辞格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即辞格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不可译性的6种英译补偿策略,即增益、替代、仿造、直译加释义、直译加文内注释、以副标题加注.故中医古籍书名英译应尽量规范化,可遵循译古如古、传递修辞、凸显专科、适时补偿的原则.
作者:沈晓华;陈珞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女性绝经前的特殊病理及生理内环境以“衰始阳明”为基点,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的表现之一是“面始焦”,即面部开始出现面色憔悴、无华甚至皱纹等衰老表现,可见女子皮肤衰老和阳明脉的盛衰关系密切.故从足阳明经脉的循行特点,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先导,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病理生理内环境,更年期是机体走向衰老的关键启动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皮肤衰老和充阳明而实三阳,是“治未病”、延缓机体衰老重要环节的5个方面探讨女子“阳明脉衰”与皮肤衰老的病机及其防治的相关性.认为“阳明脉衰”是女子绝经前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改善“阳明脉不足”是延缓女子皮肤衰老的治本措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张苗;纪峰;陈友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经人类辅助生殖治疗获得的妊娠存在较高的流产率.张晋峰主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先兆流产者,宫腔内孕囊周围液性暗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者.故诊治该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微观辨证,认为该病病位在胞宫、冲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血瘀,治疗上突出补虚、泻实并重,巧用补肾健脾、活血止血法,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其论治IVF-ET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王瑞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新安医家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特色,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组方依据和思路.方法:从新安医案专著筛选390案咳嗽医案,利用office 2016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2.0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剐、证型、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得出益气健脾药、止咳平喘药、补阴润燥药位居前三位,聚类分析可归纳出益气健脾药、养血敛阴药、止咳化痰药、滋阴健脾药、泻肺化痰药等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得出茯苓→白术、甘草→人参、苦杏仁→紫苏子等常用药对及渗水利湿药→止咳化痰药的常用配伍.结论:新安医家论治咳嗽以脾肺为要,擅长从脾论治,多以甘润、甘温、甘凉之味培土生金治其本,止咳平喘、养阴益气治其标.
作者:杨勤军;李泽庚;胡健;张至强;汪丹阳;曾时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真武汤出自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作为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真武汤主要用于治疗阳虚水泛、水气内停之证,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中.世人只知真武汤证可有发热症状表现,然而此方所治疗的发热症状是由于外感或是内伤而发一直存在争议,无确切定论.该文对其发热症状进行再研究,通过对其因机、部位以及治发热之遣方用药的探析,发现此发热是由于内伤少阴、肾阳大耗而发的虚热症状,并可于患者面部体现其热象,遵循“温潜治之”的治疗原则,温中与利水同用.如此,对真武汤所治疗发热症状的再探析与再发现,不仅扩充了其适应证的范围,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真武汤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菁晗;谷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宋元明时期酸枣仁配伍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研究,初步探索基于药性分析的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核心配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有效治疗失眠开拓用药思路.方法:收集宋元明各时期应用酸枣仁治疗失眠175首处方,应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整理,通过分析处方中主要药物药性分布及常用核心组合,研究此时期酸枣仁配方用于失眠的用药规律及思维分析.结果:从药性角度来看温性药使用频率高,从药味角度来看甘味药使用频率高,支持度高的2味药为人参、茯苓,支持度高的3味药为人参、远志、茯神.结论:酸枣仁配伍治疗失眠时多以酸枣仁、人参、茯苓、茯神和远志为基础方兼顾补养气血合理加残使用甘温药.
作者:李琳;田雨;王丹;李真真;牛明月;谢望楚;贾德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化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有效性是医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育方面要注重4个雏度,即在主体维度上不断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思想认识,在客体维度上科学构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课程体系,在介体维度上系统搭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坚强阵地,在环体维度上努力营造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良好氛围.
作者:彭恩胜;袁霭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助孕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第一阶段给予治疗组中药益肾健脾助孕方口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4个月治疗后解除避孕,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2组患者孕后自首诊起均开始口服地屈孕酮片20 mg,每日2次至妊娠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积分(14.24±2.88)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5.95±3.34)分,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组患者再次妊娠后首诊时(妊娠6周内且妊娠后均为使用雌孕激素及其他药物保胎治疗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益肾健脾助孕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基础血清雌二醇水平,并可提升患者再次妊娠后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
作者:何飞;方庆霞;陈瑞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隐喻研究是探索中医思维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揭示了中医隐喻思雏规律:基于普适性的万物相似,通过体验认知的方式择速,借助隐喻映射机制推理新质实体和过程的属性、走向、目的和效用.这一思维路径依阴阳五行之理推敲,迅速与人体、脏腑、疾病等命理概念融会贯通,从而将自然的整体性、功能性、动态性特质凝聚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诉诸于形象性概念和中医语言进行描述与解读,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扬弃,逐步形成对生命规律的认知自信、方法自信、理论自信,并不断支持人类探寻生命本质的诉求.
作者:石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上火”乃传统概念,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高,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表述,目前学术界研究活跃,但对于“上火”源流的研究不规范、不全面,因此“上火”内涵的准确性受到制约.本文旨在梳理“上火”源流变迁及确立其内涵本质.“上火”的源流至少有煎药用火、运气少阳、少阴司天,上焦之火,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五大方面.“上火”的合理内涵可理解为病理之火,其内涵包括本位之火、非本位之火(位、时)和全身之火.临床诊疗当对其加以区别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盖国忠;李佳佳;陈仁波;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挖掘单位时间内气象因素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发病的关系,为季节性疾病的预测提供启发.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及广东省广州市气象资料,采用LASSO算法(一种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均方误差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研究共纳入1673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其中风热犯肺证5741例,痰热壅肺证4910例,风热犯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461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个月平均日照时数.痰热壅肺组采用前8个月的全部气象数据得到的均方误差值为0.3393,相关气象因素为前2、3、5、8个月平均日照时数、前3个月平均风速、前7个月平均气温、前7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前8个月平均降水量.结论:气象因素影响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的发生,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应更多考虑当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者:黄晶一;朱威;颜仕星;周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益肾蠲痹丸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I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方法:CIA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喋呤)和益肾蠲痹丸治疗组4组各10只.治疗结束后采用ProcartaPlexTM多因子免疫检测技术定量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7A的含量.结果:益肾蠲痹丸能下调CIA大鼠机体IL-2、IL-6、IL-17A的表达,同时上调IL-10表达.讨论:益肾蠲痹丸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其作用靶点可能与IL-2、IL-6、IL-17A及IL-10有关.
作者:展俊平;孟庆良;范围;屈祥科;陈梦雪;王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热”带动了“中医热”的兴起,中医文化获得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效且实用的理论缺乏和译者功底不足,翻译质量总体偏低.本文引入法国释意理论,提出接受性、增补性、变通性、时应性和含蓄性等5点翻译原则,以期能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当前翻译现状.
作者:石少楠;王银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透热转气”的本质并不是用宣散透发的药物使营热透出气分,而是要解除阻止营热外达的障碍,使营热转出气分.若障碍在营分,营热壅遇则治以滋养营阴,使胶着之营热得以周流而顺势外透于气分.若障碍同时在气分且有气热迫营之势,则先清解气热,辅以滋阴凉营;若迫营之气热郁遏较甚,则清气的同时宣畅气分气机,后清解转入气分之热.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等药质地轻清,既可清气热又能宣气机,能在清气时防止凉遏气机而非“透营热于气分”,故在清气热时应少用黄连等苦寒之药.
作者:刘星;牛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藏药如意珍宝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游泳法复制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藏药如意珍宝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中切变率黏度值、低切变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值、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藏药如意珍宝丸对降低红细胞压积值的作用较为突出,说明其活血化瘀功能的表达与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罗亚敏;任小巧;宋慧荣;顿珠;陶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燥邪潜伏于人体形成伏燥则可煎灼人体阴液,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鼻的生理功能,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病.本文从伏燥与过敏性鼻炎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伏燥可从多个方面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及治疗产生影响,在防治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不仅可以充实中医“伏邪温病”的理论基础,也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敏;张青青;阮芳花;丁琦;袁卫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肝脏、骨骼肌以及脂肪等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研究表明,葡萄糖转运体蛋白是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靶蛋白,参与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本文主要从中药及其复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促进葡萄糖转运体的易位及其基因表达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斌;李鑫;范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谢立科主任医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痰瘀互结理论及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络损积阻“为诸多眼底病的主要病机,此处的“积“是以痰饮、瘀血、水停为主的病理改变,“络”即为眼底血络,通过“祛积通络法”治疗相关眼底疾病,并自创“祛积通络方”用于眼科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将从基本理论、临床表现、常见眼底病、方解分析、典型案例几方面阐述其痰瘀互结理论在眼底病中的新认识,以供交流共进.
作者:明静;谢立科;郝晓凤;张志芳;侯乐;祁怡馨;孙会兰;李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