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蔡连香治疗宫腔黏连的思路与经验

朱馥丽;关煜;辛雪艳;蔡连香;黄欲晓

关键词:宫腔黏连, 名老中医, 临证经验, 蔡连香
摘要:蔡连香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女性不孕不育及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宫腔黏连可致女性不孕,治疗棘手.目前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是标准治疗方式,然而如何预防术后再黏连及促进内膜再生修复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故其针对宫腔黏连的病因和病机,以化瘀通络、扶正祛邪为治则分阶段施治,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穴规律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Fang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王坤;唐纯志;田小婷;赖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傅氏调经方药归经与女性内分泌轴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的用药特点、归经趋向、对内分泌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深入进行文献研究,建立调经方药数据库,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傅氏调经方药药性平和,以补益药为主,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月经病的治疗大法;方药归经不同,对内分泌轴具有不同选择性调节,主要有降低T,增高E2、P,促排卵以及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结论:傅氏调经方药通过调理肝脾肾功能,起到对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并对女性内分泌轴调节有一定的选择性.

    作者:韩云鹏;武密山;李渡华;杜惠兰;郝瑞森;侯芳洁;邢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海马N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Ng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32只)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60 d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8只/组):中药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以3.0g·kg-·d-1、0.6g· kg-1·d-1灌胃中药)、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50 mg·kg-1· d-1肌注)及模型组,连续6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再检测血铅,WB和RT-PCR检测海马组织Ng、CaMKⅡ、PSD9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铅增高,各治疗组血铅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及高剂量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潜伏期降低;模型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高剂量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解毒中药可改善铅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脑海马组织Ng、CaMKⅡα表达有关.

    作者:罗红;胡必成;王顺;钟新生;谭璐;马军;马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盲的第四大因素,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近年来,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本病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刺治疗等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以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学疗法、手术治疗、皮质激素类药物、抗VEGF药物、抗氧化性营养素及基因治疗等为主,故对中西医治疗本病的目前常用临床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展望,以期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龚雁;廖燕红;郭晓红;陈安颖;陈侃;倪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劫胃水法探析

    “劫胃水法”是叶天士用以治疗寒湿伤脾阳所致诸证的独特方法,此法是以理中汤为基础,用刚燥之药直劫胃肠之湿,是叶氏胃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与滋养胃阴法相对应,用以治疗胃阴或虚或实两方面.胃阴之虚则用养胃阴之法,胃阴之实则用劫胃水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叶氏胃阴学说中的两大基本方法,主要治疗寒湿下血及其他因寒湿聚于胃肠所造成的症状.此方法代表了叶氏脾胃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在中医理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贡献.

    作者:王俊杰;魏凯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伤寒论》芍药之思辨

    芍药是《伤寒论》方药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中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药味之酸苦及品种之赤芍、白芍两类分歧.本文从文献源流考证、性味得出规律及其功效、《伤寒论》中该药的主治病证三个角度,进行药味与方药主治病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认知之间的纵向对比研究,终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赤芍、白芍同用的概率较大,且其味以苦为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挥破瘀逐痹为主的功效,此研究有助于指导学者对《伤寒论》中芍药相关方剂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应用.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藏药如意珍宝丸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偏头痛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统计分析藏药如意珍宝丸对脑电功率谱百分比数值的影响,并得出与正天丸药效性差异频段波.结果: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明确抑制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引起的δ频段百分比下降,α1、α2、θ、β频段百分比升高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于偏头痛发作期表现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显著性改变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异常频段波,其中较阳性药而言,藏药如意珍宝丸高、低剂量均对θ频段波的减弱性较为敏感,可以考虑其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正天丸全面,止痛作用较为明显.

    作者:罗亚敏;刘振权;任小巧;宋慧荣;仁青加;陶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灸法“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演变

    灸法用于“治未病”历史由来已久,其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批判-总结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发灸法保健,到唐代明确提出,宋元时期是其主要发展时期,其发展既包括理论的深入也包括治法的完善.可以说宋元时期是灸法“治未病”发展的鼎盛时期,随后到了明代,由于灸法“治未病”的滥用开始出现质疑,并在质疑中总结.在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资料分散不易研究.本文按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对灸法“治未病”的几部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

    作者:周培娟;王乐;王爱成;宋佳杉;杨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李伟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和小儿咳嗽病因主要感受寒邪,致风寒外束、肺脾失调、气逆于上,自拟宣白散疗效颇佳.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主要治疗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适用病证为风寒咳嗽、脾虚痰浊、鼻窍不通、咽红咽痒等.本文主要介绍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为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王妃;陆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决策树的蒙医方剂药物与主治的关系研究

    目前在中医方剂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决策树不仅是分类的好手段,而且挖掘结果所对应的决策树可直接生成关联规则,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有效方法.文中将C4.5决策树算法应用于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编制了使用方便的程序,可挖掘方剂药物组成与主治和功能的关系.采用《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赫依病”的27个方剂进行实验,得到了决策树和相应的关联规则.蒙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未见到将决策树应用于蒙医方剂数据挖掘的文献,因此文中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张春生;图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

    教材作为现代中医理论的共识性文献,代表了现代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探讨现代中诊理论辩证体系的变迁,本文搜集整理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1~9版教材,主要以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理论表述内容、概念的变化为研究内容,比较其变化并对其进行提炼、梳理出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与比较发现,脏腑辨证成为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中医辨证体系逐渐“实体化”趋向及临床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作者:王慧如;刘哲;王维广;梁艳;翟双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灸对CTX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XRCC1和ADPRT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针灸对骨髓抑制小鼠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ADPRT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质量(20±2)g,自由饲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并用CTX造成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施以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5d,于第6天取各组小鼠双侧股骨,用ELISA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升高,表明针刺和艾灸能够显著上调CTX化疗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表达含量,提高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减轻骨髓抑制.结论:通过针刺、艾灸促进骨髓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是针灸改善骨髓抑制的关键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路玫;付雪鸽;滕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本草纲目》“酱”释名及食疗作用辨疑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博综典籍,穷究物理,历时27年三易其稿,以一己之力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考古证令,引用文献数量浩繁,不免会留下白璧微瑕.本文依据历代辞书和本草著作所载文献,辨析《本草纲目》“酱”引用文献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本草纲目》引用辞书释词、引述本草文献著作说明“酱”的食疗作用中穿凿失真、虚设增字的情况加以辨析,其次根据现代酱类食品营养研究阐释《本草纲目》“酱”的食疗保健作用及其认识的局限.

    作者:周路红;王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3倒,脱失6例,终纳入受试者77例,其中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方法,调查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并做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肥胖程度、职业、血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病程、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与凝血功能、脂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结论:痰瘀互结证患者在上述一般情况与炎症因子、脂代谢相关因子、凝血功能方面存在一定联系,应注重指标问的交互影响与变化,对于临床中医证候的诊断尤其是冠心病指征的辨识及患者病情改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朔;蔡雪朦;邓兵;毛美娇;杜廷海;李彬;杨宝平;于研;张虹;张世姝;毛静远;王贤良;徐强;张蕾;宋光明;田莉;边育红;王丽;闫丹丹;高杉;李琳;高树明;潘晔;胡镜清;徐一兰;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整理将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当前研究中以下几种蛋白和基因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紧密,如MMP-9、TIMP-2、HER-2、RPL23、MDM2、Rb基因、Livin蛋白、VEGF、p53基因、CD151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辨证分型不统一、样本量少等.今后研究宜规范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大样本、多因素的研究,深入研究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蛋白相关性.

    作者:孙春霞;赵普辉;范焕芳;郭娜;李德辉;闫翠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从中医文化视角探讨医案医话中的真善美

    中医文化是中医学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上的综合体现,医案医话记录了医生的诊疗过程,体现了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人文情怀.现从文化视角品读几则医案医话,发掘其蕴含的行文韵律和畅之美、医患和谐仁爱之美、辨证独具匠心之美、处方精致衡变之美,旨在引导医学生领略医家深邃的医学智慧、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求真、崇善、尚美的志趣,从而提升理论和临床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作者:孙悦;王河宝;方华珍;郑绍勇;胡素敏;丁成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盖国忠察舌下辨治瘀滞验案两则

    舌诊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望闻问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家历来重视舌诊,然大多都注重舌质舌苔的变化,忽略对舌下改变的观察.盖固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望舌必看舌下,对于难治性疾病、缠绵难愈的疾病、常规治疗不见效的疾病伴有舌下络脉增粗色暗瘀滞者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能收到奇效.本文通过对盖国忠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汗证、失眠伴有瘀滞验素两则的临床诊治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舌下络脉瘀滞的临床意义.

    作者:栗蕊;盖美辰;盖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目前,中医英语语料库已成为中医英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开发不仅为中医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语料资源,也为中医英语外向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与研究平台.本文指出构建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口语语料库的构建步骤从语料库的整体设计、语料的采集与整理、语料的转写与标注以及语料的检索与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自建小型中医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将其应用于中医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路.

    作者:杜雪琴;窦川川;晏丽;龚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迭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辩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国彬;刘松林;梅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收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文献筛选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患者共108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推并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和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 =5.45,95% CI(3.50,8.51),Z=7.48,P<0.00001];与单纯针刺比较,针灸联合推拿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方面有优势[基底动脉血流速度:OR =4.11,95% CI (2.97,5.25),Z=7.07,P<0.00001].结论:证据表明,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等,研究证据强度不够,今后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做深入研究.

    作者:王丽;韦丹;刘一然;李佳;余乐;黄伟;张艳佶;周仲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