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玲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基层医院十分常见,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抢救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周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喘息性疾病,多由于呼吸道病毒(RSV)感染引起,临床以咳嗽、喘憋、吸气、三凹症、喘鸣音为基本特征,好发于6个月~2岁的儿童.
作者:庞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呼吸机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呼吸机通气模式的合理选择和主要参数的规范设定,加强呼吸机应用的管理和监护;保持充分供氧和呼吸道通畅,维持病人呼吸功能,保护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同时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重点观察的238例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呼吸机后,除1例因肾衰死亡外,均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的正确运用和护理是心脏手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龙永红;王江东;吕娅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故处理不当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我院36例老年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作者:李东风;王军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毒鼠强属神经毒性灭鼠剂,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拮抗γ氨基丁酸[1],γ氨基丁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力而广泛的抑制作用.γ氨基丁酸的作用被毒鼠强非竞争性抑制,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致惊厥、抽搐.
作者:高美英;李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目前治疗宫颈疾病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激光、微波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不肯定,宫颈上皮内瘤变过去往往子宫被切除,治疗复杂且致使妇女失去生育功能.
作者:王予蒲;王毅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与血浆钙离子浓度及D-二聚体数值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3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症(MAP)19例,重症(SAP)13例,检测血浆Ca2+、PT、 APTT 、FIB;同时应用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里的D-二聚体的数值,14例正常人的血浆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SAP和MAP及正常对照组Ca2+浓度之间有明显的差别,SAP和MAP及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数值也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结论AP患者血浆Ca2+浓度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严重,Ca2+浓度越低.D-二聚体数值与AP患者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D-二聚体数值越高.
作者:郭明春;盛和振;杨富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静脉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多为脑内引流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1],临床上脑静脉栓塞死亡率较高(20%~78%)[2].
作者:苏红军;赵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阻塞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作者:郭希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虽然亚洲是乳腺癌低发区,但乳腺癌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长,已占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2位,达到30/10万左右.
作者:罗植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部感染是麻疹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既往多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我科与2004年1月开始运用痰热注射液治疗麻疹合并肺部感染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规的治疗是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近几年来我科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ITP也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德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作比较.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5-HT含量治疗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痊愈后降为正常(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5-HT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患者血清5-HT浓度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5-HT可能是过敏性紫癜诊断和判愈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龚启英;黄建国;徐辛明;印道春;王小春;李桂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双硫醒反应较前明显增多,基层医院常对本症认识不清,易致误诊误治,贻误患者病情.
作者:付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死率在20%左右.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可清除血清中分子物质和炎性介质,并对炎性介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有效干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展.
作者:李科军;向正国;周辽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大量乙酰胆碱蓄积于神经突触处,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合并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25%~67%.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潘玉平[1]报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40%,其中妇科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59%,剖宫产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32%.
作者:李双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镇痛和非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1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控镇痛组)和对照组(非自控镇痛组)各80例,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耐心护理.结果 自控镇痛组产妇术后24 h镇痛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镇痛患者术后开奶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方法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但同时必须做好观察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李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08年1月至12月对3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文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83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合用组(治疗组)43例、西药组(对照组)40例.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维生素E丸、消炎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PHN疗效确切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