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
1 临床资料我院2001年2月~2003年5月收治新生儿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出生体重(2940±280)g,日龄0.85~27.0天(平均6.0天),胎龄(37.9±4.5)周.
作者:冯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用环胞霉素A配合小剂量泼尼松及康力龙治疗.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泼尼松及康力龙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缓解8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78.6%;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缓解5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48%,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胞霉素A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钟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气管支架治疗气管内外肿瘤或其他原因造成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在DSA下由纤支镜导引置入.结果:26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呼吸困难立即解除,随诊2~17个月,21例恶性肿瘤致狭窄,至今平均生存126.4天,2例良性狭窄患者气管支架处有肉芽生长.结论:采用气管支架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是十分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对良性狭窄则需慎重.
作者:金雨虹;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姜静波;任剑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上常见的消化不良是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为主诉的症状群[1],不但患病率较高,而且长期困扰患者,以消化不良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依主要的主诉又可分为临床各型.对该病应根据临床类型提供合理且经济的治疗.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14~20周妊娠三种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组1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组2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组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结果:组1宫缩发生早,引产时间短,清宫率低,成功率高.结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14~20周妊娠引产,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郭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诺和龙与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诺和龙组32例和格列吡嗪组36例,疗程12周.结果:诺和龙与格列吡嗪有相似的降糖效果(P<0.01),相互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者都能提高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水平(P<0.05),空腹C肽水平的提高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但餐后2h C肽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两者对体重指数的影响比较有临床意义(P<0.05).两者对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诺和龙未发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格列吡嗪有3例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结论:诺和龙是一个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好,对β细胞功能影响小,比格列吡嗪更完全、更方便、依从性更好.
作者:张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因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后制动卧床时间较长等原因,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加强手术前后护理至关重要,本人对2001年3月-200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2例THR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1].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高智能化、高性能的电脉冲发生器,通过起搏器和起搏导管来辅助心脏完成跳动泵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叶亚彩;王月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糖尿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病情往往较成人重,容易引起酮中毒,近10年来收治23例儿童糖尿病,现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立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54岁,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十余年,先后间断服用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2002年4月改用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1次.用药第6天出现牙痛来诊,查体见右下磨牙处牙龈红肿,未见脓迹附着,给予消炎、止痛等处理,治疗3天无效复诊,建议停用奥美拉唑,5天后红肿逐渐消失.
作者:于萍;刘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脑综合症是心血管病严重的合并症.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心脑综合症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白桂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1995年~2002年对2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了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全组残余结石者59例,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过长9例,全组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明显降低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减少胆总管探查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才安全性.
作者:童波;崔昱春;沈志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CP区及前S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基因变异,探索HBV基因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16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提取HB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选取可能存在变异的3份PCR扩增产物,提纯后核苷酸序列测定,计算机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16份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的HBV DNA CP区,各条带大小一致,未发现基因变异;前S区PCR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存在多个水平大小不一的片段,选取3份典型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其同源性>80%.结论:基因变异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随机出现不具位点特异性.由此推测病毒基因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无密切相关.
作者:李志勤;江河清;余祖江;梁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1例TPN组患儿在围手术期输注全营养液,平均热量摄入64±11kcal/kg/d,9例对照组患儿输注葡萄糖及血浆,平均热量摄入39±8kcal/kg/d.结果:TPN组TPN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下降,体重平均增加16±24g/d.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下降,体重平均减少21±32g/d.两组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合理的TPN能改善食管闭锁患儿的营养状况,维持并促进体重的增加,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合理应用TPN是安全的.
作者:何湛;陈捷;何悦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则survivin,VEGF,b-FGF和CD34在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4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在正常大肠组织也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74%,与大肠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FGF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5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urvivin,VEGF,b-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成正相关;survivin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b-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是血管的保护性基因,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作者:王黎;李琨琨;刘益清;唐芙爱;李振峰;杨荟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肝脏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轻度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3/94,重度肝损伤为41/94,总病死率为8.5%,轻、重两组死亡率分别为0%和19.8%,大失血为主要死因.结论:肝损伤要积极救治休克,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望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勇;杨绍雄;崔祥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动态观察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剂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优劣.方法:29例3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及典必殊滴眼剂联合滴眼,与单独使用双氯芬酸或典必殊组进行比较,分别观察术后1、3、7天患者不适症状,房水混浊,前房内纤维蛋白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前房内炎症反应消退明显加快,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白内障术后联合使用典必殊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能快速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前房炎症反应.
作者:陆斌;杨卫华;周方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绝大多数甲亢病人采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常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自1998年1月~2003年7月期间,我们对抗甲状腺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绍礼;华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与一系列心肺疾病相关联的综合征,以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及血管反应性异常为特征,并导致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和严重低氧血症,并常对吸氧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缺乏良好的反应.我科自1996年5月~2002年12月从住院病人青紫的病例中发现22例,均予以硫酸镁静点治疗,其中10例同时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郭熙英;陈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