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建平
本文通过对药学服务的具体解读和合理用药的规律的阐述,科学回答了当前困扰广大医药工作和患者的有关问题,为提高药物配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指明了方向,为患者用药找出的可以借鉴的良方.
作者:郭素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孕酮联合沙利度胺、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恶病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肿瘤恶病质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并口服孕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及黄芪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酮联合沙利度胺、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恶病质,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丹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组建“安全”品管圈,选定“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主题,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原因,制定对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实施“安全”品管圈后,医护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3%、2.45%、1.47%、10.05%均低于目标设定值,且总感染发生率10.05%明显低于实施前16.06% (P<0.05).结论: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ICU住院患者安全.
作者:杨丽萍;叶严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总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的配合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81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的细节和体会.结果:81倒手术均进展顺利,术中术后X线摄片骨折复位满意,术后至出院,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熟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加强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做好术后的康复指导,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保障,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内固定术成功率.
作者:马敬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护理干预.结果:经过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及焦虑程度,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佘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8.7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达到96.2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辅以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该广泛采用.
作者:张庆花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医疗实践及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至关重要.而医惠之间信任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医疗体制、法治水平、经济制度、医患关系、社会舆论等视角,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医患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医患矛盾的化解提供依据.
作者:郑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急救工作的要求与期待越来越高,2008、2009年,无锡市急救中心的总体服务满意率为87.5%,对照《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站)评价标准(试行),病人及家属对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要大于95%,显然是存在差距的[1].病人及家属对于急救医生的技术、收费放心、和出诊人员的态度这三方面不太满意,针对此类情况,急救中心不断加强院前医德医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救治病人、服务病人的工作能力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并超过了省评价标准.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34期
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干预代谢综合征对于预防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袁丽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缩短了治疗和康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畔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研究补肺化痰汤门诊治疗肺虚痰湿型慢支疗效.方法:选用自2014年2月-2016年5月门诊诊治患者128例,按治疗方法分组,B组常规西医治疗,A组除西医治疗外加用补肺化痰汤,通过门诊随访判定疗效及复发率.结果:A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更快,A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为90.63% (58/64),明显高于B组75% (48/64),第2、3、6个月随访情况,A组复发率均低于B组.结论:应用补肺化痰汤治疗慢支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说明加用补肺化痰汤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作者:贾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效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带脉穴是所有腧穴中唯一一个以经脉名称命名的穴位,其命名特殊性从经脉循行来看带脉循行为全身唯一横行经脉,而又无隶属于自身的经脉,且带脉穴的起止点并不明确,需要固定穴位明确其循行,从功能上来看带脉穴定位为带脉经气汇聚之处,约束诸脉,位于中焦,为协调先天后天之枢纽,并且与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密不可分,以及带脉穴与带脉之间的多种生理病理联系可得出带脉穴以带脉经名称命名的缘由.
作者:殷赫然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直乙状结肠(梗阻性)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Hartmann术、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例老年直乙状结肠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6年12月见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取Hartmann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直乙状结肠(梗阻性)患者从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及安全性看,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恢复效果及安全性均明显好于Hartmann术.
作者:徐达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和生存情况,为该手术方式选择寻找理论依据.方法: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癌肿下缘距肛缘3.5 ~ 5cm),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并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ISR)选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 0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术(DIXON)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ISR、DIXON术前及术后、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术后60天ISR、DIXON手术组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0天ISR、DIXON手术组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回升,ISR组较DIXON手术组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相对传统路径手术可较好保存患者排便功能.
作者:秦震声;庞利群;夏天放;吴昆;张杰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随机抽取全省内分泌科护士118例,对护士的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的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平均总得分为(4.33±0.51)分;相关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职称、工作待遇、专业兴趣.结论: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尚可,管理者可从职称、工资待遇、专业兴趣等方面入手,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
作者:陈延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对烧伤整形的患者实施早期整形修复的效果和对二次手术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烧伤整形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整形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整形修复,分析两组的修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DL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功能恢复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烧伤整形是对患者创面修复的一种方式,给予早期整形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其整形效果,降低二次手术率,有效促进皮肤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婷慧;代强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PCT、HLA DR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分别监测两组PCT、HLA DR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水平变化.结果:脓毒症预后不良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且随着病情进展持续升高;脓毒症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HLA DR水平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组随着病情加重,入院第7天、第14天HLA D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结论:PCT除作为脓毒症细菌感染较特异性指标外,其水平升高,亦提示病情加重预后差.外周血HLA DR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重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作者:赵开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取独一味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选取30例并根据患者所接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对应治疗方案将其每组1 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应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联合独一味分散片治疗.分别于疗程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差异.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判定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观察组患者出现干预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主要干预手段,两者联合不但对患者病情控制有显著价值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随机选取两个阶段于我院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在CRBSI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80%,对照组为17.20%,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能够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李培俊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