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李东风;王军良

关键词: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术后并发症, 连续硬膜外, 系统疾病, 手术创伤, 生理变化, 麻醉下, 低血压, 总结, 循环, 特点, 呼吸, 刺激, 处理, 出血
摘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故处理不当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我院36例老年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治疗麻疹合并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麻疹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既往多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我科与2004年1月开始运用痰热注射液治疗麻疹合并肺部感染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超氧化期歧化酶及过氧化脂质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对2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变化的动态观察,探讨这5项指标与急性脑卒中病情变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第1~4周 NO、NOS、MDA、SOD、LPO含量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急性脑卒中组NO、NOS、MDA、LP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发病后第1周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第2~4周逐渐下降;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病后第1周显著降低,第2~4周逐渐升高.②出血性脑卒中NO、NOS、MDA、LP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1),而SOD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NO、NOS、MDA、SOD、LPO含量失衡的变化,并随病情的严重与演变而变化.观察这5项指标的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文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沐舒坦和万托林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喘息性疾病,多由于呼吸道病毒(RSV)感染引起,临床以咳嗽、喘憋、吸气、三凹症、喘鸣音为基本特征,好发于6个月~2岁的儿童.

    作者:庞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为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136例患者行LC,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仁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大量乙酰胆碱蓄积于神经突触处,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合并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25%~67%.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变化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e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是围生期足月儿脑损伤常见的病因,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建珂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基层医院十分常见,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抢救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周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83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合用组(治疗组)43例、西药组(对照组)40例.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维生素E丸、消炎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PHN疗效确切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

    静脉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多为脑内引流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1],临床上脑静脉栓塞死亡率较高(20%~78%)[2].

    作者:苏红军;赵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死率在20%左右.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可清除血清中分子物质和炎性介质,并对炎性介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有效干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展.

    作者:李科军;向正国;周辽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1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毒鼠强属神经毒性灭鼠剂,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拮抗γ氨基丁酸[1],γ氨基丁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力而广泛的抑制作用.γ氨基丁酸的作用被毒鼠强非竞争性抑制,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致惊厥、抽搐.

    作者:高美英;李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头孢哌酮所致双硫醒反应的救治

    随着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双硫醒反应较前明显增多,基层医院常对本症认识不清,易致误诊误治,贻误患者病情.

    作者:付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希恩综合征40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希恩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对希恩综合征尽快做出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误诊的希恩综合征病例资料,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采用替代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本组误诊原因多是询问病史不详、查体不仔细、对相关辅助检查分析欠准确、非专科医生知识不全面等原因造成,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肺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0例

    目的 探讨益肺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益肺胶囊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比较.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病灶稳定率85.2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27.0%、19.5%、5.0%,而对照组单纯化疗者治疗后病灶稳定率62.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0.0%、5.0%,0.同时,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其免疫功能.结论 益肺胶囊可显著增强化疗效果及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曹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宫颈疾病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目前治疗宫颈疾病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激光、微波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不肯定,宫颈上皮内瘤变过去往往子宫被切除,治疗复杂且致使妇女失去生育功能.

    作者:王予蒲;王毅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胸骨柄前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5岁,发现胸壁前肿块6年,于2008年7月22日就诊入院.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胸壁前一肿块,位于胸骨柄正中,约乒乓球大小,无压痛不适,无咳嗽、咽痛、吞咽困难,无麻木、声嘶.

    作者:孙传;赵士冲;杜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30例的临床治疗

    脑外伤合并脑室内出血往往提示病情危重,出血后引起的脑室梗阻颅压急剧增高,使病死率高达75%~100%[1],临床处理棘手.现将我院几年来脑外伤脑室出血30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黄广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阿维A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分析

    跖疣为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应用阿维A(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合他扎罗汀软膏(商品名:乐为,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占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萎缩性肾切开取石术改良术式的应用

    对于复杂性肾结石,采用非萎缩性肾实质切口取石术可以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和取净结石,仍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重要方式[1] .

    作者:邓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腋窝皱襞平行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疗效观察

    腋臭俗称狐臭,是整形美容门诊的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方法.由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故多主张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也很多,但各有利弊.

    作者:焦金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