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正确率中的运用

刘显峰;郑红;王钟会

关键词:品管圈, 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 正确率
摘要:将品管圈活动方式运用于提高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正确率上,针对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正确率低找出根本原因,实施对策等活动,彻底提高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正确率.运探索中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效能.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分别给予住院治疗和急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率、血压以及LVEF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医疗费用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急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能让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启朋;高露;巩晋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及观察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2%,满意度90%,对照组急救成功率80%、满意度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莉;阿不力克木江·阿不都如苏里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探索与建设

    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1个百分点,对医院利润增长的贡献可达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对医院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引入SAP公司的HRP系统,实施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建设过程,在流程上打通采购、收货到付款等环节,实现了系统集成,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的采购流程,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作者:马晓亮;姚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 (CD80)和B7-2 (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作者:夏梦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动态心电图检测精神病患者因氯氮平致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精神病患者因氯氮平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观察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精神病患者中有18例(36.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11(22.00%)例、室性早搏患者5(10.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4.00%)例.对照组精神病患者中有5例(10.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3 (6.00%)例、室性早搏患者1(2.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2.00%)例.此外,通过随访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氯氮平虽然在导致心律失常上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对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效果.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好的检测出因氯氮平致心律失常的精神病患者其具体的心律失常情况,同时,其检测结果还能够为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作出指导.

    作者:陈向梅;刘桂梅;王蜀湘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Dixon)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12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1例,不保留LCA组5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保留LCA组全部未游离脾曲进行肠吻合,不保留LCA组2例因降结肠较短游离结肠脾曲后作肠吻合,保留LCA组术后出现1例吻合口漏,不保留LCA组术后出现2例吻合口漏,均采取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与否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朱明杰;王永洪;蒋鸿元;但杰;李亚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糠靴孢子菌性毛囊炎疗效.方法:研究我院50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8.0%,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相较于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发挥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20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西医措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灸药结合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暴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调查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脑血管疾病规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x 2=5.1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一周、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均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卫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中医特色护理对面瘫康复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面瘫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面瘫患者95例,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特色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促进面瘫患者尽快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以家庭作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营造家庭化住院环境,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90%以上产妇在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家庭参与几方面感觉良好.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满足孕产妇需求的高品质的护理,同时提升了护士职业形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翠华;胡书琴;吴琴;卢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肛肠洗剂在肛肠术后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肛肠洗剂在肛肠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肛肠手术患者中抽取70例,随机分成两组:复方黄柏洗剂对照组35例,肛肠洗剂观察组35例,统计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4.3%(33/35),高于对照组控制率的77.1% (27/35),P<0.05,有差别;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有差别.结论:给予肛肠手术患者肛肠洗剂作用突出,能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值得学习.

    作者:姚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度报告

    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地处巴中市巴州区回风大道155号,其前身为巴州区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56年1月,2007年11月更名为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主要职能为一体的县级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职责.

    作者:吴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析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收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13.85% (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苗引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节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方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5例,使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二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对照组,P< 0.05;出院时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出院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1-Mryer)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安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4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14例,入院时,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微创手术78例,其他患者开展去骨瓣手术、骨窗手术,对症治疗,11倒患者联合早期压低温治疗,25例联合高压氧疗.针对并发症:轻中度低钠血症4例口服补钠,3例进行静脉补钠,1例经鼻饲补钠;中枢性发热8例物理降温治疗;应激性溃疡24例,发病期间,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榆注,进行胃液酸碱值分析,调整用药策略;肺炎5例,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干扰、镇咳排痰.免疫支持等,颅内感染1例,验性应用抗生素,而后改为敏感抗生素治疗;脑积水,发生5例,其中1例保守治疗,其余均采用分流术,癫痫5例,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致癫痫病灶切除,2例进行皮层热灼术,急性发作时,对症治疗.结果:所有并发症均获得控制,出现1例难治性癫痫、1例重症肺炎,其余均痊愈,随访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类型繁多,按照时间可分为早发、迟发,对症治疗、积极控制内环境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胃动力恢复等是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有效护理.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胃瘫是可以自愈的.

    作者:秦思渝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2例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分组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单一治疗组(常规单侧脑室引流),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意识转清率77.4%明显比单一治疗组45.2%高;血肿基本消除率87.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的61.3%且整体治疗有效率80.6%远优于单一治疗组的54.8%(P<0.05);死亡率联合组(6.5%)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19.4%);组间数据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均无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加快积血清除速度,降低病死率,具有安全、有效等应用优点,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极高.

    作者:王远传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门诊药房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口服降糖药物在门诊药房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1日-2016年9月1日收治的162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处方,分析处方中口服降糖药物在使用类型、规格、剂量、联合用药情况的合理性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主要开具4类口服降糖药物,根据应用频率的情况分为双胍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葡萄糖酐酶抑制剂>中成药;162例患者中单纯口服1种药物有37例,联合口服2种药物有74例,联合口服3种药物有48例,4种药物联合治疗3例;有2例患者的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临床口服降糖药物合理使用率达到98.77%.结论:目前我院门诊药房在开具口服降糖药物处方中基本合理规范,要进一步提高门诊临床医师在药理学相关知识的提升,规范药房处方审核制度,加强门诊口服降糖药物处方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维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