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钢板螺钉置入物的设计及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探讨

冯璇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钢板螺钉置入物
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置入物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治疗方案对绒毛膜下血肿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妊娠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60例首次经阴道B超发现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三组(B超见胎心,单胎,均无腹痛无阴道流血),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妊娠13+6周比较妊娠早期结局。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不同治疗组早期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达芙通保胎组、达芙通+滋肾育胎丸组和自然观察组的早期妊娠保胎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达芙通组与自然观察组、达芙通+滋肾育胎丸组与自然观察组的早期保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芙通对早期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并不伴有先兆流产症状患者的妊娠早期结局是有利的。

    作者:朱晓芳;蒋秋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因组挖掘”4年“掘出”19种新产品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一个生化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挖掘”(Genome Mining)技术搜寻了1万种细菌,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19种前所未知的天然磷酸盐新产品,每种都有望成为有潜力的新药,其中之一已确认可作为抗生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确认一特定蛋白与抑郁症有关

    以往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关键成分的含量要低于非抑郁症患者。而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成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 G F9)蛋白,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石症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目的:手术前后护理在胆石症切除术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有效护理胆石症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治愈46例,死亡1例,合并并发症1例,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遗嘱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知识的了解,极大提高患者术后的愈合和康复。[1]

    作者:马兰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P C T、C R P含量以及动态变化,并将8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甲组)以及局部感染组(乙组),并与40例病毒感染组患者为丙组进行对比,评价PCT、CRP联合检测细菌感染价值。结果:甲乙两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丙组,且甲乙两组P C T、C R P水平组间有差异,P<0.05;以P C 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85.0%,以C R P>8m 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72.5%。结论:P C T、C R P联合检测细菌感染价值显著,可用作指导后期临床治疗。

    作者:李绪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孟凡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疗效监测及预测骨侵蚀进展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疗效监测及预测骨侵蚀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在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测骨侵蚀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的患者有46例,诊断准确率为92.0%,同时在疗效监测以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均有较好的病理检查表现。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诊断、疗效评测以及骨侵蚀进展预测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洪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痛泻要方合失笑散加味治疗68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本文对2008~2015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8例,运用痛泻要方合失笑散加味,随证化裁进行治疗,一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68例中,基本治愈5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5%。疗程短30天,长121天,平均75.5天。愈后近两年以上随访者30例,仅1例因外出打工饮食不节而复发。结论: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良好。

    作者:连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钦州地区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钦州地区受检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423疑诊患者标本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423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966例,阳性率为44.44%,男309例(6.98%),女1657例(37.46%)其中单纯U u感染为1337例(68%),单纯M h感染为75例(3.8%),U u和M h混合感染为554例(28.2%)。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9%、78%、77%、69%。结论: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 u)感染率高于人型支原体(M h),支原体阳性患者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敏感率,对甲砜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药敏结果有助于临床用于筛选药物,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苏玉芬;Li Qiongfang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疗效的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31)与对照组(n=31),后者单用氨氯地平,前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方式效果理想,降压效果好,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汤作平;郑渝川;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巩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超在宫外孕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彩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70例患者进行彩超的检查,对比分析彩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宫外孕诊断符合率为78%,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宫外孕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彩超在宫外孕临床诊断中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且操作便捷,是一个可信的方法来诊断宫外孕。

    作者:王云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芬吗通补充治疗86例分析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芬吗通激素补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6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芬吗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加用芬吗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有效的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苗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外周血D-二聚体与CRP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小8个月,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内科护理纠纷方面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减少在医疗过程中的肾内科方面的纠纷现象。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肾内科近5年来发生的10起护理纠纷引起的原因,分析护理纠纷的多发环节。结果: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服务意识和操作不当引起。其次还有一些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需要注意等问题。结论:医患纠纷现在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类似的医患纠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状态。

    作者:薛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我院所收治的86例儿科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一般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并观察其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0%)高于常规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效果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作者:徐艳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与抗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形失血与抗凝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82例,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结合患者的自主选择应用抗凝药物,其中低分子肝素钙35例(低分子肝素钙组),利伐沙班片21例(利伐沙班片组)华法林钠26例(华法林钠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并应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组患者在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隐形出血量,低分子肝素钙组隐性失血量401.14±20.85ml;利伐沙班片组隐性失血量(402.24±24.91)ml;华法林钠组隐性失血量400.27±25.56ml。比较三组患者隐形失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大量隐形失血,其中隐形失血量估计可达显性失血量的4~5倍。2.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三种不同抗凝药物在隐性失血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聂升波;沈向阳;汤继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缩短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缩短住院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100例患者和病区护理人员发放输液时间问卷调查表,发放率100%,回收率100%,结果99%的患者及护理人员希望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交接班、晨晚间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优化护理人员分工。结果:患者每日输液时间提前39.3m i n,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集中,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流程优化,夜班工作量减少,员工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银瓶;周晓琴;朱亚萍;苏莉丹;徐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吞咽困难评估及肠内营养支持在高龄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住院高龄老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因年龄、疾病因素较多存在吞咽障碍,常出现误吸,进而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使患者的死亡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1],故对其早期发现和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积极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预后。大量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有其更多的优越性[2]。我科对2013年8月~2014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吞咽困难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丹青;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实践

    手术护理是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因此对于手术护理需要高度重视。传统的手术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的概念,对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等方面缺乏认识。目前优质护理已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开展,能使患者享受到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不周导致手术失败。

    作者:詹莹昱;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