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耀;马晓彤
自噬作为主要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创面修复过程中,自噬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双重角色,对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从气血阴阳及脏腑理论等角度对自噬有不同认识,中医药干预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创面相关细胞自噬进而促进创面修复.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围绕自噬与创面修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括综述.
作者:李淑娟;阙华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结合方法造模,并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进行药物反证评价模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升高,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干预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特征相似,并佐以祛痰化瘀法治疗有效,证明该法成功复制了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杨宇峰;曹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在收集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穴位敷贴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心绞痛穴位敷贴处方128条,其中膻中使用频次高,其次为心俞、内关,常用的腧穴配伍为心俞与膻中,经络分布以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居多,腧穴分布以胸腹部、背部居多,选穴重视特定穴.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故应重视局部取穴、前后配穴,特定穴是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洁;樊海龙;范华英;柏琳;赵凌;任玉兰;陈姣;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医文献中痔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计有五官九窍突出物皆为痔、肛门部疾病的总称、痔瘘合用、现代痔概念等多种认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痔概念逐渐发展为融合静脉曲张学说或肛垫下移学说概念的现代痔概念,古今痔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中医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以下规律,古代文献中的痔概念的本义指肛痈或肛瘘,属于肛周化脓性感染类疾病;痔病名增多的现象,属于词义范围增多研究的范畴,反映了古文献中痔概念的本义一定程度上是指肛肠病的总称;而现代痔概念以静脉曲张学说或肛垫下移学说为主要内容,属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对中医文献中痔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痔病相关中医文献的价值.
作者:张飞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越鞠降糖方治疗中青年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方法:一般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口服拜糖苹治疗,治疗组41例口服越鞠降糖方,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改善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中医症状、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甘油三酯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越鞠降糖方能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海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扶阳理论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辨治疾病重视保护、强壮人体的阳气.故通过论述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特点,认为阳气虚弱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预防疾病、截断病势、善后调养等3个方面论述了扶阳理论在本病的具体应用,拓展了扶阳理论的临床应用范围,同时为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甘营奇;王东强;李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运气方,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南宋·陈无择创制五运时气民病证治10方、六气时行民病证治6方,对后世影响极大.五运六气理论的组方原则有君臣佐使、适大小为制、奇偶之制、性味法则等.君臣佐使本是运气方的组方指导原则,历代医家用于指导方剂组方并赋予普遍的指导意义;性味法则是根据药食之五味及属性依据天地运气的异常变化确定组方原则,体现天地相通的道理.运气方应用原则有调气以平、求其属、缓急原则、奇偶原则、重方原则、内外原则等,运气方应用要灵活,不可拘泥.故以正阳汤为例解读“三因司天方”的临床应用.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的饱胀不适感,即“痞”,其证候主要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等6个主要证候.尚有一些不常见的证候及其治法可独立存在,也常兼见在主要证候之中,部分为主要证候不同时期病机演变的变证,临床上应引起充分重视,故对这些证候的治法作一初步探析.
作者:李壵;姜莉云;郑玉;吴文笛;董月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该病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而现有的防治机制研究也开始逐步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TLR4信号通路可基于转录水平激活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机制之一.因此就近年来TLR4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及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在调节TLR4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燕燕;王训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枢机,是调控疾病有序定向级联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黄帝内经》注重审识病机以及刘完素的病邪兼化等理论出发提出病机兼化之论,并以此解析冠心病病机演变规律,即阳微阴弦为冠心病病性总括,痰瘀相兼互结为冠心病基本病机并贯穿始终,早期“湿化”、活动期“热化”与后期“虚化”是冠心病主要病机变化.我们提出病机兼化论并应用于阐释冠心病病机演变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从病机层面理解疑难复杂疾病病证关系和把握其演变规律,在明确痰病基本矛盾的同时,兼顾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达到规范性和个体性的辩证统一,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胸主动脉缩窄法(TAC)制备高血压模型,观察长期连续给予红景天苷对大鼠血压、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COX1及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红景天苷干预治疗12周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值及死亡率,改善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对PE的反应性增强及时Ach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减弱;上调高血压大鼠血管COX1表达水平,抑制COX2表达,并能明显减少高血压引起的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结论:长期给予红景天苷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异常,有效降低血压,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重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张涵;陈海琪;赖世龙;张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QRHX)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方药对CIA大鼠骨破坏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药组、依那西普组.通过滑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对各组大鼠滑膜DKK-1、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KK-1、β-catenin、TCF、LRP5的蛋白含量.结果:滑膜病理显示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的炎症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DKK-1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DKK-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β-catenin、TCF、LRP5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降低滑膜炎症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中DKK-1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β-catenin、TCF、LRP5的表达,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通路在CIA大鼠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骨保护作用.
作者:李波;姜泉;巩勋;吴振宇;唐晓颇;杨卉;焦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综观历代医论,对于“心肾相交”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为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病理改变“心肾不交”主要有上热下寒、阴虚阳亢、心肾两虚和火热伤阴4种证型,并分别列出治法、方药.如能尽快地制定出心肾不交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体系,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临床将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祝建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冯兴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谢海洲、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与研究工作40余年,逐渐形成了痹症“贵肝”的学术特色.笔者跟师临证学习,逐渐领悟了老师痹症从肝论治的学术精髓.现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其痹症“贵肝”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要素和常用方剂.
作者:宋竖旗;李灿;冯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玄府与络脉均为中医理论的微观概念,二者同是中医学人体结构中遍布全身且为细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有不明之处.通过系统整理玄府与络脉的结构、功能、病变、治法内容,指出玄府与络脉在结构上相互补充,功能上共同担负着气血流通、神机运转的作用.玄府开阖失司与络脉通利不及是病变发生的基本病机,调节玄府开阖与通补络脉虚滞是基本治疗原则,故旨在完善微观理论内涵,以期为临床指导微观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陆鹏;由凤鸣;胡幼平;周龙甫;侯君;潘迪;刘丽香;任凤艳;呼永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框架,也是古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框架.此外,对资肇中医药医学观和方法论的构建和发展也殊为重要,以此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特质的要蕴之一.百年来,对于它从认知方式、研究方法、理论解读、临床操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但阴阳五行仍不容暌绝,有递起演明的穿越价值.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时病论》为清末著名温病学家雷丰的代表著作,是一部全面总结外感时病证治的专书.雷氏兼参先圣后贤之训,荟萃百家之长,积平生之心得方撰此书.本书学术思想深受《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影响,而其中的知时论治、辨体立法则是对《内经》中“三因制宜”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充分体现了中医辨治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巧妙融合.故主要以《内经》中“三因制宜”思想为基础,从因时、因人、因地三方面对《时病论》中相关内容及理论内涵进行探讨.
作者:李燕村;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升降散是升清降浊的代表方,结合5则验案,探讨升降散在五官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火郁五官疾病的病因有外邪入侵、情志因素和体质;其发病因素有外邪入侵、过于保暖、过食温补食物、当令季节和居住地域改变等;其机理一是五官有位置在上、直接与天气相通的特殊性,六淫中风,火、暑、燥等阳邪尤以火性趋上,上者上之,首先易犯上部清窍,二是内脏火郁循经上炎;其辨证要点在于火郁五官疾病的主症伴见一系列火热症状;其治疗应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与其他方药配合,既突出该方升清降浊之特长,又顾及相合方药之妙用,则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舒鸿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张志远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其于民国时期即悬壶济世,至今仍在行医.民国时期在行医过程中,接触到一些铃医,发现铃医对针灸及外用药物颇为熟悉,手中多有几手绝技,有药到病除之效.特别是铃医治病时注意对秘方保密,如故意不写真实方名而以不相干的方名掩人耳目,俗谓之“腾笼换鸟”,但仍有部分秘方被人识破.现将张志远教授忆及的铃医秘方两味汤、大补养阴汤、雪里送柴汤、满氏验方三回头、扫帚丸等简介如下,供同道们研究与借鉴.
作者:李玉清;张成博;齐冬梅;王新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大鼠心肌组织CRTmRNA表达率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50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以及针刺“合谷”对照组5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均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内关”、“郄门”、“合谷”3组穴位针刺2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次针刺上述穴位20 min松扎,恢复冠脉灌流60 min后摘取心脏取心尖部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CRTmRNA表达率,实验过程中心电图(ECG)全程监测.结果:假手术组CRTmRNA的表达很低,模型组与“内关”组、“郄门”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下降非常明显;模型组与“合谷”组比较,CRT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关”组与“郄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可有效促进CRTmRNA的表达,提高CRTmRNA的表达率,减轻胞浆钙超载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田岳凤;袁叶;王军;李雷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