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张文琼

关键词: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 护理
摘要:目的:考察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1月,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小儿80例,总结吸入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所治疗患儿中,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结论:从雾化环境、雾化量、雾化时间、体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本身舒适度,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从而加快患儿治愈。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microRNA与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参与调控部分基因表达。某些microRNA不仅作为“癌基因”、“抑癌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调控胃癌的化疗敏感性。研究microRNA与胃癌化疗敏感性,为临床化疗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作者:尹晓菊;骆玉霜;赵君慧;沈存芳;范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炎患者来说,主要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成效性高,而且经临床试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症状均得到显著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作者:游长胜;林华强;周清霞;张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手术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者采用手术治疗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共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掌屈活动平均范围、背伸活动平均范围、尺偏活动平均范围、桡偏活动平均范围、旋前活动平均范围以及旋后活动平均范围均比对照组大;实验组中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比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更显著,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作者:张军;牟金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庆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用于泌尿外科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住院部15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试验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治疗组75例患者为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对照组75例患者为同期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体征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显效率、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手术时间长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手术创口小、患者失血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具有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举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11月建立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现将2014年1~10月设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8月设为观察组,分两组分析护士在工作积极性、操作考核分值、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护理纠纷、护士满意度6个方面的比较情况。结果:实行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学习氛围更浓,不良事件上报及时,数量减少,纠纷发生率降低。结论: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的实施,确保当月分值的准确性,便于大家相互监督,终达到良性循环,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工作质量及科室的和谐,提升科室正能量。

    作者:胡东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认真沟通,取得配合,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进针,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1)左右转动针芯。(2)嘱握拳(清醒患者),持单翼,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的1/2-1/3处以15-30度角直刺静脉,(3)进针速度慢,(4)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0.2CM,(5)先将针芯后撤0.2~0.3CM,(6)送管:右手持针座及白色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7)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看输液通畅。(8)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敷贴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尖,且与血管平行,注明置管时间。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液结束后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并做好告知义务。结果:本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在97.3%(109/112)未发生因护理不当、管路滑脱、液体渗漏及静脉炎及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超英;甘雅玲;陈桂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 VS 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降低DVT发生率,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叶凤仙;谭正巧;杨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津力达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14年3月1日~2014年8月1日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津力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2.1)、(6.2±2.9)、(5.3±2.1),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30.00%,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明显降糖效果的效果,可控制患者的血糖,,而津力达可促进患者便秘、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莉;何志群;杨莉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巩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坎地沙坦是一种ARB类药物,属于联苯四唑类非肽类ARB。多年来研究表明坎地沙坦不仅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以对心力衰竭、对冠心病、对心房颤动均有保护作用,本文针对上述坎地沙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杨志明;鲁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呼吸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的低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彭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6例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16例采取特殊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在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而给予患者特殊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董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和对照组29例(给予低周波治疗和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10%(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1%(25/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新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天霞;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写日记”对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撰写规培日记”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效果的影响。方法:护士长讲解或引导如何撰写规培日记,并按时上交,批阅日记。结果:带教组在新护士入科后3个月进行考核,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上升,新护士规培效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撰写规培日记,提高了新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撰写规培日记是培养手术室新护士的良好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文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与艾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

    目的:研究针灸和艾灸的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疗法的同时加入艾灸疗法实施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艾灸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药房中药管理现存问题与改善对策研究

    中药房不仅是医院销售药品的窗口,更是药品供应和药品保管的重要平台,中药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营和管理,因此要找出中药管理的现存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从而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医院管理。

    作者:侯山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

    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