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论治

李明秀;潘良明;简树才;刘毅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因病机, 辩谢论治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代谢和微血管病变而引起的神经病变,其神经功能损伤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植物神经.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蚁走感、触电样感觉,可呈烧灼痛、刺痛、钻凿痛等,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减退.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6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踪随访半年,对两组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纽在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鸿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智能中药房存取调配系统的使用体会

    目的:以智能化中药房建设为契机,推进中药调配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分析中药智能存取系统的总体使用情况,总结该系统的优、缺点.结果:中药智能存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加快了取药过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有关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药智能存取系统有利于医院中药房现代化建设.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心衰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与分析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心衰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心衰的措施,并加以安体舒通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设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方式,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2组患者的病情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比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组也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治疗老年心衰疾病中采取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并对心功能的变化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雷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实际疗效.方法:我们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15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7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出血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与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出血纠正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确切,患者的出血状况得到纠正,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瑜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甲亢131碘治疗后早发性甲减的临床转归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Ⅰ)治疗后早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对34例131Ⅰ治疗甲亢后1年内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甲亢131Ⅰ治疗后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通过信件、门诊、外院复查等方式进行长达4~ 19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4年,以了解早发性甲减的转归.结果:(1)早发性甲减恢复组3例,占9%,2例在1年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远期随访显示,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在4年及8年后出现甲减,1例甲减患者在6年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早发性甲减未恢复组31例,占91%,其中79% (26例)在131Ⅰ治疗后3~6个月出现甲减,5例在7~ 12月出现甲减,这些在4 ~ 19年一直处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结论:早发性甲减中91%为永久性甲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早发性甲减都会转变成为永久性甲减.

    作者:文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依拉·艾力尤甫;靳喜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沟通技巧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体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学习,深刻理解有效沟通的目的、意义,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顺从性,促进科室间的协作,和谐医护、医患关系,提高协作科室、医护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罗丽萍;唐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加强护理干预后,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能力.

    作者:柳式周;徐丽华;张伶俐;周叶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交接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由各科室转运的患者,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交接工作情况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平均交接时间(1.63-0.50)h,有2例患者交接后进行电话询问,有2例患者出现科室责任推卸,未有患者出现交接遗漏;50例患者交接满意度为96.00%.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分工明确,按照交接表进行核对交接,优化各交接转运流程的衔接,避免转运中出现交接不清、遗漏等现象,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高伟伟;宗雅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带蒂皮瓣术后微循环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

    皮瓣外科对各种创面的修复和重建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带蒂皮瓣移位术目前是临床软组织缺损的常用修复方式.其具有诸多优点如不需吻合血管,术中操作简便、安全性、成功率高,已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1].皮瓣形成后,会产生一系列微循环 的病理生理变化,而皮瓣的“稳态”被破坏,可造成微循环障 碍及代谢紊乱,导致皮瓣肿胀、瘀血,甚至坏死[2].故皮瓣微循环生理功能是否得到维持是其术后存活的关键.

    作者:容向宾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度报告

    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地处巴中市巴州区回风大道155号,其前身为巴州区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56年1月,2007年11月更名为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主要职能为一体的县级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职责.

    作者:吴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消化性溃疡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消化性溃疡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组34例,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根据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相当,安全、可靠,均可作为根治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

    作者:张鲁域;李金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40例输卵管通畅,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改善妊娠结局,应作为输卵管妊娠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黄钰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儿科带教存在问题,评级改进效果.方法:2015年,儿科接收护生34名,2016年,改进后,接收护生35名.针对儿科护理带教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包括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做好带教教师的选择,要求带教教师关心护生的个案管理.结果:2016年,实习考核优秀率,带教教师满意率,学生对实习满意率高于2015年,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带教问题较多,来源于医院、护生、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针对性改进明显提高了带教的质量.

    作者:王敏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的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我市2所高中、3所初中中学生共800名,将学生随机分组后为对照组400名学生发放相关资料,而为观察组400名学生于学校中给予预防艾滋病专题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学生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学生生活技能水平.

    作者:冯耀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应用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应用于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t6年1月接诊的52侧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成X组(31例)和Y组(21例)并分别给予经腹和腹腔镜的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外(P>0.05),其它方面及治疗有效率比较Y组均优于X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在治疗Ⅱ期子宫内膜癌方面效果理想,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赵银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糠靴孢子菌性毛囊炎疗效.方法:研究我院50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8.0%,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相较于阿奇霉素与替硝唑联合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发挥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移动终端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

    产科护理与人类繁衍息息相关,正在朝着“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转变,但是受制于中国目前医疗条件的不足,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和实施.而随着通讯技术、可穿戴设备、移动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APP、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移动互联网和产科护理找到了结合点,为新形势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将为产科护理的人性化、精确化、科学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帮助.

    作者:林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及观察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2%,满意度90%,对照组急救成功率80%、满意度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莉;阿不力克木江·阿不都如苏里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轮匝肌提肌腱膜固定法睑成形术用于伴轻度上睑下垂重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轮匝肌提肌腱膜固定法睑成形术用于伴轻度上睑下垂重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25例轻度上睑下垂重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着组(12例,24眼)和研究组(13例,2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技术,研究组给予轮匝肌提肌腱膜固定法睑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匝肌提肌腱膜固定法睑成形术用于伴轻度上睑下垂重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值的推广应用.

    作者:裴亮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