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宇;戴凡;余文兴;黄红星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鼻喷剂, 变应性鼻炎, 血清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上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一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抽取了78例患者,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8因子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IL-10炎性因子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鼻喷剂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变应性鼻炎时疗效更佳,能够有效的降低IL-6、IL-8炎性因子水平、提高IL-10炎性因子水平,为临床监测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的疾病影响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我院XX科收治的138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使用患者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和自我护理评分表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综合护理后躯体功能影响得分、社会心理影响得分和其他影响得分均明显较对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和出院后三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显示,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出院后三个月,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影响程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吴金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0例患者按照统计学随机原理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只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外还加以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治疗措施采取之后,对照组患者痊愈人数有12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0%,治疗后有好转迹象的患者人数有1 3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3.33%,在治疗后没有好转甚至出现恶化迹象的患者人数有5例,是总研究人数的16.67%.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痊愈人数有15例,是总研究人数的50%,治疗后有好转迹象的患者人数有14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6.67%,在治疗后没有好转甚至出现恶化迹象的患者人数有1例,是总研究人数的3.33%.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应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蔡吉芬;张红芬;陆保坤;王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目的:对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接收的5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给予对照组25名实习护生传统带教法,在观察组25名实习护生带教中运用品管圈理念.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将要结束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理念运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

    作者:肖丽青;吴文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32例垂体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垂体瘤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顺利,行全切治疗的27例,次全切除治疗者5例,无死亡和病残病例.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例、脑髓液鼻漏1例、高热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及全面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垂体瘤虽然手术治疗成功率高,但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全面的护理和治疗对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尤其重要.

    作者:郑秀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间182例HAP患者病历资料,了解HAP常见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HAP的发病率与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与年龄、住院时间、季节有显著差异(P<0.05).HAP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56株,23.14%)、铜绿假单胞菌(38株,15.70%)、大肠埃希菌(42株,17.36%)、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6.61%)、白色念珠菌(31株,12.81%).结论:HAP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应当针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加强病房管理及防范措施,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作者:罗仁;牟文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作者:谷中青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比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阴道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的产妇100例所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十秒之内断脐(常规断脐),观察组在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延迟断脐),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相对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Apgarlmin、5min评分要高,复苏时间要短.结论:延迟断脐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其窒息程度,提高复苏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肖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切口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使用小切口PFNA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与患侧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0分钟,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平均负重时间3天,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复查拍x线片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优良率96.15%.结论:小切口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允许早期活动及负重、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较高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郝岩;黄珂;穆亮;安占天;李欣;刘杨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逆向思维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培养与应用

    在人体解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剖析名词概念的内涵,讲授中空性器官的走行和分布,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他医学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克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配合穴位敷贴对腰椎疾病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180例.按所采取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穴位敷贴治疗组和针灸配合穴位敷贴(联合组),每组均60例,以3年为一个治疗总周期,每年6~8月间,每隔1~2日治疗1次,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穴位敷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针灸组和穴位敷贴组(P<0.05),针灸组、穴位敷贴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针灸组和穴位敷贴组(P<0.05),针灸组和穴位敷贴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疾病疗效优于针灸或穴位敷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曹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就诊特点以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9月至2016年0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收集并汇总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就诊特点.将86例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评价并分析两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护理效果以及焦虑自评情况.结果: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乏力、情绪焦虑、心里紧张等特点.干预组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干预组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世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利用管理工具对超声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问题聚焦超声影像报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报告质量事关重大,我科就诊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科室医务人员面对繁重工作,时有缺陷报告产生,为提高超声影像报告质量,做好科室质控工作,我科将2016年上半年质控抽查1780份报告中缺陷报告情况做PCDA循环,统计汇总分析,找出其中各种造成因素,针对性做出整改计划加以实施后检查改进成效,对尚存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

    作者:胡蜀雯;王依宁;刘华丽;杨丽;刘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交感型颈椎病麻醉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交感型颈椎病麻醉治疗实际的治疗临床可行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诊断均患有交感型颈椎病,采用严格执行诊断标准的方法,对患者实行高位硬膜外封闭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效率为85%,采周交感型颈椎病麻醉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位硬膜外封闭方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极其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交感型颈椎病麻醉治疗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治疗效果.

    作者:张明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56例动脉血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收集血气标本的过程中要对采血质量尤为重视,不仅要选择较好的动脉穿刺针,还要密切留意实际操作过程,尽可能减小误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危重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并依据其评分结果选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5.6%),且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越高,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

    作者:曾春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浅谈膀胱镜室护理安全与防范

    探讨膀胱镜室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找提高膀胱镜室护理安全的方法和对策.通过对膀胱镜室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膀胱镜室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制定各种仪器设备及器械的维护保养和检测的安全管理,对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针对膀胱镜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展开综述.

    作者:余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1例,运用冰冻病理来诊断,术后以石蜡切片加以确认,观察确诊率.结果:确诊率为93.83%,甲状腺微小癌病症在术中利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的准确度要低于石蜡病理方法,同时x2=5.16,P=0.02,有统计意义.结论:冰冻病理在甲状腺小乳 头病症的术中诊断上速度较快,在熟练掌握包裹型及滤泡型对应形态特点的前提下,规范、细致地取材可降低误诊和漏诊出现概率,对诊断的准确度上有重要的提高作用.

    作者:卢平;贺再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胃苏颗粒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作为单药组,另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结合胃苏颗粒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看出,联合组总有效率有90.20%,比单药组总有效率76.47%高(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 水平均高于单药组(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白一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导致急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的:根据本院急诊标本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导致急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之间的2784例血液标本为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集2988例血液标本为干预组,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干预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血凝功能、生化以及其他项目,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8.261%,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标本溶血、检验人员查对不严、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作者:祁亚娟;古丽加米西·吐苏甫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肝癌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化疗,研究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率低.

    作者:王雪怡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