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秦燕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并发症,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4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14例,入院时,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微创手术78例,其他患者开展去骨瓣手术、骨窗手术,对症治疗,11倒患者联合早期压低温治疗,25例联合高压氧疗.针对并发症:轻中度低钠血症4例口服补钠,3例进行静脉补钠,1例经鼻饲补钠;中枢性发热8例物理降温治疗;应激性溃疡24例,发病期间,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榆注,进行胃液酸碱值分析,调整用药策略;肺炎5例,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干扰、镇咳排痰.免疫支持等,颅内感染1例,验性应用抗生素,而后改为敏感抗生素治疗;脑积水,发生5例,其中1例保守治疗,其余均采用分流术,癫痫5例,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致癫痫病灶切除,2例进行皮层热灼术,急性发作时,对症治疗.结果:所有并发症均获得控制,出现1例难治性癫痫、1例重症肺炎,其余均痊愈,随访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类型繁多,按照时间可分为早发、迟发,对症治疗、积极控制内环境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131碘治疗后早发性甲减的临床转归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Ⅰ)治疗后早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对34例131Ⅰ治疗甲亢后1年内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甲亢131Ⅰ治疗后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通过信件、门诊、外院复查等方式进行长达4~ 19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4年,以了解早发性甲减的转归.结果:(1)早发性甲减恢复组3例,占9%,2例在1年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远期随访显示,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在4年及8年后出现甲减,1例甲减患者在6年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早发性甲减未恢复组31例,占91%,其中79% (26例)在131Ⅰ治疗后3~6个月出现甲减,5例在7~ 12月出现甲减,这些在4 ~ 19年一直处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结论:早发性甲减中91%为永久性甲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早发性甲减都会转变成为永久性甲减.

    作者:文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重点分析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以我院药学部作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质量管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和质量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医院药学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结论:医院药学管理中质量改进的应用,不但能够显著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并能够有效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的腹腔结直肠手术的发展至今已经超过将近20年了,但是关于结直肠癌的讨论一直非常受外界的关注.结直肠癌一直是对人类身体威胁的一种癌症之一.在医学上对这种病症的研究一直在增强,对于结直肠癌的手术也从多方面进行开展.从全球医学来看,结直肠癌可谓是四大非常常见的肿瘤之一,通过对国内结直肠癌病例的统计,该类病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并且在一些发达地区,这类病症发生的概率非常高.结直肠癌的20年至今,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显著,这项手术也被普遍的接受,本文主要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回顾,希望能够对未来的结直肠癌明确一些发展方向,给未来的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一些新思路.

    作者:沈小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探索与建设

    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1个百分点,对医院利润增长的贡献可达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对医院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引入SAP公司的HRP系统,实施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建设过程,在流程上打通采购、收货到付款等环节,实现了系统集成,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的采购流程,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作者:马晓亮;姚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移动终端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

    产科护理与人类繁衍息息相关,正在朝着“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转变,但是受制于中国目前医疗条件的不足,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和实施.而随着通讯技术、可穿戴设备、移动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APP、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移动互联网和产科护理找到了结合点,为新形势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将为产科护理的人性化、精确化、科学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帮助.

    作者:林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消化性溃疡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消化性溃疡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组34例,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根据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相当,安全、可靠,均可作为根治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

    作者:张鲁域;李金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在临床应用广泛推广.方法: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的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患者资料,将数据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样本数量共计84例.结果:重构型胆管-空肠吻合38例,占再次手术患者的45.2%;胆管-空肠吻合类型包括:胆管-空肠侧向吻合20例(23.8%),胆管-空肠端侧吻合65例(77.4%),朗迈尔氏吻合8例(9.5%),皮下盲袢12例(14.3%).经手术后,胆结石内稍有遗留者10例(11.9%),对胆内结石仍有较小遗留者,可行经T管窦道联合液电碎石(EHL)治疗.对于84例患者的术后情况,需进行访视,复检,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仅有2.9%.结论: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通过电击可彻底清除结石,再次手术考虑全面,能通过基础操作,综合考虑胆胰腹壶括约肌、胆汁流动性的特征改变、结石形成的主要诱因等相关病理学表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思考,可以大幅度降低胆结石复发率,提高再次手术作用机制,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军;李静喆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CT影像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过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患者的CT影像学变化情况,并对其胰头、胰体、胰尾CT密度的改变,CTSI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胰头、胰体、胰尾CT密度均显著升高,胰腺体积减小,出血、坏死病灶部分或完全吸收,渗出逐渐吸收,肾前筋膜变薄,且治疗后的CT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显著,且通过CT影像学检查可以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仕福;王虎;税波;刘洋;邓纯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分别给予住院治疗和急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率、血压以及LVEF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医疗费用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急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能让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启朋;高露;巩晋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为常见,骨折后可有腕部疼痛、肿胀,并伴有掌屈活动受限,临床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术式,本次将对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相关借鉴.

    作者:蒋勇;杜娟;蒋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60例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同一时进行期体检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小儿的的血常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得:两组小儿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小儿血常规的变化能够初步判定小儿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胃动力恢复等是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有效护理.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胃瘫是可以自愈的.

    作者:秦思渝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节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方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价值,且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拟行急诊PCI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43例,行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共43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CI、CO、SV、LVEF等指标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LA、LV、LVEDD、LVEDVI、LVESD、LVESV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显著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与左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作用有关.

    作者:吴宣;汪家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内镜下胃间质瘤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全层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行EFR治疗的20例患者,经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及指导术后锻炼和饮食宣教,所有患者均出院,未出现穿孔、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王洪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84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2)和观察组(n=42),常规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状况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显著高于常规组52.38% (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38±4.13)mL,24h出血量为(227.04±11.61)mL,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所占的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分娩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钟凤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4年-2016年在职的50名护士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批进行为期14d的医护合作急救培训,采用医护同组配合的培训方法,对急救理论与技能进行考核,调查护士对培训的评价.结果:培训后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医护合作培训评价较高,对各项培训效果表示认可.结论:通过开展医护合作培训提高了护士急救技能,缩短了抢救时间,抢救效率增强,值得采用.

    作者:罗娟;周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研究

    目的:分析奥扭西坦注射液处方工艺改进和稳定性.方法:选择奥拉西坦200.0g,加入3.45g磷酸二氢钠、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入注射水直至1000ml为制造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实施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以及长期考察实验,确认其稳定性,实施过敏性实验以及溶血反应实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在0.002091~0.189521mg/ml之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主峰面积为1378512,RSD=0.14%,12h内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32%.重复实验证实:样本的平均值为100.8%,RSD为0.39%.稳定性良好,安全性佳,奥拉西坦不存在溶血和凝集现象,无过敏性.12mo药品性状,PH值以及有关物质等和0mo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工艺处方安全性强,质量可靠.稳定性良好,药物安全性高.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对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抑郁患者53例,焦虑患者58例;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4例,焦虑患者7例.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也有较为显著地降低.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产生严重地抑郁、焦虑,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沈春凤;徐玉霞;王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浅谈影像介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有效提高影像介入室的护士的人力效能的使用,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工作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方法:制定科学的人员选拔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人岗匹配;进行多层次多学科交叉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素质;做好日常管理制度的PDCA循坏,促进流程的不断优化;实行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为导向的量化考核机制,奖惩分明并实施多种激励方法;增强岗位责任感和成就感,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结果良好护理质量可以保证各种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提惫各科室的沟通协作畅通,病人感到满意.结论:良好的管理制度和人的工作思维、能力不断优化,可以大限度的发挥工作效能.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