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孟英辨治血证特色探微

洪靖;张佳乐;刘永尚;王鹏;姜瀚;李董男

关键词:《王孟英医案》, 血证, 数据挖掘, 方药特点, 王孟英
摘要:目的:探究温病医家王孟英血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重订王孟英医案》治疗血证的医案复方,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王孟英治疗血证的64个处方中选129味中药,用药总频次648次.在药物类别上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频次高,常规用药中石斛、金银花、知母、竹茹等23味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49.53%,按药性划分使用频率较高依次为寒性药64.97%、温性药16.20%、平性药占13.12%,按药味划分使用频次较高依次为甘味药39.07%、苦味药35.69%、辛味药10.45%,按归经划分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经19.86%、胃经17.45%、肝经12.69%、心经占12.14%.结论:王孟英治疗血证时,遣方用药特点符合“辛凉甘润、顾护阴液、保养元气”的原则,并在治疗中重视肝脏,处方轻灵活泼,善用药食同源之物,为血证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桃仁膝康丸基于“温”“消”“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组方分析

    目的:桃仁膝康丸作为医院制剂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故探讨桃仁膝康丸的组方特点,为更明确地了解桃仁膝康丸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对方中14味药进行功效分析.结果:桃仁膝康丸组方合理精当,选药简约质朴,为融合“温”“消”“补”为一体的中药复方,该复方在用药功效上突出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活血化瘀贯彻始终.结论:桃仁膝康丸体现了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原则,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石任;郭艳幸;张虹;魏立伟;刘培建;孟璐;刘晓红;秦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决策树的蒙医方剂药物与主治的关系研究

    目前在中医方剂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决策树不仅是分类的好手段,而且挖掘结果所对应的决策树可直接生成关联规则,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有效方法.文中将C4.5决策树算法应用于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编制了使用方便的程序,可挖掘方剂药物组成与主治和功能的关系.采用《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赫依病”的27个方剂进行实验,得到了决策树和相应的关联规则.蒙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未见到将决策树应用于蒙医方剂数据挖掘的文献,因此文中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张春生;图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穴规律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Fang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王坤;唐纯志;田小婷;赖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本草纲目》“酱”释名及食疗作用辨疑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博综典籍,穷究物理,历时27年三易其稿,以一己之力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考古证令,引用文献数量浩繁,不免会留下白璧微瑕.本文依据历代辞书和本草著作所载文献,辨析《本草纲目》“酱”引用文献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本草纲目》引用辞书释词、引述本草文献著作说明“酱”的食疗作用中穿凿失真、虚设增字的情况加以辨析,其次根据现代酱类食品营养研究阐释《本草纲目》“酱”的食疗保健作用及其认识的局限.

    作者:周路红;王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迭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辩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国彬;刘松林;梅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明代海南丘氏家族医学事迹及著作考述

    琼山丘氏是明代海南的名门望族.该家族入琼之初,族人多有医学事迹或医学著作见诸史志,医学传承绵延四代.本文以丘普、丘濬、丘敦为代表人物,以正史、地方志、医籍等文献中的记载为史料来源,初步考证该家族第二代丘普任职医学训科时的业绩和其在家族医学传承方面的贡献,介绍了第四代名宦丘海所撰三部医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版本流传情况,评述第五代太学生丘敦之遗著《医史》的体例特色及其中蕴含的医学思想和观点.

    作者:余泱川;尹明章;于挽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海马N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Ng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32只)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60 d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8只/组):中药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以3.0g·kg-·d-1、0.6g· kg-1·d-1灌胃中药)、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50 mg·kg-1· d-1肌注)及模型组,连续6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再检测血铅,WB和RT-PCR检测海马组织Ng、CaMKⅡ、PSD9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铅增高,各治疗组血铅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及高剂量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潜伏期降低;模型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高剂量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解毒中药可改善铅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脑海马组织Ng、CaMKⅡα表达有关.

    作者:罗红;胡必成;王顺;钟新生;谭璐;马军;马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3倒,脱失6例,终纳入受试者77例,其中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方法,调查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并做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肥胖程度、职业、血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病程、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与凝血功能、脂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结论:痰瘀互结证患者在上述一般情况与炎症因子、脂代谢相关因子、凝血功能方面存在一定联系,应注重指标问的交互影响与变化,对于临床中医证候的诊断尤其是冠心病指征的辨识及患者病情改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朔;蔡雪朦;邓兵;毛美娇;杜廷海;李彬;杨宝平;于研;张虹;张世姝;毛静远;王贤良;徐强;张蕾;宋光明;田莉;边育红;王丽;闫丹丹;高杉;李琳;高树明;潘晔;胡镜清;徐一兰;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舌色”源流考

    “舌色”为中医舌诊的重要名词术语之一,故从“舌色”一词源流出发,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同时从字面含义及内涵等方面详细讨论“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演变过程.并根据其名词演变追源溯流,明晰“舌色”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认为“舌色”一词从字面上看,从元代至今尚无明显变化,但从术语内涵上看经历了舌苔色、舌质色混称和明确区分的过程,至近现代“舌色”这一名词术语被准确定义而专指舌质颜色.

    作者:杜松;刘寨华;于峥;张华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新议

    通过考证《素问·平人气象论》“少阳脉至,乍数乍疏”的文献,认为“少阳”是后天脾胃之气萌发之初,“乍数乍疏”是少阳时期脉律的生理性变异.区别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病理性脉律不齐,“少阳脉至”应具有从容和缓的特点.与病理性与西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进行比较,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年龄均多见30岁以下、常兼窦性心律过缓、均为生理性变异.据此推断《内经》中“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是有关平脉脉律生理性歇止的论述,可能也是中医对RSA的早描述.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风药理论探赜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风药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风的特性、风邪的特性、风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论述.风为气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到,风胜则动,致病万千,病状不一,有“百病生于风”之说.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同气相求、顺势利导、生克承制、顺承逆转等4个方面.其适应证根据风与风邪的特性、人体结构和精神情志、生理和病理物质、疾病分科、发病新久等不同角度而各不相同,概及形、神、质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有“风药疗百疾”之功.

    作者:吴曦;叶瑜;冯全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出血灶周围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其对出血灶周围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脑出血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各24只,另取24只SD大鼠建模期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建模后腹腔注射8 mL/(kg·d)黄芪注射液,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干预1周,比较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出血灶周围炎性病变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7d,模型组及实验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干预3、7d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干预1~7d模型组及实验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IL-10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升高,TNF-α阳性细胞数量逐渐降低,且干预2、3、7d实验组IL-10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干预1、2、3、7d实验组TNF-α阳性细胞数量低于模型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调节其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炎性因子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梁赋;胡少敏;黄达;王兴文;吴飞燕;冯清春;吴碧莹;彭美娟;黄宏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劫胃水法探析

    “劫胃水法”是叶天士用以治疗寒湿伤脾阳所致诸证的独特方法,此法是以理中汤为基础,用刚燥之药直劫胃肠之湿,是叶氏胃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与滋养胃阴法相对应,用以治疗胃阴或虚或实两方面.胃阴之虚则用养胃阴之法,胃阴之实则用劫胃水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叶氏胃阴学说中的两大基本方法,主要治疗寒湿下血及其他因寒湿聚于胃肠所造成的症状.此方法代表了叶氏脾胃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在中医理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贡献.

    作者:王俊杰;魏凯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目前,中医英语语料库已成为中医英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开发不仅为中医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语料资源,也为中医英语外向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与研究平台.本文指出构建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口语语料库的构建步骤从语料库的整体设计、语料的采集与整理、语料的转写与标注以及语料的检索与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自建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将其应用于中医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路.

    作者:杜雪琴;窦川川;晏丽;龚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伤寒论》芍药之思辨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知之间的纵向对比研究,终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赤芍、白芍同用的概率较大,且其味以苦为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挥破瘀逐痹为主的功效,此研究有助于指导学者对《伤寒论》中芍药相关方剂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应用.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王孟英辨治血证特色探微

    目的:探究温病医家王孟英血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重订王孟英医案》治疗血证的医案复方,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王孟英治疗血证的64个处方中选129味中药,用药总频次648次.在药物类别上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频次高,常规用药中石斛、金银花、知母、竹茹等23味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49.53%,按药性划分使用频率较高依次为寒性药64.97%、温性药16.20%、平性药占13.12%,按药味划分使用频次较高依次为甘味药39.07%、苦味药35.69%、辛味药10.45%,按归经划分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经19.86%、胃经17.45%、肝经12.69%、心经占12.14%.结论:王孟英治疗血证时,遣方用药特点符合“辛凉甘润、顾护阴液、保养元气”的原则,并在治疗中重视肝脏,处方轻灵活泼,善用药食同源之物,为血证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

    作者:洪靖;张佳乐;刘永尚;王鹏;姜瀚;李董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黄连解毒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毒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试验组使用水飞蓟宾胶囊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单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周期为12周,检测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静脉超声频谱图、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以及内毒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在血脂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内比较试验组内毒素、IL-1、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照组内毒素、IL-1、IL-6和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毒素、IL-1和TNF-α方面改善更为显著.结论:黄连解毒汤在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以及降低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刘颖;韩宪忠;徐美玲;何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蔡连香治疗宫腔黏连的思路与经验

    蔡连香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女性不孕不育及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宫腔黏连可致女性不孕,治疗棘手.目前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是标准治疗方式,然而如何预防术后再黏连及促进内膜再生修复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故其针对宫腔黏连的病因和病机,以化瘀通络、扶正祛邪为治则分阶段施治,疗效显著.

    作者:朱馥丽;关煜;辛雪艳;蔡连香;黄欲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李伟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和小儿咳嗽病因主要感受寒邪,致风寒外束、肺脾失调、气逆于上,自拟宣白散疗效颇佳.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主要治疗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适用病证为风寒咳嗽、脾虚痰浊、鼻窍不通、咽红咽痒等.本文主要介绍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为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王妃;陆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

    通过梳理中国13~17世纪气候特点,以对比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旨在研究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并对当前气候环境下的疾病辨治提出建议.研究发现,伤寒与温病学派、寒凉与温补学派的转换和当时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相吻合.温补学派发展期间,气候处于冰间期向冰川期转化的过程中,气温的降低与温补学派重视阳气、顾护先天之火、善用温药等特征不谋而合,说明气候因素与温补学派辨治思路以及用药特征理论的形成有相关性,初步揭示了气候变化因素与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演进关系.

    作者:李然;焦强;王燕平;梁秋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