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体会

高梦婷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护理,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案,旨在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方法:以我科收治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例,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干预结果.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结论:予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恢复良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临床经验

    腹泻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妨碍化疗的进行.中医药在治疗化疗性腹泻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的特点,主要包括健脾益肾法、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法、辛开苦降法、清肠止泻法和疏肝解郁法.本文对中医药在肿瘤化疗性腹泻中应用作出概述.

    作者:庄毅;姚志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50% (47/94),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占50% (47/94),应用团队护理模式进行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洼田试验分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HAMA评分、洼田试验分级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团队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江乾芳;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校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我校校医门诊护理工作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为高校校医制定科学的门诊护理体系给予学术指导.方法:文献分析以及资料整理,结合我校校医实际门诊护理工作的重难点以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我校校医门诊护理工作分析,发现门诊患者病情种类多、工作内容复杂、诊疗时间短、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医生年龄偏大等特点.结论:根据校医院门诊护理的现状,提出稳定医疗护理岗位,加强处理问题综合管理能力、优化门诊接待流程等是提高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洗必泰敷料护理反复PICC穿刺点感染效果观察

    反复发作的PICC穿刺点感染,轻者可导致患者长期局部疼痛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终导致拔管,故避免该类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护理一直是导管维护者的工作重点.血液病患者穿刺点的反复感染与患者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长时期化疗、或长期带管生存导致免疫力低下,接触外界的PICC管壁更容易有细菌定植有关,对这类患者护理的难度也明显增大.

    作者:陈颖颖;张飞彦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8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3.6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血清癌胚抗原和降钙素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降钙素(CT)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6例MTC患者,22例良性结节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和CT水平并进行比较,计算单个检测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两者对MTC的诊断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MTC组的血清CEA和C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T诊断MT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6.7%,特异性均为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95%CI0.993-1.000).MTC术后的血清CEA和C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T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

    作者:杨翊柠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缩短了治疗和康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畔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观察研究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 00例老年食管癌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放化疗组(n=50,进行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和放疗组(n=50,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放化疗组相比于放疗组食管癌控制率更高,P< 0.05;(2)放化疗组相比于放疗组临床局部症状缓解率更高,P< 0.05;(3)治疗前两组KPS评分相似,P> 0.05;治疗后放化疗组、放疗组KPS评分相似,且跟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惠兰;金红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人工气到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密闭式吸痰能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通气,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职业暴露,减少各种并发症,并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

    作者:黄昌蕊;付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硅油霜制备方法的改进及质量控制

    目的:改探讨硅油霜配制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破乳法制备硅油霜,并控制乳化温度为75℃,用重量分析法测定二甲基硅油含量.结果:制得的霜剂性状和稳定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研究进展

    在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地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前提下,中医药服务在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能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强化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综合利用,如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医生制中医药服务模式,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金柳;雷展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外侧小切口治疗Schatzker Ⅱ胫骨平台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作者:钟桥;陈录兴;刘朝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子宫次全切术患者的抢救护理

    凶险性前置胎盘由chattooadhyay[1]首先报道并定义为:前次为剖宫产,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2]穿透浆膜层,产时胎盘不能完全剥离,往往引起致命性的产后大出血和自发性子宫破裂,是分娩严重并发症,多需子宫切除才能控制出血从而导致产后大出血而病情凶险.

    作者:苏敏仪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结合药物治疗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62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还针对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对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7.558,P< 0.05.(2)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x 2=23.77,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作者:叶道荣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心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内科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内科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 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综合系统的内科护理措施,可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腹腔镜经骶尾部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生物动力学分析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和生存情况,为该手术方式选择寻找理论依据.方法: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癌肿下缘距肛缘3.5 ~ 5cm),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并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ISR)选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 0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术(DIXON)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ISR、DIXON术前及术后、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术后60天ISR、DIXON手术组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0天ISR、DIXON手术组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回升,ISR组较DIXON手术组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相对传统路径手术可较好保存患者排便功能.

    作者:秦震声;庞利群;夏天放;吴昆;张杰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病房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接收的患小儿腹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单以蒙脱石散用药;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组的腹痛、呕吐缓解时间,大便、体温恢复时间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短(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牙龈部扁平苔藓患者伴发牙周病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牙龈部扁平苔藓伴发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49例牙龈部扁平苔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伴发牙周病分为伴发组(n=26)与未伴发组(n=23),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牙龈部位病损程度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伴发组患者牙龈部位病损ⅢⅡ°百分比显著高于未伴发组(P<0.05),而伴发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未伴发组(P<0.05).结论:牙龈部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牙周病时相比未伴有牙周病,其牙龈部位病损程度更严重,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及后者,在治疗牙龈部扁平苔藓期间要兼顾牙周病,才能尽量改善疗效.

    作者:王凤琼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2例PA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一;万菁菁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评估食管调搏在阵发性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食管调拨在阵发性心悸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66例心悸患者,应用食管调搏的方法进行心率市场的电生理类型确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超速起搏终止,观察疗效.结果:56例中有28例阳性.其中房室结双径路有20例;房室旁路12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因心动过速首发症状有12例,其中房室双径路5例,房室旁路5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1例因血流流动学不稳定,行电复律成功.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对心悸患者心动过速诊断有帮助.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