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述评

张新斐;刘初容;莫昊风;曾晓林;梁鲁波;欧阳群;李静敏

关键词:舌针,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进展, 述评
摘要: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2% ~ 65%,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严重影响,舌针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整理与归纳近20年相关文献,通过对聚泉穴、心脾肾穴、金津玉液穴、舌下穴、孙氏舌穴等舌针常用穴进行总结、临床评价、机制研究分析,提出5个层面的研究展望,包括提高临床实验设计科学性、规范临床实验设计、明确研究对象、建立全面的临床评估量表、深化舌针作用机制研究等,从而为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翻译美学视域下《黄帝内经》回环辞格英译研究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奠基之作,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回环辞格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独特、回环反复、内容丰富、哲理性强,具有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美学特征.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内经》回环辞格的审美构成,以相关译本为例,对英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审美再现过程中如何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审美需求.为使译文再现原文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可采用仿造译法,若两者不能兼顾则“舍形取义”,可采用省略译法、增补译法及合并译法.

    作者:文佳;牛海燕;姚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刺络放血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剌血部位、刺血量、刺血间隔时间与镇痛疗效之间的关系,优选刺络放血镇痛方案.方法:以16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刺血量(A)、刺血间隔时间(B)、刺血部位(C)三因素及各自不同的4水平设计实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度,测量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比较R值分析刺血量与刺血间隔时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兼顾患者的接受程度,终确定大量刺血量、每2周1次的交互作用为优,比较C因素K值得到循经远端瘀络为优.结论:综合得到优方案每次出血量≥10 mL、每2周1次、循经远端瘀络的刺络放血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镇痛疗效好.

    作者:吴鹏;王京京;王文艳;谷霁萍;吴中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张仲景“通”思想研究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处处有“通”的思想的体现,认为“通”是保持人体健康无病的前提条件,不“通”是各类疾病的重要病机,通法也是其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张仲景运用通法涉及人体的各个层面,从通脏腑、通经络、通支节等多个层次阐释其对通法的具体运用.从人体正常生理的保持、对疾病病机的认识、虫类搜剔、辛开苦降、通行阳气等组方用药法则系统研究张仲景“通”之思想,认为通过深入研究其“通”之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作者:魏本君;储戟农;钟建春;王英明;杨永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分布情况及两者相关性多中心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分布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诊治子宫腺肌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判定其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进一步统计分析两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其次为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结型;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其次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两者之间存在趋同性和矛盾性.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且证候与体质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施治时需同时兼顾,缺一不可.

    作者:周文娟;桂涛;邹建龙;朱剑红;周玉珍;万贵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带下病名源流考

    “带下”为中医妇科病名,古代文献中“带下”的含义与今之“带下”亦有别.考其古病名的概念范畴,历代认识不一,其概念经过了由广义到狭义的演化过程,且在不同时期与崩中、漏下有一定交叉.“带下”概念从模糊、广义的范畴,逐步演变为具体、明确而相对固定.与此相应,“带”在存世文献中的名称也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本文力图通过对存世文献资料的梳理,厘清古代医家对这一疾病认识的脉络及概念的演化过程,同时梳理“带”之源流,以期对临床诊疗、研读古文献有所帮助.

    作者:朱凌凌;段逸山;高晞;袁开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补肾中药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研究进展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但不孕症患者多因卵巢功能低下、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卵子质量下降、输卵管积水、子宫异常(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手术致内膜损伤)等原因,导致目前国际上IVF-ET的临床妊娠率、试管婴儿的出生率较低.补肾中药在改善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促进早期胚胎发育、降低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补肾中药已介入IVF-ET治疗前后的各个阶段中,为IVF-ET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作者:王晶;陆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和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CUMS大鼠行为学、海马nNOS表达以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组,以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制备模型组,电针组取“印堂”“百会”电针治疗,假电针组进行安慰治疗.14d后旷场实验评价抑郁样行为,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Western bolt检测海马nNOS,RT-PCR检测海马nNO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发生损伤,完整突触结构减少,海马nNOS和nNOS mRNA表达相较于正常组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旷场实验各项指标均明显上升,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海马nNOS和nNOS mRNA表达降低,假电针组各项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当.结论:电针对CUMS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内nNOS的表达进而影响突触可塑性来实现的.

    作者:沈非儿;王欣君;何提珍;姜劲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阴火”论析

    自李东垣提出“阴火”一说并在其著作中有多种描述,却无统一的定义,后世各代医家对其论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得出一个统一的认识,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有“阴虚发热”说、“相火离位”说、“气虚发热”说及“‘阴火’非火”说.这些学说从“阴火”到底是否为火到“阴火”的各种成因及分类都有详尽探讨,但始终没有定论.学习各家认识后,笔者认为“阴火”当是火,且无论是从“阴虚”“相火”还是“气虚”的角度来看,均是人体之气不归本位所化之火.

    作者:韩秀珍;商洪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辰时针刺对SHR午时及子时血压变化重复测量的数据分析

    目的:观察辰时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午、子两时辰血压的影响.方法:24只11周龄雄性SHR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剌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2只,12只WKY大鼠为正常组.3组大鼠按时辰分为午、子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针刺组辰时给予电针干预,模型组与正常组辰时捆绑,在干预前、干预2周、4周测量3组大鼠午、子时辰的血压,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不同组别两个时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干预前针刺组和模型组SHR血压均高于正常组,干预后午时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2、4周的SBP与DBP均降低,与治疗2周比较针刺组4周DBP降低,2周时针刺组仅SBP低于模型组,4周时针刺组SBP与DBP均低于模型组,子时针刺组仅在4周DBP降低,2、4周针刺组仅DBP低于模型组.结论:辰时针刺能降低午时SBP和DBP,降低SBP起效快,仅能降低子时DBP且起效慢.

    作者:王艳君;胡雨桐;许水清;高美兰;李革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吴银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中医传统辅助系统软件(V2.1),探讨吴银根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吴银根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方剂120首,常用药物有地黄、法半夏、三棱、女贞子、黄芪、党参、黄精等27种,提取出“桔梗-浙贝母-川贝母”等6个核心处方,并演化得到6首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其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活血化瘀、通补肺络为主,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了参考.

    作者:程雪;王丽新;孙鼎;方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思路探讨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病变的脏腑涉及心肝脾肾,鲜有从肺论治者.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润肺解郁法、宣肺解郁法、清肺解郁法、温肺解郁法、升陷解郁法等治疗郁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徐燕;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耳石症探源——从喻嘉言一则眩晕病案说起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该病一线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本文将考证与分析喻嘉言一则眩晕医案,阐述中医运用位置性试验及复位技术诊治耳石症的历史.1646年(顺治三年)喻嘉言为钱谦益(牧斋)诊治疾病是目前早的位置性试验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记载,喻嘉言成功地应用复位方法使其痊愈.西医治疗耳石症应从1980年Epley介绍“手法复位”算起.治疗该病中医至少比西医早了334年,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医的“喻氏复位法”.

    作者:冷辉;张琦;孙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王好古《阴证略例》之“阴证”与“阴毒”

    王好古著《阴证略例》专述阴证指出阴证多因脾肾虚寒外有感寒内有伏阴,内外相守而致.太阴、少阴和厥阴症状虽有不同,王好古却以辨脉为先突出阴证本质.阴毒为阴证特殊类型,阴独盛而阳气暴绝并分三候,症状逐渐加深,非单一汤药可治,需配合外治或熏蒸脐下或汤沐四肢以接阳气.服药与天地阴阳相参,同时可采取反佐之法,同气相从.《阴证略例》中阴证与阴毒,系统体现医家王好古的个人辨证思想,理法方药具备,希望本文对临证可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高雅;徐世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用数学集合论方法求证中医经络

    目的:用数学集合论方法论述中医经络.方法:用数学集合论方法进行论述,从中西医角度把一个特指有生命力的人分别看作一个集合,按照集合论的定律推导、求证出其交集.结果:经络应该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结构.结论:经络主要是由神经、脉管、体液等构成的复合体,其功能除了现有的生理病理功能认识外,有一部分超出了现阶段对神经、脉管、体液功能的认识范畴.

    作者:杨俊生;张博;衣蕾;李西林;谭英;李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病案回顾分析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探讨阳(气)虚化风病机的临床内涵.方法:收集发病3d以内的中风病住院病案1049例,其中气虚血瘀证85例(8.10%),并比较气虚血瘀证与非气虚血瘀证临床表征的不同.结果: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既往多合并中风病、冠心痛、房颤等病史,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胸闷、憋气、短气、肢痛不移、四末不温、余尿不尽、夜尿多、便干,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多表现为缓、沉、细、弱、涩、结代.结论:中风病是气机逆乱所致,阳亢化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已成为公认的中风病发病病机,阳(气)虚化风、虚气流滞所致中风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金宝;孟宇晴;马宏;谢颖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黄芪甲苷对宫颈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放射敏感性影响并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Hela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p-EGFR、EGFR与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黄芪甲苷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且60 μg/mL时抑制作用大;60 μg/mL黄芪甲苷联合放射治疗后,Do和Dq值显著小于单独放射时的值,拟合的生存曲线左移,且降低放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黄芪甲苷可显著下调EGFR与Akt的磷酸化水平,EGFR与Akt总蛋白表达水平不变.结论:黄芪甲苷具有增加宫颈癌细胞株Hela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李潇;周艳艳;宋晓婕;李岩;邵艳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点按法解除“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

    通过对“经筋结点”概念的解读,研究其在联结、约束骨骼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与关节间的密切关系,表明在检查方面“经筋结点”主要通过触诊以及问诊的方式确定.在中医学理论中,点按法在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营卫气血、散寒止痛温经、行气通络化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对其从西医病理学、生物力学、神经学、周围血管4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和探讨.通过对经筋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结点”特点的总结,论述点按法的作用与“经筋结点”的治疗及其相关病症并探讨其相关中西医理论.

    作者: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李忠丽;廖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SAQ与生化指标相关研究

    目的:旨在对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不同时点的SAQ和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探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研究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SAQ积分,并检测脂质代谢、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等7类28项指标,检测时点为0、8、12周,对SAQ进行聚类分析并与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聚类与主成分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以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脂质代谢和炎症介质指标为主要参考标准,气阴两虚证以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炎症介质和凝血功能指标为主要参考标准.结论:SAQ与生化指标的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冯曼;梁如;邓兵;毛美娇;杜廷海;李彬;杨宝平;于研;张虹;张世姝;毛静远;王贤良;徐强;张蕾;宋光明;田莉;王丽;边育红;闫丹丹;高杉;李琳;潘晔;蔡雪朦;步怀恩;高树明;李先涛;徐一兰;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桃红四物汤干预新鲜骨折有效性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旨在评价该系统基于目前证据评估桃红四物汤干预新鲜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Embase等,纳入桃红四物汤与空白、安慰剂或西药对照治疗复发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Handbook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合计17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对骨折的疗效较好,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对术后疼痛、肿胀、瘀斑、压痛改善较好.此外桃红四物汤还能够改善全血比黏度,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桃红四物汤的安全性较对照组好.结论:基于目前证据可以认为桃红四物汤干预新鲜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艳忠;杨凯麟;雷晓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从维生素D与5-羟色胺关系探讨巴戟天治疗早泄机制

    早泄是临床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是指射精发生在男性的愿望之前,对射精缺乏合理的随意控制,患病率在20%~ 30%之间,严重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低水平5-HT(5-hydroxytryptamine,5-HT)是早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常以提升下丘脑5-HT水平作为治疗靶点,在帕罗西汀等药物作用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5-HT水平降低,与早泄具有密切联系.巴戟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等功效,临床用于肾虚阳瘘、遗精早泄等疾病,具有调节5-HT的作用.因此,课题组提出巴戟天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调控5-HT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早泄的治疗目的,且无5-HT再摄取抑制剂共同的不良反应.

    作者:蒋志滨;高洁;李文;秦忠;陈云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