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避孕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张淑清

关键词: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口服避孕药, 可行性
摘要:目的:研究口服避孕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及治疗的1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5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研究组实施口服避孕药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3.08%)与参照组患者(36.92%)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9.23%)明显低于参照组(27.69%).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实施口服避孕药治疗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获得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浓度的变化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讨论血脂浓度的变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7例,对入组患者进行血检,记录患者血浆中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TC、TG、HDL-C、LDL-C以及Hcy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G、HDL-C与Hcy具有相关性,而HDL-C与Hcy呈显著相关(r=0.160,P<0.001).结论:血脂指征中HDL-C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较强,可作为目前诊断中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肖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1例参与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全部患者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UL4B呈阳性表达的患者占54.10%,阴性患者占45.90%;CUL4B蛋白表达阳性和更高Duke,s分期、更高TN分期、更多肝转移、更多腹膜转移存在相关性;CUL4B阳性表达组3年内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为30.30%、54.55%,均低于CUL4B阴性表达组的71.43%、82.14%.结论:可将CUL4B蛋白表达阳性视作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一类预测指标.

    作者:卞银珠;刘红旗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二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确诊为二型糖尿病1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完全遵医率为39%.经过干预,研究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遵医率,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成栋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84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2)和观察组(n=42),常规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状况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显著高于常规组52.38% (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38±4.13)mL,24h出血量为(227.04±11.61)mL,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所占的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分娩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钟凤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60例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同一时进行期体检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小儿的的血常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得:两组小儿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小儿血常规的变化能够初步判定小儿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关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2011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首届合理甩药大会在这一天召开,恰好契合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一一“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在我国的一些医疗机构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应从合理、安全的角度出发使用抗生素,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米晓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应用血脂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ApoA)等相关血脂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TC、TG、LDL-C、ApoA、ApoB等相关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指标检测可反映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反应,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作为临床评价患者预后的一种手段,且这种检测手段操作简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全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4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艟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住院时间6~8天,无手术并发症,40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老年人脏器基础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且多有合并症,但只要做到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选取适宜的手术时机,尽可能的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

    作者:周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眼科数据分析及产品未来思考

    目的:查询5篇临床用药与IMSTOP100处方量数据,分析当前国内外眼科产品情况,为我国眼科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数据适应症、单品销量统计与IMS处方量进行排序.结果:国内干眼症、抗炎抗感染、青光眼是主流产品,国外TOP100青光眼和抗炎抗感染处方量高.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对未来产品的一些建议.结论:国内外用药情况有所差别,结合国内临床用药,得出未来开发重点.

    作者:孟庆艳;王淑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智能中药房存取调配系统的使用体会

    目的:以智能化中药房建设为契机,推进中药调配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分析中药智能存取系统的总体使用情况,总结该系统的优、缺点.结果:中药智能存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加快了取药过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有关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药智能存取系统有利于医院中药房现代化建设.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麻醉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治疗的90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和时比组.为对比组提供一般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在为其提供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还需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干预麻醉苏醒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自然生理呼吸时间大同小异(P>0.05);研究组呼吸时握拳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都比对比组少(P<0.05),麻醉药效过后,两组意识恢复程度、身体舒适度、用药等考核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结束后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大有不同,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在恢复室为手术麻醉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术后仍处于麻醉状态的时间,促进自我意识的恢复,缓解患者自身不适感,并且减少麻醉苏醒后带来的并发症发生频率.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分别给予住院治疗和急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率、血压以及LVEF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医疗费用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急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能让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启朋;高露;巩晋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胃动力恢复等是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有效护理.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胃瘫是可以自愈的.

    作者:秦思渝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保留尿道板卷管成形术(TIP)治疗尿道下裂62例报告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卷管成形术(TIP)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IP术治疗62例尿道下裂患者.结果:62例患者均Ⅰ期成形尿道.并发尿瘘2例,尿道口狭窄2例.结论:TIP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何秉勋;康厚彬;朱智虎;薛斌;艾航宇;廖志;段有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重点分析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以我院药学部作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质量管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和质量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医院药学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结论:医院药学管理中质量改进的应用,不但能够显著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并能够有效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我院城站院区2016年癌痛用药分析点评

    目的: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院区2016年的癌痛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我院城站院区癌痛治疗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城站院区2016年的癌痛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城站院区对于癌痛用药过程中疼痛评分,每日疼痛的动态评分,用药后不良反应评分,爆发痛用药,用药频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城站院区对癌痛用药的使用上还需改进,应提高医护人员的癌痛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学习国外成熟的疼痛管理模式,加强本院区对癌痛用药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癌痛管理措施,努力创建癌痛示范化医院.

    作者:朱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小儿哮喘总共71例,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34例患者.另一组设观察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37例患者.治疗后两组比较疗效.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气和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作者:李淑彩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人流术前的药效观察

    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人流术前的药物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给药方式(阴道后穹窿给药100例,舌下含服给药100例,空白对照100例)观察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人流术前对子宫收缩,扩张宫颈及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结果:用药组患者子宫收缩及宫颈扩张效果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好(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药组间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及术后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人流术前有助于子宫收缩,扩张宫颈及减少术后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正敏;高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行健康教育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9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7%,高于对照组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和对照组(予以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4.29%及血管再通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绞痛并发率1.43%及心力衰竭并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和11.43%,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种族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高洪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