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孟凡琴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中药灌肠, 慢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本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四周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G)调查。结果: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用于泌尿外科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住院部15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试验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治疗组75例患者为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对照组75例患者为同期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体征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显效率、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手术时间长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手术创口小、患者失血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具有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举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考察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1月,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小儿80例,总结吸入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所治疗患儿中,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结论:从雾化环境、雾化量、雾化时间、体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本身舒适度,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从而加快患儿治愈。

    作者:张文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咳喘的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并辨证加减,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3.2%,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喘,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尹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及CT影像对于胆囊腺肌症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究针对胆囊腺肌症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6月内收治的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意义。结果: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准确率要显著高于CT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且能清晰地呈现出患者胆囊的内部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4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4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相关样本为研究对象,将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筛选出优势菌,直接划种选择性培养。结果:通过对4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出病原菌38例,检出率为84.44%。筛选出优势菌36例,优势菌存在的概率为80%,对优势菌进行相应的培养后,检测出优势菌36例,对优势菌检出的概率为100%。结论:上述对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检测方法缩短了检测效率,提高了检出率,节省了检测时所需的材料,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作者:马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操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适当选择应用。

    作者:韩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瘤术的23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和观察组(n=115),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按摩,观察组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78,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1.5±2.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8±2.7)分,组间比较,t=8.609,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成人腹股沟疝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 A S评分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沈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独山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对我中心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减少不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中心2012年2月~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50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点评。结果:从2012年到2013年,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31%下降到8.9%,注射剂使用率均控制在20%以下,基本药物使用率和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均为100%,处方不合格数量显著减少。结论: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以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银玲;戴芸;闫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与α1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结论:临床应重点监测心血管疾病中联合用药,掌握药物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许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灵芝中三萜及甾醇的含量考察

    目的:分析测定山东、安徽、浙江不同产地灵芝的三萜及甾醇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萜及甾醇含量。结果:三萜及甾醇含量高的为山东灵芝,其次为浙江灵芝,再次为安徽灵芝。结论:山东、安徽、浙江三产地灵芝中三萜及甾醇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林绍瑜;胡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巩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红酒加巧克力或延缓老年痴呆

    一项研究表示,黑巧克力和红酒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程。这一结论说服力如何?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喝更多红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及WBC、hs-CRP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组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及治疗后W B C、h s-C R P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雪松;孙洪岩;周平;汪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

    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治疗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9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1%),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肯定,止血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新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